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近些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出现的诸多新的犯罪形式和新兴犯罪形态,本文以新刑法有关经济犯罪的新规定为基点,并注意与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经济犯罪相比较,从宏观角度,采用归纳法,不新型经济犯罪的基本种类,主要特点,形成原因以及防治对策等方面问题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经济犯罪是现代社会既普遍又严重的新型的犯罪,具有贪利性、非暴力性的特点,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破坏力,因此,对经济犯罪适用刑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健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现行刑法对经济犯罪的刑罚适用作了大量的规定,但在经济犯罪日显严峻的情势下仍显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拟对现行刑法有关经济犯罪的刑罚适用的规定作一些粗浅的评析,并提出完善之浅见。  相似文献   

3.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里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也明显增加。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和我们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大肆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诈骗犯罪,如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各种破坏税制改革的犯罪;走私贩私犯罪;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犯罪;以及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这些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经济建设的稳定,破坏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产生这些犯罪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表现为犯罪领域扩大,涉案金额上升,犯罪类型增加,涉案人员岗位层面多元,但立案数量则呈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对外经济交往增加,跨国犯罪出现,涉农经济犯罪案件突出,作案手段复杂隐蔽。笔者通过对四川省绵阳市经济犯罪类型及成因等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经济犯罪原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犯罪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首推英国学者希尔。他在1872年英国伦敦举行的预防和抵制犯罪的国际会议上作了题为“犯罪的资本家”的专门演讲,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惩罚经济犯罪的重要性问题。此后,美国社会学家苏遮兰教授于1939年提出了“白领犯罪”这一概念。他认为经济犯罪乃是一种“白领犯罪”,“白领犯罪”是受到社会尊重的具有崇高经济地位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而破坏刑法的行为。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白领犯罪”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也很少受到刑事追诉。这一概念的提出,修正了传统的犯罪集中于贫穷、低能的下层社会的错误观念,因此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6.
浅议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及对策王直平当前经济领域里的犯罪活动仍很严重,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党内外群众对此深感忧虑。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打击经济领域犯罪的斗争。一、当前经济犯罪案件的特点当前经济领域犯罪的特点是;1.案件逐年增...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肯定经济犯罪是犯罪人理性的选择 ,是犯罪资源效益最大化的产物。接着介绍了犯罪经济分析的基础 ,进一步结合我省经济犯罪现状 ,分析犯罪需求与犯罪成本、犯罪成本与犯罪价格、边际效用与犯罪需求的关系。最后应用价格体系的效率规则 ,对经济犯罪个体和整体的发生、发展进行剖析。得出结论 :①经济犯罪是理性的。②我省经济犯罪高发是“合理”的。③随我省改革的深入 ,经济犯罪将逐步稳定并最终消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心理学的“场”理论出发研究分析了经济犯罪发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提出:一、社会结构变动的冲击是诱发经济犯罪发生的环境因素;二、价值观念的变异是经济犯罪的个体内在诱因;三、个性心理品质的严重缺陷是经济犯罪的主观原因,亦是根本性原因。基于上述原因分析,作者提出对经济犯罪的预防应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并将下列三点作为着力点:首先,健全人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经济犯罪的关键;其次,加强制度建设是预防经济犯罪的保证;其三,强化查处力度是预防经济犯罪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经济犯罪不同于一般普通犯罪,其采用的刑事政策的基点也有所不同。在以适度化为基准的经济犯罪刑事政策视野中,现行经济犯罪在刑罚适用方面应作出相应调整。本文从刑罚观、历史观的角度进行考察,对经济犯罪死刑适用展开评析,并对经济犯罪是否适用死刑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呈不断深化和加强的趋势,而这一趋势的直接结果便是使竞争日趋激烈化。为了在竞争中能处于优势地位,不法手段乃至犯罪手段势必随之产生,跨境犯罪即是其表现之一。