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到记忆,民间常常爱用“过电影”这个有点特殊的词来表达。“这件事我记得很清楚,脑子里就像过电影一样。”电影天生就是记忆的艺术,人类发明电影,也许就源于内心深处对于记忆的迷恋。有一次,我读川端康成的小说,读到村庄里放映露天电影,电影胶片烧了起来,引起火灾。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电影的技术层面,很意外地得知:原来电影还会着火啊!记忆中看电影的经历,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历历在目,就像“过电影”一样。《三打白骨精》:记忆中的乡村露天电影小时候,公社有一个放映队,轮流到生产队来放露天电影。但离家20里地的煤矿好像比公社放映队来头…  相似文献   

2.
看《唐山大地震》,是在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绵竹。昔日的重灾区,早已不是大家记忆中的断壁残垣。坐在装修一新、豪华的绵竹电影院大厅里,我怀着一种期待又庄重的心情观看这部被称为“中国人的心灵史诗”的电影作品。  相似文献   

3.
赵宝 《老年世界》2009,(17):9-9
想当年,要看场电影可真不容易。 记得,1950年春的一天,我们部队的杨连长在收操时宣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晚上,除了值班的外,都去司令部大院看电影。”大家听了不禁鼓起掌来。我们大多是从农村来的穷孩子,连“电影”这个名字都没听说过,所以听说“看电影”特别好奇,也特别兴奋:  相似文献   

4.
看过韩剧的人都笑称,韩剧有三宝:失忆、绝症、治不好。主人公因为飞来横祸而失忆,让剧情产生了张力,也让观众在开怀一笑的同时悬着一颗心,一集接着一集追着看。韩国电影《我脑海中的橡皮擦》正是讲述了一个关于记忆和忘却的凄美爱情故事。在生活中,记忆与人的存在感与生俱来。每  相似文献   

5.
孙纯福 《老年人》2007,(10):26-27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作家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被改编成电影放映后,轰动了大江南北。电影中指导员“梁三喜”的英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永远铭记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6.
方亮 《公关世界》2010,(9):22-22
手机不是窃听器,但窃听器天然是手机。——这是电影《窃听风云》告诉观众的。在电影里负责监听的警察只需一个手机号码就能窃听手机持有者的一切对话。这一情节虽然有些耸人听闻,但手机的确是泄漏个人隐私的工具。不信?请看: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谢晋     
《老人天地》2008,(11):46-46
一代电影大师、著名导演谢晋于10月18日在他的家乡浙江上虞驾鹤西去,使许多热爱他和他的电影的人痛惜不已。斯人已逝,但谢晋和他的电影将深深地留在几代人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8.
2007年,在我国公映的美国纪录电影《南京》,从外国导演的视角梳理了70年前南京大屠杀的创伤记忆。然而,在南京的电影院,纪录片《南京》不敌美国商业片《变形金刚》,屠杀的历史似乎仍只是亲历者的小众记忆。创伤记忆建构的紧迫性引起了大众传媒的警觉。美国学者格林(Felix Greene)警告说:“一个民族的记忆就是它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可怜的马     
早些年,我在大学里听讲座,有位先生来讲电影,开头第一句话是:电影本是种很粗俗的东西,不过,幸好现在有了电视……对这句话,我印象深刻,原因是我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电视。我相信,比起音乐或戏剧,电影、电视的确算不上多雅致,但更多的人还是喜欢电影电视。至于说电视比电影还低级,这我也很理解。电视里常讲一些电  相似文献   

10.
来小 《金色年华》2009,(3):21-22
十八岁,应该是人生最华彩的乐章,但我的十八岁却是凄风苦雨,伤心偏用泪水洗的日子。那时候,我已在家里歇了一年的工伤,心底的寂寞与沉重是不言而喻的。母亲害怕沉重的打击使已不愿示人的我孤独而颓废下去,便常常从家务中抽出时间,从本已不能再拮据的日子里抽出几毛钱陪我去看场电影散散心。那天晚上,母亲要为弟弟辅导作业,我的心却莫名其妙地被突如其来的坏情绪燃成了一团火,仿佛不跑出家门就无法压住胸中那个狂暴的恶魔。于是我向母亲要了钱,自己去看电影。  相似文献   

