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概述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教师把人类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完成上述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借助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教学方法不仅受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所制约,而且也受学生的认识规律所制约.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不知发展到知,由知之不完全不确切,发展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正如列宁指出  相似文献   

2.
对教学相长原则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教学相长,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互相激励、相辅相成,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一原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提出来的。现在,我国教育界虽然从理论上对这一原则是肯定的,但在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强调不多。笔者认为,为了培养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在学校中、特别是在高等学校中,进一步强调教学相长原则是十分必要的。_明确提出教学相长原则的是中国儒家经典《礼记》中专门论述大学教育的文章《学记》,门D它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放…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就综合实践活动与师资建设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思想品德感应力的探讨冉元辉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怎样以自己优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一、教师思想品德的感应力教师在学校中处于教学工作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5.
教学方法不只是一个工作方法,而且是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实际也是改造思想方法的过程。只有正确了解教学方法同思想方法的联系,才能够深刻理解改进教学方法的意义。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本来是对立统一,二者是辩证的关系。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没有教师,学生就无人指导,没有学生,教师就不成为教师。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知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共同任务,主要是解决学生的知与不知,或者知的少与知的多的矛盾。这就是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学生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这个问题历来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教师中心论” ,强调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权威意志作用。忽视了教育对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种是“儿童中心论” ,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中心 ,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 ,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是陪衬。教师的任务是刺激学生去学习。这两种观点都不能科学地说明师生地位之间的辩证关系 ,因而不可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师生双方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  相似文献   

7.
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因为学生要理解知识,使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学生自己的认真思考,下一番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功夫是不能实现的。同时,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活动,又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的过程。要实现认识上的这一转化,没有学生的积极能动的作用也是不成的。所以,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诱…  相似文献   

8.
布点教学法的涵义及其操作步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点教学法(简称“布点法”)研究学生与教材互动的教学过程,学生与教材互动是对教材进行知与不知的区分与转换,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与教材互动中区分知、不知以及伴随知与不知互动的策略,构成了学生学习的整体性框架,即学生问题图。布点法四步操作是教师运作学生知与不知互动的教学步骤,也是运作学生问题图的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9.
教师所从事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它与体力劳动以及其它部门的脑力劳动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自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①教师劳动作为社会总体劳动的一部分,其构成要素也应是这三个方面,而且各有其特殊性。教师劳动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具体地说,通过教师的劳动,促使受教育者从无知转化为有知,从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从不会做转化为会做,从没有某种道德品质转化为具有某种道德品货,从身体软弱转化为身体强壮,将潜能转化为实际能力,将观念认…  相似文献   

10.
教师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题研究以616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典型相关方法考察教师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结果显示,教师的社会支持可以缓冲职业压力带来的消极结果,缓解职业倦怠的程度。这一过程中,社会支持主要通过缓冲学生因素、家庭人际、自我发展方面的压力来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启发式教学法是与注入式教学法根本不同的。实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觉地理解和运用知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中,师生之间除了相辅相成、教学相长的融洽关系外,也会产生一些矛盾、不满和对立,这是正常的,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从社会角色看,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履行着相反相成的职能。教师尽力使学生更用功一些,对教材理解更深刻一些,对老师的教导更听从一些,学生的行为更“规范”一些;而学生呢,除了少数“懂事”的以外,则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社会目的,总希望教师的管理松一点,布置的作业少一点,分数评得高一点,自己的活动自由一点。其次,师生之间在知识、经验、社会成熟性方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常熟理工学院的学生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一定认识并知其重要性,但是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对职业定位的认识处于相对模糊状态;在职业准备方面仅仅停留在认知状态,而未能采取实际行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各种社会因素导致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受到严重制约;二是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三是家庭、社会缺...  相似文献   

14.
听写是一种积极的、综合性的语言教学形式,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学习、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培养听说及书写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听写过程是学生听音、辨音、书写的综合学习过程。学生在听写时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听觉和书定同时进行可以使大脑中枢神经的联系易于建立和加强,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和书面知全面的发展。同时,通过听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识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全面提高。其次,听写这种教学手段具有时间紧,内容明确等特点,它要…  相似文献   

15.
师德是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应自觉遵循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的道德规范,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非强制性的比行政手段强大得多的社会精神力量。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与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精神境界。师德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之后,更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必须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建…  相似文献   

16.
浅议分析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赵素英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这对矛盾双方构成的统一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这对矛盾双方的素质与努力。一般说来,教师在这对矛盾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人...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社会化系指教师个体在知识、经验、能力和个性等方面不断适应教师这一特殊社会角色的过程 ,可以简要地将教师职业社会化理解为职业成长的过程 ,也就是教师在职业上变得更加成熟的过程。在这方面研究中较具特色的是斯特菲的研究 ,它将教师的职业社会化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实习教师阶段 ;新教师阶段 ;专业化教师阶段 ;专家型教师阶段 ;杰出教师阶段 ;退休教师阶段。作为学校管理者可依据这一理论 ,来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标准 ,为所有的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更富有针对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当前,影响“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在教学过程中未能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知”“行”脱节。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重视和探索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教师教学魅力以及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行统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凌君 《新天地》2011,(9):143-143
古人云:“学则设疑,方疑则大进。”设疑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小疑则小有收获,大疑则大有收获。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解决了矛盾,就能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可见,设疑在启发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设疑,何处、何时设疑才能做到“精…巧”。我在设疑中注意到了这几点:  相似文献   

20.
从教师劳动对象、劳动目的、劳动手段及对教师素质要求等方面看,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劳动具有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具有展示自我的勇气、具有甘当学生的决心和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诚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