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王安石与老子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石在天道观上,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但把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发展成为宇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在天人关系上,继承了老子的合理思想,主张人应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反对统治者的任意妄为,同时也对老子消极无为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在辨证思维领域,继承了老子天道运行不已的观念,并用“耦”、“对”概念来概括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辩证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刘成国 《河北学刊》2003,23(4):169-172
王安石的师承渊源明确可考者有杜子野、张铸、谭三人 ,而向来遭受质疑的周敦颐与李觏也应与王安石存在着人际上的交往和思想上的交流。王安石的后嗣绵延不绝 ,虽然多因北宋后期的党争而仕宦坎坷 ,但绝非诸多宋人笔记中所载之情况。  相似文献   

3.
屠青 《殷都学刊》2005,(3):40-43
韩琦与王安石两人由于最初交往时的误解,以及性格、政治主张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之间一直没能建立起十分亲密、融洽的私人关系。两人后来又有不同政见之争,但并未成为水火不容的仇敌。王安石在诗文中曾表达出对韩琦的敬重与感激之情。在王安石变法期间,韩琦也没有对王安石进行人身攻击,没有否定王安石的为人。对于彼此的人格,他们还是互相敬服的。韩琦与王安石的交游体现出二人宽容大度的胸怀,展现了两位当世名臣的风范,可以驳斥前人对于二人关系的歪曲。  相似文献   

4.
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的“王安石变法” ,既有丰硕的功绩 ,又有严重的失误 ,这些失误影响了改革的成就 ,给改革带来了阻力和损失。历来批评这次变法的人大都认为 ,这些失误应由王安石负责 ,甚至由这些失误而否定这次改革。但事实上 ,造成这些失误的主要负责人应是宋神宗。宋神宗和王安石在理财思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主要体现在实施变法的步骤、理财的思路与政策以及用人方面。宋神宗的主张是导致变法中一系列失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沈括与王安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与王安石的关系经历了由亲密到疏离的变化过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三:一是两人在新法的态度上有差异;二是变法派内部的矛盾斗争;三是沈括懦弱的性格。沈括性格上的懦弱是造成他仕途坎坷、家庭不幸的根源。王安石多次指责沈括为“壬人”,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文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王安石的古文、贯道、言志、实用、审美、言意、风格的文章理论。他的“道法”文章论不仅开启了明代“意法”、清代“义法”的文章论,而且对建构现代文章学理论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北宋文学革新运动中,欧阳修与王安实目标一致,都是以抨击西昆体等浮靡文风,建立具有清新实用的文学风尚为宗旨,但由于两人的身份及生活经历不同,在文学认识、文学评论、文学创作上,两人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即欧阳修更看重文的独立性和表现性,王安石则重视文的政治功用性。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变法能在北宋中叶发生,主观上得益于他任鄞县知县时的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功实践,以及他"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的个性;客观上得力于神宗皇帝对理财的重视及其对王安石的高度信任.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内容有八项,分为刺激生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和加强武力的备战措施两类.其变法之所以阻力重重、举步惟艰,最后以悲剧收场,主要原因是治国以理财为中心、君臣以求利为要务不为中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所容忍,次要原因是王安石在对待政敌和盟友的策略失当,政治素养和人文素质不够深厚.  相似文献   

