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格的传达对于文学翻译而言是一个较高的要求,也是提高译文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历史、社会传统、文化背景有着较大的区别,使得风格的传达构成了翻译者的一大难题。文章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学作品不同译本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风格传达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和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2.
原作风格在译作中的传达和体现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翻译家刘炳善对翻译风格问题的思考直接指导其翻译实践,对其翻译思想的梳理将给其他文学翻译工作者带来多种启发:翻译前对文学风格问题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译者应具备的理论基础;主观上做出努力,并创造客观条件,与原作者成为穿越时空的知音才能探知原作精髓,这是译作成功的前提条件;对原作者风格最大程度的再现和译者风格的呈现是可以统一的,也是必须统一的,这是译作作为译语中成熟的独立作品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结果,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因此,文学翻译不同于非文学翻译.它的艺术观包括一、满足审美需要,突出形象传达;二、把握思维特征,处理语言变量;三、发挥译语优势,传达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4.
根据小说文体学理论,从主题、结构、语言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斯坦培克中篇小说《珍珠》的两个汉译本。通过对两个译本在语言表现层次方面的细致分析,剖析了两个译本的利弊,并由此提出,翻译时对原文风格的再现就是对原文主题、结构和语言等风格的再现。文学翻译不仅要忠实原作,更要传达原作的风格。对译本进行文体学层次的细致分析有助于把握原文风格,提高翻译层次。  相似文献   

5.
功能文体学对评价文学作品的风格翻译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作为联系语言学与文学鉴赏的桥梁,功能文体学用来指导小说风格翻译尤为重要.它能够从语言多层面来分析文本的各种文体特征,从而解决在翻译过程中其他方法所不能解决的内容层次上的“假性等值”等问题,即内容层次上风格遗失的问题.就小说本身而言,它的文体特征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小说的文学价值,所以对于译者来说用恰当的手法分析并传达原作的风格关系到翻译之成败.作为功能文体学三大元功能之一,人际功能表示与情景有关的交际角色关系.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主人公的对话体现二人关系的发展,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线索,因此该部分文本的准确传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讨叙事文学和非叙事文学翻译内的不等值,通过比照大量英汉互译之作和原文,并对翻译过程中文学作品的三大要素——形式、风格和意义上产生的变化予以详细分析:在风格传达上,作家风格、作品风格以及作品人物风格在不少译作中背离原文风格;在语义层面,无论是微观上的词语意义、中观上的文本意义还是宏观上把握的主题意义在译作中往往不能与原文一一等值;在形式层面,尤其在诗歌翻译里,古诗或译为现代诗,或变为散文,原来的文学形式不复存在。因此,文学翻译中的不等值主要呈现三种形式:风格的偏离、语义的误解、形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风格在文学翻译中的意义得到有关学者的注意。但是,关于风格问题也有一些含混不清的认识,如将语言风格、结构特点、文学体裁、主题思想等同于文学风格。鉴于文学翻译本身的特点,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文艺学的角度考察风格的概念。一风格与文学翻译的性质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概念同文学创作中的风格概念是一致的,即作家、翻译家的文学风格。文学翻译是艺术。关于这一点,翻译界已取得一致。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结果,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文学的性质决定了文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在英译过程中再现原作的语言特点,是传达原作风格的根本.本文从苏轼词的词汇层面出发,分析了苏轼词中词汇层面的语言特色,包括语域和修辞手段两个方面,通过比较不同译本的优劣论证了要准确传达原文的词汇特点就是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传达出原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9.
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传达便是它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在文学翻译中一直存在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理想的翻译还要表达原文的言外意义,包括文化效应,而文化效应的终点便是读者。因而,读者在翻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文学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分析,指出这两种策略的运用以及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均应以读者为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0.
一、如何认识文学翻译中风格的传达文学作品的风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作品的一般性表达方式或广义性的体裁格式之类的形式特征,另一方面是指该作品能区别于众多别的作品的某一品性、气质、神情、风韵等等。在文学翻译中风格传达问题向来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它要求译文和原作在形与神两方面达到最完美的结合,即不但要求译文在形式上、方式上与内容上酷肖原作,而且在神情、格调及特殊韵味上也与原作协调一致。Rieu(1953)在谈到翻译时曾说:“译者的主要目的是使译作在其读者中产生一种效果,这种效果应该尽量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分析了文化与语言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论证了文化因素在英汉语言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语言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的翻译,是以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取代另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表现形式。而文化差异则是交际手段——翻译的主要障碍。因此,只有从文化的角度讨论语言与翻译,才能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  相似文献   

