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汉至南北朝时期——汉语在西域取得一席之地,唐宋时期——西域的部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能说汉语,元明时期——汉语在新疆的使用有了扩展,清朝——新疆汉语杂胡戎。内地移民与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新疆汉语方言北京官话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在五方杂处、没有主体方言条件下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疆汉语方言呈现出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和古汉语的遗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郭永亮 《南方论刊》2008,(9):64-64,61
中古时期,由于汉语语音系统的简化和其他一些原因,导致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同音词,使原先不同的词失去了区别。以单音节词为词的主要形式的状况发生了变化,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节词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双音节词为主。在这一过程中,同义连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双音节词构成方式。然而,同义连言这种构词方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在判断一个双音节词是否为同义连言时,我们应当以慎重的态度加以考察,以期正确地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敦煌变文词汇复音化的三个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敦煌变文词汇复音化的三个趋势陈卫兰汉语词汇总的发展趋势是单音节变为复音节,这种趋势在近代汉语时期表现得更为突出、迅速。美国汉学家罗杰瑞认为:“双音节词主要通过合成及加词缀两种方法构成。”①当代学者对复音词的研究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的。首先,对先秦...  相似文献   

4.
李福唐 《理论界》2009,(2):148-149
前人时贤虽观察到汉语历史上存在"锅"替换了"镬"等词的现象,但未说明其替换的具体时期与过程,本文通过对近代汉语的"锅"、"镬"二词使用情况的考察,梳理汉语史上这组常用词演变的轨迹,推测"锅"基本替换"镬"等词的具体时期应为元代.  相似文献   

5.
满汉合璧的《清文启蒙》是清代的满语教材,反映了清代前期满族旗人使用汉语的情况。从书中的汉语释义来看,雍正时期,满族人已进入使用满汉双语阶段,其作者是一个精通满语和汉语的双语人,普通的满族旗人也已经具有一定的汉语水平。但这一时期双语旗人的汉语水平并不能超越其母语,满族人所使用的汉语带有鲜明的满语特征,同时有些满语成分也被汉语所接纳,经过汉语内部语言规则的打磨,这些满语成分成为了汉语家族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是上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新义,形成一批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语词。以《齐民要术》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新词新义进行考察,可见到这一时期产生的新词新义及它们的发展演变,探讨这些双音节词在汉语史中的承传情况。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语堂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转型方环海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西方各种社会思潮,都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就汉语语言学研究来说,因受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也在理论与方法上发生巨大转变,开始向现代语言学...  相似文献   

8.
中古诗歌语言源流演变述略王云路我们称汉魏两晋南北朝隋时期的文献语言为中古汉语.与之相应的这一时期诗歌也就称为中古诗歌。中古诗歌上承《诗经》、《楚辞》、下启唐诗、宋词,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语言也是上接古代汉语.下启近代汉语.具有极高的研究价...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是当前最具权威性的“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对汉语史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在汉语辞书编纂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受到研究成果和其它因素的制约,《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尚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对魏晋南北朝词汇面貌的反映方面亟待加强。《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综合性农书。该书语言平实,不避侄俗,是反映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面貌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本文拟以《齐民要术》(农业出版社,1982年版,缪启份校释)为例,从汉语…  相似文献   

10.
粤音与古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音与古音李新魁粤语是一支历史比较久远的方言。它从古代汉语分化出来的年代相当早。汉魏时代,粤方言已经开始从中原汉语、从楚方言的“母体”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自己的方言特点。唐宋时期,粤语已经形成,成为一支不同于中原汉语或楚方言的汉语方言。但是,中古之时...  相似文献   

