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安玫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7):256-258
课堂教学多重对话,即构成教学过程核心要素的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两者间、三者间、四者间开放、交互、立体、多维的网络结构。这一网络结构的形成,从微观的结构层面来说,是由教学组织系统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从宏观的唯物史观角度来讲,则可从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角度获得系统运行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国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1):44-47
执政能力合力论是在恩格斯的“合力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剖析目的在于从整体性的角度、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合力论”的内在逻辑是:驾驭市场经济的主导力、发展民主政治的保证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合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保障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或多国可能胜利论的提出,是历史唯物主义从早期的突出经济状况决定作用向着注重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发展重点转变的突出表现。恩格斯的合力论是这一转变的内在的理论动因和理论标志。从恩格斯至毛泽东,对历史发展观相对平衡性质的论述表明,历史发展只是相对平衡的状态。无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是经济状况与上层建筑之间,它们之间的矛盾平衡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恩格斯合力论由此开辟了历史发展的两条合力路径,其一是相对失衡,其二是相对平衡。历史发展表明,两条路径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无论是走向绝对失衡,还是绝对平衡,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紧紧围绕人与自身历史的关系这个主题,完整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思想。它认为:历史进程是物质条件与个人意志及其合力的统一;社会历史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历史进程的实现方式是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表现形式的统一;创造历史的主体是群众合力与个体分力的统一。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求我们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要求我们在党的建设中坚持群众路线,反对搞个人崇拜。 相似文献
6.
郝欢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13-16
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在同资产阶级和党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发展合力论。社会发展合力论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重要补充,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并以其所蕴含的方法论指导了历史的发展。社会发展合力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个主导意义系统,它作为一条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渗透,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主导意义系统的儒家思想亦由精神领航员的地位转而滑向边缘。社会主导意义系统的衰落,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无序和混乱。重构社会主导意义系统,促进精神世界的和谐就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群体合作困境的马克思主义审视:重评恩格斯的合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森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5
从方法论框架上看 ,恩格斯关于群体合作的平均值合力论与马克思的思考方法、与现代社会中日趋复杂的群体合作状况都难以协调一致。平均值合力论不是适于一切社会的普遍规律 ,也不是适于现代社会的特殊规律 ,而是一种与少有内在冲突的小群体协作相适应的、在现代社会中概率极小的理想性特例 ,其思考框架类似于斯宾塞的个体主义方法。因而这一原理不宜作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待。 相似文献
9.
肖新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5):558-563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唯物史观,而且在实践上对于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合力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总体观、统筹兼顾的协调观、永续发展的生态观和以人为本的主体价值观,为这一理论赋予了当代意涵。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一个在中西文化中都曾有所体现的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和实现的可能。这种新型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等多种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1.
忠恕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个人身心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天宝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8):12-16
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必须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鉴于此。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文章对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内容进行了论述,目的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对分析和应对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所遭遇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面临着许多风险,突出表现在: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社会风气及社会治安恶化、群体性事件和各种安全事故增多等。应对转型期的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社会风险实施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熵理论揭示了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就是克服无序(不和谐)、创建有序(和谐),实现安定有序。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和谐社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晓洁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16-20
建构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当前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与目标趋向。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和谐社区建构本质上就是增加社会资本存量,其过程是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与志愿者、社区内的事业单位与企业在持续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形成共识性规范和较强的社会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6.
关朝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142-143,148
建设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整合社会力量和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奋斗有社会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要注意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既要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又要着眼未来,坚持科学创新;既要坚持以加强基层文化为重心,又要坚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江户时期农政家、思想家二宫尊德吸收了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经过实践创立的报德思想,拯救了当时日本贫困的农村经济,对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期望通过对二宫尊德的报德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试图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寻找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夏文斌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2):33-37
西方现代化框架下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框架下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于我国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缺憾也是明显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本质和价值指向,从自由创造性、历史进步性、整体系统性和开放性来把握社会有机体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统一性,对于我们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徐贵耀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1):1-6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伟大创新,适应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站在时代前列观察和思考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崭新的时代理念。 相似文献
20.
张景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4):1-5
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是一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有别于传统文化复兴的、全新的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市场经济为支撑,以创新、包容为特征.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