12.
唐诗是世界文学大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所以唐诗英译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国内外翻译界的追求。而译诗即译意象,所以唐诗意象的英译直接影响原诗内涵的传达。通过学习与分析国内外翻译名家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来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在对文化意象转译中的表现,进而总结译者的翻译风格,能为今后的唐诗意象英译工作提供帮助,也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13.
归化作为译文的一种风格理应享有与异化同等的待遇。翻译的功利性决定了归化和异化一样不可能人为取代。针对不同的文本、受众和服务目标,译者必须采取相宜的风格诠释。极端异化论者的立论主张事实上站不住脚。在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上,谢文(1999)虽有力驳斥了“外国作品”论者的观点,但将之简单界定为民族文学同样不可取。无论译著如何“创造性地背叛”了原著,但就其内容而言,始终只是传达,不是创造。据此,翻译文学不应成为外国文学或民族文学的附庸,不妨单列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文学摒弃新批评的批评方式,注重作品社会历史因素的研究。这启示译者在翻译时应熟悉作家及作品的背景资料,应从前理解出发,应注重意识形态的作用。女性主义文学对文学性的重视启示译者在翻译时注重传达文本的语言风格。解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女性主义文学突破传统,使语言风格别具一格。译者应适应这种语言风格以便准确传译。“双性同体”理论启示译者应进入作者及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文本世界,然后再以理性的精神准确地进行翻译。互文本性理论启示译者在翻译时要将该文本与社会历史文本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文本联系起来研究,进而使翻译准确传神。  相似文献   

15.
《易经》英译风格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译文的比较分析 ,认为贝恩斯的译本比理雅各的在表现文学风格的手法上进了一步 ,颇具诗韵。但是 ,两个译本均远未达到保留原作风格的理想境界 ,尤其是未能传达神秘深邃的深层含义 ,因此丧失了诸多学科的研究价值。故翻译《易经》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应由文、理学者合作 ,综合运用阐译、注释及其他多种译法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一种文字高度集中凝炼的文学形式。在进行诗歌翻译时 ,我们要解决的不仅是文学翻译中如何运用本国语言传达外国文学作品的风格、思想的问题 ,还必须解决如何运用和原诗一样精炼的语言、巧妙的形式来传达原作的美感的问题。要把诗的美用另一种语言成功地传达 ,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语言的简单转换 ,即“形似” ,更为关键的是意境的复制 ,即“神似”。中英二种语言由于所属语系不同 ,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 ,逐步在文法、句式、修辞、格律等诸多方面形成各自的特点 ,这些不同的特点决定了中英诗歌互译的不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翻译可视为一种言语行为,从此意义上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传递表述性言语行为外,更重要的是传达施为性言语行为,以便在译文中产生相应的成事性言语行为。文中从文学翻译中的人物话语转换以及语篇言外结构传译两个典型的方面出发,通过对翻译成品的分析,概括出有利于传达言外之力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形式是翻译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论题,是原文风格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翻译中,如果只传达原文的内容,而没有形式的传达,那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完美的。因此,在翻译中,要在忠实地传达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完整、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形式,才可能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神似和形似兼顾,再现原文的神韵。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的个体性决定了其翻译文本必须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美与形式美。文学翻译的艺术,是在各种要素之间取得平衡的艺术。成功的文学翻译,应该体现出“信”与“美”和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译者应首先读透原文,理解它所包含的深意,而后要不断揣摩如何用目标语忠实再现原文的意境和内涵。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注意原文信息的准确传达,即“信”;二是注意原作者的美学意图的充分体现,即“美”。要从准确度和可接受性来把握信息传递效果,能传达出原文的意境、情感和风格。如果不能传达,则应转换信息的表达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信”“美”兼备。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对中国文化无限敬仰,其普天一家的文化观影响着求同存异的文学观和尊崇原语的翻译观的形成。在文学创作中,她具有宽广超前的视野,通过文学活动促进人类心灵的共识。在翻译中,她通过异化策略,保留汉语特点和汉语文化形象,促进东西文化的交流。在文化观、文学观和翻译观的合力作用下,赛珍珠的翻译呈现出通过模拟中国人的心理机制再现汉语表达方式、行文习惯,传达汉语文化习俗和意象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