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 优棉是一个长期依山而居的民族,他们生活在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极为敬畏神鬼,把外界神鬼分为二类:一类是令优棉畏惧的,可以致人畜生病或死亡的鬼怪精灵;另一类是专治邪鬼驱妖魅的神。优棉相信现实世界中都充满着精灵鬼魂,故出行入山,都处处防着与邪鬼相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国回族教育,其发展与特定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治环境、民族内部的主体性与文化自觉息息相关。相对国家主流教育,回族教育始终属于少数民族民间教育,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性、宗教性、民间内敛性与调试工具性。回族教育通过自身与时俱进的调适和发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始终起到积极作用。当下云南回族民间教育的调适与发展,表现为不同层次民间教育文化圈的回族文化再生产。在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和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力量和国际环境对中国回族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为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回族教育危机,应加强回族民间社团的组织与机制建设,全面开展回族民间教育体制创新,积极谋求社会化的民族教育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4.
民间民俗文化作为源于民间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文化类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民间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面临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表现,从而有效推动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6.
土家族原始意识形态的核心:生命原点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受着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及其生产方式的制约,它是历史的产物。史诗是人类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纵观土家族的《摆手歌》及原始文学作品,始终贯穿首一个鲜明的大主题,那就是氏族的生存繁衍。换句话说,土家族《摆手歌》的基本内容就是对氏族生存繁衍情景的执着吟唱,其中也客观折 相似文献
7.
白崇人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不断反思"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理论之路,审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与走向。对"少数民族文学"概念和价值意义的重释以及他在批评实践中呈现出来的开放多元、富有创新的批评理念,成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内的重要收获。其中,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自觉意识成为白崇人文学批评的表征模式,也展现出白崇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者难能可贵的学术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其华丽璀璨的图纹色彩,细腻精美的制作工艺,在我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中享有盛名,是充分反映土家族审美情趣和民族意识的艺术珍品。作为土家人在劳动生产中发明的织造物,土家织锦与土家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当寻起土家织锦起源于何时,已很难见史籍典章。在土家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流传的历史里,缺失了这一方面的记载。但细细寻觅,在浩瀚的历史烟波中仍可找到其发展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9.
吴效群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3):49-55
通过对一个民间花会人士追逐社会声望经历的考察,展示了北京民间社会近百年行香走会历史的一个侧面,分析了"社会声望"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及其存在与消亡的社会文化背景,说明了社会对人们主观价值追求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上讲,蒙古民间文艺学自然是一个整体系统。它应是包含在系统的综合性学科—蒙古学下的一个子系统。但鉴于蒙古民族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与现实存在的政治的、社会的、地理的诸多因素;并从微观的深化出发,提出西蒙古—卫拉特民间文艺学的论题,是有其历史的、现实的依据。为此,本文有必要首先重温有关背景材料。 背景 1.1,众所周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不仅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而且也以他显赫一时的武功而成为名扬全球的人物。 1.2,从大蒙古国诞生(1206)的次年始,被《蒙古秘史》称为“林木中百姓”之一的西蒙古祖先—斡亦剌惕部即与黄金家族建立了世袭姻亲关系,继而成为蒙古大家族的有机体之一和成吉思汗事业的一支基本力量。到元代,又自然成为元朝政治舞台上一支活跃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与国法相比,民间习惯在本体特征上存在若干殊异性。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论调背后潜存着三个基本命题,它们每个都是罔顾国法与民间习惯"差异性难题"的单边主义取向,其所提出的解决之道必然在实践中遭遇失败。因而,当下亟需破除此种现代化论调,确立民间习惯对国法的"整体进入"而非"部分进入"理念。 相似文献
12.
胡不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69
刘正强所著《新乡土社会的事件与文本——鲁县民间纠纷的社会学透视》采用主体性研究视角,选择婚姻纠纷作为研究当今中国民间纠纷现状的进路,从事件和文本两个维度比对分析纠纷的展开与当事人的博弈过程,以期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它所体现出来的乡土秩序,省思法律元素与地方知识在乡村治理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从而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四普、五普、六普以及两次大规模调查数据,本文对当代回族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进行了全面透视。从历时发展看,回族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进步不小,但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横向比较而言,2010年回族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与汉族相比仍有差距。与西北几个规模较大的少数民族比较,回族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居于中间,低于蒙古族,比其他民族略有优势。研究还发现,回族内部并非一个同质性的共同体,而是因教育、职业和收入的差别分化为若干个地位不同的亚群。 相似文献
14.
15.
老歌是人生的伴侣,是我们在精神暗夜中摸索前行的明灯。与康朗甩的相遇,或许出于缘份,而从最初纯粹个人的唱唱老歌,到与那些老歌的整理者相识,再到与赞哈、歌手的相会,冥冥中似有某种定数,将这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天衣无缝——那却是历史的必然。一个人有一个人深藏于记忆中的老歌,一个民族同样有一个民族在其千百年发展中一直传唱至今的老歌。一如人生记忆中的某首老歌,会唤起自己对人生的回味,当他们沉缅于其中,会给他们以心灵的慰藉一样,一个民族的老歌,也正是对一个千百年来一直跋涉在漫漫长路上的民族的心灵抚慰。老歌… 相似文献
16.
17.
《西北民族研究》2013,(3)
<正>2013年6月25至30日,国际民间叙事学会(简称ISFNR)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办第16届国际民间叙事学会专题学术讨论会(The 16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Folk Narrative Research),主题是当代世界的民间叙事:统一性和多样性,(Folk Narrative in the Modern World:Unity and Diversity)。承办方是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立陶宛语言文学和民俗学研究院。主办方在会议期间,还在维尔纽斯大学广场举行了招待晚宴,这是一座美丽的巴洛克式教 相似文献
18.
19.
高原藏族在数千年的生态环境适应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环境—文化适应模式,由于自然环境的特殊严酷和脆弱,在高原藏区形成广泛的自然禁忌和神山圣水的集体表象,作为一种观念体系,它是高原藏族在适应特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文化适应的一部分,反映出高原藏族对脆弱生态环境的谨慎适应。 相似文献
20.
回族作家张承志与壮族作家东西,在小说叙事方式和姿态上具有惊人的共性价值意向,他们站在主流丈化的边缘,以民间的审美立场,展示了在主流丈化笼革下非主流话语的言说状态:以生命解释的偏执理想主义色彩和居于民间底层视角付主流社会与文化的批判与理解,背弃与接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