11.
魏兆惠 《学术论坛》2006,(6):179-181
连动式是汉语的特色句式之一。秦汉时期汉语的连动式经历了连词从《尚书》时期的较少使用到《左传》时期的大量使用再到《史记》时期的较少使用这样一个过程,介词的产生、动趋式和动结式的出现都对其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从类型学的角度考察可知汉语的一些亲属语言、方言以及非洲的一些孤立语和秦汉连动式有着相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是南朝宋临川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的一部小说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另外,它产生的时代,在汉语史上正是由上古到中古的过渡阶段,其书又是比较接近口语的作品,在词汇与语法方面对上古汉语均有继承和发展,因而这部书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变迁的珍贵材料,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特点的难得作品.本文试图以《世》中的复音词为基础,探索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复音词的特点.汉语复音词分为合成词、单纯词,其构成方式又分为复合、附加、重叠三大类.我们先谈一下合成词.先秦时期,汉语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单音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复音词已有一定的数量,但合成词还是少数,汉代以后,合成词逐渐多了起来,其构成方式也逐渐完备.(一)复合式合成词先秦时期,复合式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只具备两种:并列型和偏正型.虽然我们可以找到动宾型,但这种类型还处在萌芽阶段,到了两汉时期,动宾型有所发展,但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却不大,在《世》中.动宾型有所补充,同时又出现了主谓型和动补型,这  相似文献   

13.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它既有和其他语言相同的一面,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近年来不少学者呼吁加强对汉语独特性的研究,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汉语的研究摆脱印欧语研究的模式,走上更为健康的发展道路。我们完全赞同这一意见,下面打算就汉语的一大特点──极富灵活性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从词语的组合着汉语的灵活性这里说的词语指词和短语。词和短语是两级重要的语言单位,句子由它们构成。研究一个语言的特性,离不开对它们的分析和探索。我们谈汉语的灵活性,当然少不了对汉语词与短语的考察。在考察中我们发现汉语词语…  相似文献   

14.
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第二语言汉语教育,其历史之悠久,成果之丰富,特色之鲜明,在国际上,当首推韩国。因此,全面了解韩国汉语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韩国汉语教育史的发展机制与特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从前期即三国和高丽时期、中期即李朝时期、现代即20世纪几个不同历史阶段考察韩国汉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及其发展机制,发掘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晓传 《理论界》2013,(7):150-152
"是必"作为一个语气副词,在近代汉语时期一度比较活跃,但进入现代汉语时期,由于自身的弱势和同类词的竞争等原因,已经消失。在当代汉语时期,又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本文主要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考察、分析"是必"产生、发展、消亡以及再度出现的过程和原因,并指出"是必"的退隐和再现是由语言系统的自我调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元刊杂剧方位词特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代是中国历史以及汉语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本土汉语口语是否受到蒙古语的影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以往的研究多从蒙古语影响的角度分析蒙式汉语语料里特殊的语言现象、尤其是方位词的类似蒙古语的后置词或者格助词的用法,现以元代本土汉语较典型的语料元刊杂剧为对象,对其方位词的特殊功能类型进行考察,以期有助于蒙古语影响是否进入到汉语口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论旧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词语”是现代汉语中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词语,与古代汉语中已不为今天现代汉语所采用的“历史词语”有别。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旧词语”产生的上线。“旧词语”的产生,自有其历史变迁与文化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文章学是文章学的全新体系,它以汉语通用书面语的逐步形成为起点,考察不同历史阶段的文章形态,抽象出各种文章的基本组织特征,进而考察文章的交际功能和社会规范。这一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汉语文章的性质和特征;汉语文章的基本功能;析篇法;汉语文章的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9.
建立“汉语通论”的新尝试《汉语学》,许威汉著。42万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责任编辑:姚自力。早在1980年,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就提出过一种设想,即大学中文系关于汉语的课程,如现代汉语、汉语史、汉语方言等全放在汉语通论里。这一构想极...  相似文献   

20.
英语正以一种强悍的姿态和惊人的速度侵入汉语,我们的语言习惯甚至思维习惯已经有一部分变成英语文化了,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英式汉语。英式汉语在词汇层面主要体现为增词、造词、赘词等现象,这一分析构成英式汉语系统分析的重要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