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索洛-斯旺框架下添加金融发展水平的参数分析金融发展水平对证券市场开放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得到金融发展水平能促进证券市场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金砖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显示:用名义的AREREA指标、实际的EW指标和资本流动指标度量的证券市场开放度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证券市场开放有利于经济增长;证券市场发展水平会促进该经济增长效应,而银行业发展水平对该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门槛效应、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的初始经济条件对资本账户开放的收益具有重要的影响。采取"门槛回归"的方法对初始经济条件对资本账户自由化收益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在资本账户自由化的过程中,初始的国民收入水平、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间都存在着"门槛效应"。这些"门槛"前后,资本账户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较大不同。分析当前中国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条件,可以发现: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跨境资本流动性加大,法律和制度建设水平薄弱,国内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尚未充分展开的情况下,对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应当审慎进行。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证券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设置了指标体系来反映证券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与证券市场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开放是一国融入全球化世界经济体系的必然结果,通过分析WTO条件下对成员国证券市场开放的基本要求,指出了入世后证券市场监管将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提出了一些今后证券市场监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证券市场开放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经济、金融面临巨大的风险,处理不当,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风险,提出了培育和发展国内证券市场、引导和监控国际资本、设立股指期货、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及新形势下改进监管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本文对我国31个省市和地区2000-2014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同时考察经济开放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化。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市和地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均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金融规模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相关关系,金融结构和金融相关比率分别与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相关关系;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对我国金融积极作用的发挥反而带来抑制作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存在显著差异性;同样区域特征凸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两区域内金融规模系数显著大于全国水平,彰显了区域发展战略中金融规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深、沪两市1997~2002年间主要指数的日收益为样本,考察了沪深两市天气与股指日收益 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照与股指收益存在稳定而显著的相关性,但基于天气效应的投资策略 能产生统计上显著而经济上较温和的组合夏普比例提高,仅对低交易费用的交易者是有利可 图的。以上结论难以用完全理性的价格行为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鉴新兴国家和地区实施QFII制度的经验 ,指出实施QFII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提出完善证券运作机制等一些我国实行QFII制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加深,资本账户开放已经成为了一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然而,金融危机让发展中国家认识到:资本账户开放在提供可观收益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必要探讨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笔者在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长期中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国开放条件下农业研发经济剩余模型对1996-2008年间转基因棉花研发福利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农业踏车效应"朝不利于农民福利的方向发展,包括我国棉农在内的各国棉花生产者都因种植转基因棉花而在经济利益上遭受显著损失;消费者是新技术的最大获益者,并且随着转基因棉花采用率的提高其将获益更大,而研发者也因知识产权保护获得可观的技术使用费;对一国整体而言,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是新技术的最大获益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新领域。多数的实证分析证实股票市场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那么 ,我国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呢 ?回归分析表明 :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 ,加快了企业的技术进步 ,推动了我国经济更快的增长。因而 ,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据此 ,我们可以认为股票市场发展是我国金融深化的重要环节 ,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股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兼具经济一体化和股市快速发展双重特征的经济体,中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来考察经济一体化与股市联动性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运用多元GARCH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经济一体化对股市联动性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在1991至2007的17个年份中,在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下,中国、美国和中国香港三地股市的联动性越来越强,中国证券市场日益溶入全球资本市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和经济趋同化三个维度对股市联动性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市流动性对提高股票收益率,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股票收益率与经济增长对 股市流动性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强。将经济增长、股票收益率和股市流动性同时纳入TVP-SV-SVAR 分析 框架中,从时变视角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股票收益率是股市流动性和经济增长的 单向Granger 因果关系,股市流动性对股票收益率具有较强的时滞效应且时变性非常显著,经济增长对股 市流动性的冲击效应呈现“勺子”形态,而股市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呈现“山谷”形态,不同时点 的股市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和时变性。据此,建议从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完 善股票市场制度、建立风险对冲机制等方面保持股市充足的流动性,以提高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票市场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功能部分扭曲;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功能发挥不彻底;过分看重股票市场为国有企业筹资的功能,影响到股票市场促进增量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二级市场监管不力,严重影响到股票市场促进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分散风险功能薄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的微观机制改革正在进行。从改革三方参与者(国有借方、私人借方和私人贷方)出发,分析中国转型期股市变迁的一般路径,并对股市变迁的绩效进行实证检验后,我们发现,虽然股市变迁改善国有借方的治理结构以及融资渠道,但是其异化的功能使股权结构畸形,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绩效;同时,股市发展通过影响储蓄率产生对金融中介的替代效应,从而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减少国有股权的份额,增加私人借方的比重,从而促使股票市场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离交易可转债是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创新产品,它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种重要工具。事件研究的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发行公告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运用回归分析法对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公告效应主要受相对发行规模和稀释率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欧盟一些国家相继推行了大规模的邮政改革 ,随之而来的邮政市场开放也逐渐为世界所关注。本文结合欧盟国家邮政改革和市场开放的实践 ,从经济和社会两个角度 ,对邮政市场开放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并进一步肯定了邮政市场开放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QFII制度虽然在我国实行刚半年多,外资还没有大量涌入,但它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已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QFII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理念、投资决策程序、操作手法、市场资金结构等都会产生许多影响,并由此推动证券市场展开全面的结构性调整,终将使我国证券市场成为全球财富的一个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股市一方面通过稳定总需求、增加投资资金来源达到稳定经济的效用 ;另一方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一国潜在的GNP ,以共同达到减缓经济周期波动的效果。股市的长期繁荣将改变边际消费倾向 ,扩大乘数效应 ;通过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弥补通货膨胀缺口和资金供给缺口 ,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应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并以美国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回顾金融发展和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金融发展、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个计量经济模型,估算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不同资金来源的每年投资总量以及变动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指出,伴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的进程,政府预算投资在投资总额中的地位迅速下降,并逐步转向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投资,国有经济部门的投资比例迅速缩小。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私人储蓄通过银行贷款渠道以及资本市场投资,已经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私人自筹资金投资以及外资投资在总投资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