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引入户籍制度的本来面目着手,阐述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必要性。由于我国的户籍管理附带了许多不合理的社会管理功能,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户籍制度越来越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出不和谐的音符,据此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借鉴性做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对生产要素自我优化配置的要求逐渐增大,人们对人身自由权利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实现迁徙自由被提上了日程。本文从我国现有户籍制度与自由迁徙的关系入手,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阐明了在我国实现户籍制度自由迁徙改革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过去多年实施的户籍制度不仅是“登记居民住户的册籍”.而且是限制人们迁徙自由的手段和享受社会福利保障的载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逐步完善,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固堡垒”。为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使其,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关键在于,政府和市场如何在资源配置中,扮演应有的角色,发挥应有的功能。也就是林毅夫所谓的,在经济发展和转型中同时需要"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因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掉入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最主要原因就是未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次深化经济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对外开放体制、国有企业、土地制度,以及城乡管理体制等层面,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本文对可预见的效益进行了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户籍制度,是差异化分配城乡利益最直接的标签,各地虽多有改革探索,但都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我国户籍变动中,从小城市到大中城市的人口迁徙,以及城乡结合部农民伴随城镇扩张而“农转非”,均已有成熟路径,无须更多改革创新.然而,跨越时空层面的农民工如何有序转户进城,却久攻未破,是当前我国社会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本研究在分析总结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形成及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论证了以农民工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农民工户籍改革的推进模式和价值取向,分析了改革综合成本及分摊机制,评估了改革推进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接近3亿的农民工,虽然这个群体户口本上写的是农民,但他们却长期居住(暂住)在城市里,干着工人的行当。他们行走在城市的边缘,如过客一般。城市不是他们的,在高楼大厦里他们寻不到归宿感,只有将乡愁寄托在一年一度的大迁徙里——浩浩荡荡的春运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户籍制度,是差异化分配城乡利益最直接的标签,各地虽多有改革探索,但都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我国户籍变动中,从小城市到大中城市的人口迁徙,以及城乡结合部农民伴随城镇扩张而农转非,均已有成熟路径,无须更多改革创新。然而,跨越时空层面的农民工如何有序转户进城,却久攻未破,是当前我国社会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本研究在分析总结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形成及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论证了以农民工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农民工户籍改革的推进模式和价值取向,分析了改革综合成本及分摊机制,评估了改革推进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求打破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在20世纪50~70年代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下,我国形成了城乡分离的制度。尽管在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城乡二元发展的阶段,但在中国,二元结  相似文献   

9.
刘武俊 《决策》2003,(5):35-36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开始提速,城乡户籍壁垒开始被打破。 宪政意义上的迁徙自由正在逐步地由理想回归现实,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虽然20年来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但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口自由迁徙和城市化进程。改革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解决三农问题、回归户籍管理制度本原功能的需要。户籍制度改革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在统筹兼顾中稳步推进,与其他配套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在改革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日益凸显其弊端,社会各方强烈要求打破这种城乡二元结构。那么该如何打破?  相似文献   

12.
周孟珂 《决策探索》2014,(16):35-36
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际,一股疑似“逆城市化”的暗潮悄然出现:随着大学毕业生近年来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农村籍毕业生将户口迁回农村,即实现“非转农”。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 对于中国人而言,户口、户籍或许是烙在每个人社会身份上的最深印痕。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资源不是由市场来决定,而是由政府根据城乡分割管理的原则进行配置。由于城乡户籍制度的明确规定,城乡两部分居民客观上存在不同的社会身份。拥有城镇户籍的居民获得较好的资源,享有教育、补贴、劳保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教育和失业保障等各方面的优厚权利和待遇,农村户籍的农民则较难均等化获得这些资源。半个多世纪以来,依附在户籍政策上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制度差别,可以说是引起社会不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舒泰峰 《决策探索》2010,(23):78-81
允许大中专毕业生“非转农”为迁徙自由打开了一个窗口,但仍非治本之策,欲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套制度设计,其核心应是对财产关系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二元结构体制使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由此导致的城乡对立带来了社会的不满和矛盾,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出现社会动荡。鉴于城乡一体化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关系到能否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政府应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顺应新形势下对提高政府自身能力的要求,最终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城乡二元社会背景下,研究消费者伦理信念与其出生地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比较分析出生地分别为农村和城镇的消费者在消费伦理信念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前者在伦理信念方面表现出来的伦理性水平高于后者;且前者伦理信念受理想主义伦理意识影响最突出,后者受权术主义影响最突出;界定模糊的伦理信念维度("主动获益"、"没有伤害")比界定清晰的伦理信念维度("非法获益"、"被动获益")更能区分这两类消费者。最后对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和本项研究的不足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 ,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这决定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 ,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村经济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市场需求不足;加入WTO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农村出现了诸如干群关系紧张 ,社会矛盾增加等不稳定因素。这不仅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而且可能引发种种矛盾 ,危及社会稳定 ,已经成为中央新领导集体和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从“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入手 ,探讨“三农”问题存在的原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洪曙光  刘林  黄珺 《决策》2014,(6):I0002-I0003
2011年1月,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同意《宁国市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此,勤劳朴实的宁国人拉开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革的序幕,一场生动的改革实践在城里和乡村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愈演愈烈。近日,笔者跟随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试点评估验收组来到宁国市,见证了试点的艰辛和光鲜的结晶,领略了宁国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崭新风貌。  相似文献   

19.
把教育、就业、社会福利、住房、物价、工资等各个领域的各种具体利益,都继续捆到户口这一个领域来,这不是改革,也不可能达成改革的目标,只会延续甚至扩展以前的失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成果,让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拥有同等的机会。这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调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