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成教育是国家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一种有效途径.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首先品质和行为习惯.它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祖国栋梁之才的关键,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志,是人的首要素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未来.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优良的品德是从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中逐渐树立起来的。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是学校品德与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养成教育是国家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一种有效途径。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首先品质和行为习惯。它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祖国栋梁之才的关键,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志,是人的首要素质的体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养成教育出现了新问题,中学生道德行为为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许多家长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才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家庭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教师。孩子从小就会从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马克思说:家长的言行是教育子女。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无忧无虑、衣食富足,从小养成了贪玩好耍、  相似文献   

6.
在思品课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将知识教育和学生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生活与教育是统一的。品德教育贯穿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诸多因素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新的特殊困难。我们每个家庭,每所学校,每位社会成员都应利用积极因素,优化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树立人人遵守社会公德的榜样,让少年儿童耳濡目染,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生活与教育是统一的.品德教育贯穿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诸多因素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新的特殊困难.我们每个家庭,每所学校,每位社会成员都应利用积极因素,优化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树立人人遵宇社会公德的榜样,让少年儿童耳濡目染,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在这三者中,体验学习,才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它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才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家庭是养成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教师.孩子从小就会从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学科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有几点感悟: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条件和资源无处不在,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二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和体验并接受教育。三是狠抓校园文  相似文献   

13.
1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在社会上经常能够听见这样的反映“大学生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不会做简单的饭菜、不会问路等等”,近期媒体报道“女大学生失联、受骗”也不在少数。当今社会家庭中独生子女比例较高,打工浪潮遗留下来的留守儿童较多,许多孩子从小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而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影响孩子人格的塑造。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一经形成便具稳定性,成为一生的自动化行为,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说明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对他的学习、生活、人生道路、人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萨格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一但形成自然而然就会暴露在公众面前。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但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培养过程必然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影响。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也体现着老师的方法和智慧。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处在养成之中,可变性强、可塑性大。  相似文献   

14.
张海玲 《办公室业务》2013,(19):233-234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地点,应加强对学生社会公德的教育,以利于大学的健康成功,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养花先养根,育人先育德。"这句话正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规律,尤其是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过程中,起着他人乃至其父母都不可相提并论的作用。我们俩在与众多学生家长的交谈中,常听家长说子女在家不听话,家长说十句还不如老师说一句。其原因就在于教师能够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灵  相似文献   

16.
一、体验教学的基础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曾经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这四个命题是内在统一的."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是基本的命题,该命题提出教育的本质是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连续发展.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自然应以社会生活的形式组织起来,"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中高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是以学生社会和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奠  相似文献   

18.
库区城镇小学,均属于由两所或两所以上淹没搬迁的城乡学校整合而成的移民学校,其生源来自城乡移民子女、农民工子女和留守流动儿童.这就带来了班额过大、学生行为习惯较差而又不十分融合等德育系列问题.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应时时处处体现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参与一些德育实践活动,自然而然地接受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自己的研究与实践,谈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乌申斯基说:"良好的行为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德育资本."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好与坏、优与劣,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为此,学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应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全面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教,中职学校正快速承担起为社会输送劳动力的重任.由于中职校生源广泛,学生个体差异性大,为中职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难题.父母服刑对子女来说是一种逆境.家庭的变故使父母服刑的子女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尽管他们跟其他少年儿童一样享有生存权与发展权,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为了解本校父母服刑子女的生活、发展及教育现状,本次研究对渝中职业教育中心服刑子女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发挥社会职能和教育作用,使缺失家庭的孩子得到行之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