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会琼 《科学咨询》2008,(18):37-3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经历、体验、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在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数、形及其空间结构的认知过程,智力发展的过程,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呢?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对物理学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时,如何优化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及对学生考核方法的改革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的推进,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新旧课程有很大差别.旧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下面就在历史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谈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堂.新课改,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有些变化.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被动的接受.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章提出构建项目化、模块化教学知识框架,采用任务驱动与学做一体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强化课程教学过程监控等方式进行课程改革研究。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改革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对物理学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时,如何优化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及对学生考核方法的改革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卫东 《科学咨询》2009,(12):33-3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都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加以整合,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课程与教材不单是知识的载体,应成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载体,而课常教学必将承担起这项使命,语文课堂承担此使命过程中尤其凸显出自身的特点.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有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有相当部分教师对英语语法知识的教学感到有些迷惑.语法知识是教好,还是不教好?因为这部分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如果哪位教师在课堂上讲点英语语法,就是没有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效果就会遭到否定.教师在经过教学的实践后,发现如果我们在英语课堂上不讲语法,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乱的,有些知识是是而非.特别是在英语作文中,最能看出学生英语语法知识的不足,导致语法错误特别的多.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数、形及其空间结构的认知过程,智力发展的过程,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呢?…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都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加以整合,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课程与教材不单是知识的载体,应成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载体,而课堂教学必将承担起  相似文献   

12.
唐红川 《科学咨询》2004,(18):41-42
建国以来,我国曾有过多次课程改革,但终因缺乏从总体上研究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问题,因而收效不大.自80年代中期起,国内学者开始把课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把课程问题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加以系统的探讨.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正成为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加强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就是要解决好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当今高中生物教材改革现状中,主要集中在生物教材的发展和改革趋向等问题的理论探讨上.赵占良、叶佩珉(人教版教材编写者)认为高中生物教材改革,应对生物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在中学生物课程的知识教育目标中做出相应的变革,应当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而且了解这些知识产生的过程及其应用,还要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模式.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中,通过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从程改革的理念出发,结合现行中职化学教材和学校实际,并按照课程改革中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探究如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来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前从没有过的一门新课程,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与建设.本文介绍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主要性质,探讨了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对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的现实意义.之后,根据拳校实际情况,分析了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的具体内涵.最后,探讨了我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实践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变课程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此,现代教学过程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中,必须改变基础知识学习架空能力培养的现状,时代迫切需要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数学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基础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的辩证关系呢?  相似文献   

18.
正《组织行为学》是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了解工作组织中的个体、群体行为模式特点,提高对个人、群体行为分析能力。本文以我国某地方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孙荣宝 《科学咨询》2003,(24):20-20,26
幼儿园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多年,各种模式的课程体系应运而生,分科教学课程、综合主题教育课程、单元教育课程等课程模式以及情感教育课程、创造教育课程、人生教育课程等活动教育课程不断涌现,大大丰富了幼儿园课程体系,增强了幼儿教育影响的选择性.综观这些课程模式,我们可以探寻到人们在设计这些课程时理念上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了解这些变化,不仅为我们进一步设计课程模式打下基础,也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选择课程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渊 《科学咨询》2009,(22):78-78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的推进,我们深切地认识列新旧课程有很大差别。旧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下面就在历史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谈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