11.
前几日看了一部从网上下载的德国电影《希望与斗争》——片名太像政治演说稿的题目了,也太像大学论文的题目了,简直太是德国电影的片名了。  相似文献   

12.
杨猎 《女性大世界》2004,(7):161-161
有那么一天下午,我决定看看《21克》了,我一直想看来着,因为它是伊纳里多的电影,他的电影总给你留下惨痛的观影记忆,让你好几天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比如他的《爱情是狗娘》,那些不断的撞车发出的巨大轰鸣让你概叹世事无常。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太阳照常升起》(以下简称《太阳》),姜文这样介绍:“这部电影是不能说的,只能看。因为这就是一个梦。”在他看来,电影就像吃饭、喝酒和做爱一样,带来的是身体满足,没有逻辑,也不需要逻辑。所以,当有人说看不懂这部电影时,他很不耐烦:“看戏没有明白不明白,只有享受不享受”,“看不懂便多看几次,中国没有这类电影,世界上也不多”。  相似文献   

14.
宛若山岩     
我不得不承认美国人的确拍出了一些好电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网上能搜罗到的我全都看过,《气象预报员》是我最后看的一部。说真的,这个片名一直勾不起观看欲望,我只是在最后没别的看了才打开它。而看完后,我却一直庆幸我没有错过它。  相似文献   

15.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0,(12):F0003-F0003
日前,在北京看了由毕云琪、张今标执导,池华琼、周浩东主演的电影《美丽的故事》样片,眼含感动的热泪,我们深深地被主人公陈美丽张榜替亡夫还债的故事所打动。看完影片,走在街头,虽然寒风阵阵,但我们的心中依然温暖。  相似文献   

16.
斯人已去,记忆留存。无论是那些留竭力扫除所谓“谢晋模式”阴影走向新电影时代的叛逆青年,还是追随他多年的后辈电影人,或者是留经热爱他而又长时间遗忘了他的观众,谁都不能否认,作为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的扛鼎人物,谢晋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文化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好久没到电影院去看电影了,要不是教师节学校赠票,我是不会自找麻烦去电影院看《夜宴》的。这里有必要向冯导道歉,我看《夜宴》,不是因为它有多大魅力,而是想为我的教学增加一个最新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有一部电影,等了很久,从开拍到公映几乎跨越了两个年头。因为要准备考试,所以对自己说,等一等,等一等再看,反正不会少一个镜头。 当我忙完所有的活计,突然想起这部盼望已久的电影,对这手边那张制作精美的碟片,竟然没有要看的冲动。找不到理由不喜欢,导演、演员、剧情都是对我口味的类型,连拍摄花絮我都预先做了功课,  相似文献   

19.
张艺谋的一部电影《红高梁》,把红高粱搬上了银幕,成片红彤彤的高粱地,引起几代人的记忆,也让80后、90后的人们知道了还有一种粮食作物叫高梁。电影中红高粱是酿酒的原料,其实30年前在北方高粱是人们最重要的主食之一,那时粮食统购统销,吃粮有定量,百分之六十的粗粮可以买玉米面或高粱米,因高粱米抗饿,大家都愿买。  相似文献   

20.
城中观影     
身处都市,看电影是孤独者的群居、懒惰者的旅行、烦躁者的宁静、忙碌者的睡眠。 看电影的理由多数情况下像是喜欢电影。其实更多是因为不喜欢现实。正像打电话像是方便通讯,但经常讲些当面不便说的话。 电影的一切如此真实,远山高湖,一颦一笑,皆如每日所见;可它分明又是假的,光斑电声、鬼影幻像,恍然不知今夕何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