9.
佛教与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佛教与开放的相互关系:一是佛教自身的包客性和开放性,使得佛教在传入中国后,能够因应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以儒学化为契机,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为佛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佛教在经藏编修、佛学研究、僧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佛教的开放与开放的社会将使中国佛教能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是我国封建时代为数不多的系统提出人才理论,大胆选任人才的政治家之一。他对人才问题认识深刻,以古喻今,把它上升到事关社稷兴亡的高度,并提出了对人才“陶冶而成之”、“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的人才理论。在政治实践中,他大胆改革教育制度和官吏选任制度,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适宜的环境。王安石的人才理论和实践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的散文创作历程可分为发韧期、成熟期和新变期三个阶段。从英宗治平年间开始,其散文创作在继续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以经术为文”这一特点开始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周梦江先生在《陈傅良先生文集》序言中认为“南宋学者都将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的观点 ,提出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 ,陆九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有高度的评价 ,说陈亮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也无不可。而叶适并没有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 ,相反认为变法的失败是北宋之亡的原因之一 ;他对王安石变法基本上是肯定的 ,虽有批评 ,也是一个改革思想家对另一个改革思想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义利观是传统伦理思想史重要的范畴。王安石的义利观既扩大了"义"的范畴又突破了"利"的内涵;既解决了公利和私利的矛盾又强调了先利后义和义利统一。这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华瑞 《文史哲》2008,(1):73-78
宋神宗在熙宁初选择王安石的思想或施政纲领作为"国是"进行变法,但在变法过程中又不愿放弃"异论相搅"的祖训,最终导致王安石辞去相位。宋神宗亲自主持元丰时期的变法活动,并确立了"立法于此,使奉之于彼,从之则为是,背之则为非"的国是宗旨。宋神宗选定"国是"的做法不是"不能由皇帝‘以合其取舍者’为标准而作单方面的决定",而是恰恰相反,是由皇帝"以合其取舍者"为标准。因而说宋神宗与王安石等人共定"国是",似与相关史实有一定出入,故予以辩正。  相似文献   

15.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14,(6):113-120
王安石与苏洵、苏轼、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同为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和士大夫。因为性格和素养有别,苏洵看不起王安石;因为王安石领导熙宁变法,苏轼上奏反对,苏辙是先拥护后反对,而王安石对苏轼兄弟给予挤压排斥。他们之间所产生的恩恩怨怨,体现出北宋士大夫的为君王忧和为天下忧的士大夫精神,也体现不同政见者之间的意气性格,由此可感知历史的厚重与性格的迥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用影响的焦虑这一诗学理论,分析王安石在前代诗人的巨大成就影响下所产生的焦虑心态,这种心态也是所有宋代诗人面对的时代焦虑.王安石化用前人成句而自出新意,以求超越前人,克服焦虑心理.而这一策略往往在传播过程中被认定为抄袭剽窃,歪曲了诗人的原意.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16,(6):97-100
王安石秉承"人言固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宗旨,针对北宋王朝内忧外患、财政困穷、民风衰败的现实,希望通过变法,改革赋税、机构和军队,富国强兵,增强国家实力。而遵循"作法何常,视民所便"原则的苏东坡认为王安石变法,无论从思想看,还是从实施看,都是仓促的,造成不良后果;变法的内容不系统不完善,实行过程产生重重矛盾,于是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并从儒家仁政爱民的视角提出以民为本的法制思想,且以实际行为来实行。  相似文献   

18.
郑臣 《兰州学刊》2007,(10):28-30,51
王安石新学在宋代思想转型的过程中起到了开风气之先河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新学在"道德性命"方面的内圣之学的不足,二程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批评,并指出新学内在的学理弊病.二程也正是在对王安石新学进行深入批判的基础上发展其"内圣外王"的理学思想的,在宋代思想转型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高度重视人才是二人政治思想的一大特点。本文试就二人的人才观进行比较 ,以求借鉴。一、高度重视人才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王安石认为人才是国家的栋梁 ,人才得失事关国家的盛衰荣辱。他说 :“夫材之用 ,国之栋梁也 ,得之则安以荣 ,失之则亡以辱。” ① 又说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 ,古今之通义 ,流俗所共知耳。” ② 这些论述 ,言简意赅 ,入木三分 ,充分反映了王安石在人才问题上的远见卓识。北宋中叶 ,赵宋王朝充满着内忧外患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复…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家坤 《晋阳学刊》2005,(4):124-125
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善于抓住历史与现实的必然联系,多方面展现宋代的社会生活和诗人的胸襟抱负、人格理想,其议论精警,风格沉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对中国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