在跨境犯罪中,尤以经济犯罪最为常见且最为严峻,是经济全球化最明显的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跨境经济犯罪原因的分析,探求控制跨境经济犯罪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犯罪形势十分严重,形成大案要案突出、犯罪类型多样化、作案手段隐蔽化、组织化程度高且与腐败相联等特点,呈现出国际化、作案手段高科技化、黑社会形式的经济犯罪加剧等发展趋势。文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犯罪的特点,提出了加强经侦队伍业务培训,提高侦办能力,加强情报资料收集和建立统一的经济犯罪情报资料信息网等预防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宿州市公安局已侦破的工程建设领域经济犯罪案例进行疏理,发现宿州市工程建设领域经济犯罪的类型主要有合同诈骗犯罪,职务侵占犯罪,虚报注册资本、抽逃出资犯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犯罪,票据诈骗犯罪五类。针对这五类犯罪的特点,提出了“打”“防”建议:一要严把投标单位资质审查关,筑牢第一道防火墙;二要强化中标单位施工过程监督,防范违法转包;三要对“壳”单位严惩,禁止其进入本市市场;四要严厉打击工程建设领域犯罪,彻底净化工程建筑市场;五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以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犯罪,为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当前很有必要深化对海峡两岸间跨境经济犯罪之惩治与防范的研究。跨越海峡两岸的经济犯罪与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境内经济犯罪有着不同的表现,而海峡两岸刑事法学界对此的概括和分析也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对海峡两岸司法机关开展相关的刑事司法合作有一定的影响。海峡两岸司法机关可在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刑事诉讼阶段展开合作,但需要特别注意妥当处理司法效率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以利于对海峡两岸跨境经济犯罪的有效防治。大陆地区需要立足于自身情况,结合海峡两岸跨境犯罪的具体特点,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社会面临的形形色色贪污贿赂、走私、洗钱等经济犯罪,我国在立法上也逐步开始同世界接轨,先后制定了一些针对洗钱犯罪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但其中也显露出一些局限与不足。本文主要对洗钱罪的立法进行了考察,并对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行为方式、犯罪主体这几个争议颇大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对反洗钱的理论和实践产生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犯罪立法及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刑法有关计算机犯罪的规定,对计算机犯罪的类型及罪名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计算机犯罪种类繁多,可以分成多种类型。作者对六类计算机犯罪行为即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计算机间谍犯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盗用计算机系统信息资源犯罪、计算机金融资产犯罪、滥用计算机犯罪作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完善刑法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近几年来,在犯罪领域中,走私、投机倒把、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活动十分猖獗;这些犯罪活动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其气焰之嚣张,危害之严重,实为建国以来所罕见。因此,为了有效地惩治和预防经济犯罪,强化刑法的经济保护功能,对我国经济刑事立法的现状进行深入系统地探讨,指出存在的利弊,提出改进的措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刑事立法之所以是惩治和预防经济犯罪不可缺少的一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刑法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经济犯罪、金融犯罪、金融诈骗犯罪三个概念的比较 ,对金融诈骗犯罪进行了界定 ,分析了金融诈骗犯罪的构成要件 ,并指出当前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为广大西部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西部地区在积极响应,大搞开发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一个可能会对西部大开发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经济犯罪.预防和惩治西部开发中的经济犯罪应该是与西部开发建设同等重要、同步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西部大开发健康有序地进行,保证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拟从分析东部开发中经济犯罪的规律、特征及成因出发,探讨西部开发中经济犯罪防治的重要性,劣势因素和优势因素,以及经济犯罪防治的重点.以期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9.
金融犯罪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兴的经济犯罪形态,它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当前,金融犯罪形势严峻,大案要案屡有发生,针对金融犯罪的成因分析,笔者认为金融犯罪的控制方略主要有完善金融立法、加强金融犯罪的司法控制、实行金融犯罪的社会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中立的不彻底性、刑事可罚性的错误认识与公共法益的不当轻视是刑罚倒挂现象存在的原因。这种法律现象不但背离了罪刑均衡原则,偏离了法治轨道,而且还危及了法律信仰,因此需从各层面寻求刑罚倒挂的解决措施:立法上调整经济犯罪与财产犯罪的构成标准与刑罚幅度,司法上减少财产犯罪与经济犯罪犯的刑罚适用差距,理论上深化对财产犯罪与经济犯罪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