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锋--这个名字走进大众的视野,是在2002年成功救治了已经被国外医生判了"死刑"的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殊不知,这位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国神经外科学界第一位女博士,在此之前,早已因为开创了多个中国神经外科领域的第一而成为业界的传奇,而今这个"传奇"在为培养更多的明日"传奇"辛勤耕耘着.  相似文献   

2.
神经外科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它与多种学科都有交叉,因此牵涉到的知识面很广,神经外科的这种学科特质,给神经外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必须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培训教学模式,才能给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提供保障,从而提高培训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英夫  陈颖 《人才瞭望》2016,(6):226-227
神经外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其对住院医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的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培训体系和教学机制,如何提高培训水平和教学质量是所有临床导师应积极探索的问题。基于此,从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对神经外科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神经外科的工作,神经外科的医师数量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其业务范围,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患者的需要,神经外科医师要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知识,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要加大对神经外科医师的培训教育,基于此,就如何提高神经外科培训基地医师培训质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古城西安,有一位闻名遐迩的神经外科专家,他以自己的高超医术,治愈了众多患者的脑内病变.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师蔚教授.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的从医生涯,一万多个化枯为荣的生命,这位当今世界上唯一做过上万例神经外科手术的专家,为我们诠释“仁心仁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现任德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INI)、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名誉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荣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China-INI所长的萨米教授(Madjid Samii)是医学、哲学双料博士.曾经担任过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主席(WFNS)、汉诺威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主任、汉诺威Nordstadt临床学院神经外科主任、德国神经外科协会主席,并多次当选为国际颅底外科协会主席,兼任57家医学团体的高级或荣誉会员.  相似文献   

8.
王建柱 《人才开发》2006,(10):43-45
在我国神经外科领域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人们称他为生命的点灯人,他崇高的理想、高超的医术,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刻苦求学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显微神经解剖的训练对研究生的医学素养培育至关重要.基于此,分析显微神经解剖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来,海内外学者激辩"中国模式",意见五花八门,著作不下百种。这场大辩论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本文盘点中外20本著作,看看究竟孰是孰非?有些人说有,陈志武说没有。2010年出版的《陈志武说中国经济》一书说,中国经济之所以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11.
凡是十多年前到过中国的人今天再来,大多都会有这样的感慨:中国人漂亮多了。美联社一位记者就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中国改革十四年来的成就之一是女人们变得漂亮、温柔了。”确实,中国的服装变化是惊人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但是人们不会忘记吧,仅仅十几年前,外电还曾挖苦说,中国是一个“蓝色蚁国”,是时装的沙漠地带。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才交流》2015,(3):17-19
当被问到为什么来中国时,评选活动专家评委、平安集团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说:"之所以来中国,是因为我坚信中国将有机会在未来10年中引领世界金融创新。我坚信5年内,纽约、伦敦的金融精英将高度关注中国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新世界开展最佳的创新实践。"在中国做什么?评选活动专家评委、美国籍民用飞机适航与适飞专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特聘专家鲍盼麒说:"我很庆幸来到了中国。我见到了一个深化改革、走向全球的中国,我期待与我的同事们共同打造中  相似文献   

13.
马克·罗斯维尔是个标准的加拿大青年,然而,马克却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多伦多上大学的时候,他就选择了东亚系的汉语专业。后来,他又争取成为加拿大派赴中国的留学生,来到了北京大学,主修中国当代文学。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十足中国化的名字:路世伟,正好是“罗斯维尔”的谐音。在汉语的“读、写、听、说”中,大概“说”是最难过的一关了。为此学校请来了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著名相声演员丁广泉。他以教说相声‘夹演小品的形象化教学方式教留学生们说汉语,在教学过程中,丁广泉发现路世伟颇有中国式的幽默感,于是决。心…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产品工厂,因为很多产品背后都写着中国制造。也许过不多久,中国又会变成外语输出“工厂”了,他的产品就是十多亿名能说洋文的中国人。这话听起来有点幽默,但是一点也不夸张。想当年,外国人来咱中国因为不会汉语而找不到厕所,可如今这类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一句中国话不会说的老外,也能在中国畅行无阻,因为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学外语,从出租司机到白领丽人都能说洋文。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让中国人用一句话向世界表达自己,他们会对世界说些什么?英国摄影师阿德里安·菲斯克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了解中国。"我所遇到的那些中国人,他们是谁?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找了16至30岁的中国人,给他们一张纸,让他们写下想说的。然后让他们握着纸,我再把他们拍下来。我记录了46个人,拍下46张照片,将这组图命名为‘我说中国’。""当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站在镜头前,手里举着  相似文献   

16.
日前,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为该市第一位“海归”博士后李东升举行欢迎仪式。市委副书记、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梁伟年为李东升博士颁发了聘书,聘请他为十堰市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年薪20万元。加拿大国籍的海归派博士后李东升,回国前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研究所从事人胚干细胞研究,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后,曾获得北京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英国皇家学会中英博士后奖学金。他所从事的干细胞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虽然十堰市的医疗技术和科研条件比国外相差很大,但他说:“是十堰市的人才环境深深地吸引了我”。目前,市太…  相似文献   

17.
决定到中国 沙博理是中国籍美国人.他说:"我在中国的时间比出生地美国长,我对中国的感情比生我、养我的美国深."入乡随俗,沙博理喜欢吃中国菜,夏穿中式布鞋,冬穿中式丝棉袄,每天清晨练太极拳.中国朋友都说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每3年一次探亲假,可他一回到美国假期还没有过完,就急着要回中国来."我自己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这样离不开中国!"  相似文献   

18.
赵畅 《人才开发》2006,(12):53-53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材料:一位地理教师上公开课,指着中国地图问:“你们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有人说像公鸡,也有人说像山羊。听课的教师第一次惊讶地发现,真的,中国地图更像一只有胡子的山羊。没想到那位地理老师再问那些说像山羊的同学:“你们再看看像什么?”同学们依然回答说像山羊。这时,他恶狠狠地再问:“你们再看看真的像山羊吗?”最后,这些同学胆怯地说:“像公鸡。”老师终于满意地笑了。  相似文献   

19.
我与Eddy     
Eddy老师总说,现在的中国年轻人思维活跃,性格开朗,积极乐观,和他在上世纪70年代所了解的中国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他被人们誉为“洋雷锋”。他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儿童设立助学金,为中国高校的新兴学科尽心尽力,他还真诚地申请加入中国国籍……两年前的一天,潘维廉博士投书《厦门日报》,叙述他当天上街,不慎把二百美金和在中国的永久居留证弄丢了,就在他着急的时候,一对中国夫妇叫住了他,说:你丢的东西在这J[。潘博士写道:“我的钱对他们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他们如数还给了我,而且无论如何不肯接受我的酬谢,甚至连一件小礼物也不收,他们说:‘能帮别人一把,这就够了。”’潘维廉在信中还针对有人对他说“你在美国可以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