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执著的人生     
父亲赵雨亭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三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生前好友又为他出版了《赵雨亭纪念文集》,里面收录了领导、同事、好友、亲属等缅怀父亲的文章、诗词,共144篇,篇篇都表达了对父亲一生高度的赞扬,章章都写满了对父亲无限的崇敬和不尽的思念。这一切都是为什么?我反复思索着,寻找着答案。  相似文献   

2.
徐弘毅  赵越 《社区》2013,(2):5-5
当书店纷纷比照着SHOPPINGMALL的规模和样式经营的时候.阅读,成了这个时代的奢侈品。置身于那些海纳百川的大型书店,已经再也闻不到纸墨之香.更无法跟随心灵所引仔细揣摩哪一种《悲惨世界》的译本才最精到,因为在那里我们的心不得不是乱的。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用浪漫的自然主义者的眼光审视他刻画的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及养猪人,表达了他对那只极具个性的猪的崇敬,及对喜欢设置他人生活者的批判与嘲讽。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一生是"执著入世"和"飘然归隐"这两种生活方式的奇妙组合。儒、道文化精神造就了李白独特的个性与对人生的追求。一方面,他骨子里充满积极进取的儒家入世思想;另一方面,他深受道家出世思想影响,陶醉于自然、极端张扬自我个性。  相似文献   

5.
地产新政使今年上半年的房价走出了一个“过山车”行情,就在大多数投资者和开发商犹疑等待之时,李嘉诚又要出手了。  相似文献   

6.
赏析: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免不了被社会、他人所设置,因而会受到压抑。屈从这种压抑可能会获得一些世俗的利益,但是却会丧失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人应该如何面对这种两难处境。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对这个深刻的问题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爱情,本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但如果让爱变得疯狂而无节制了,那就会成为烈性毒药  相似文献   

8.
闲读明史,给我印象颇深的,是言官们前仆后继,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万历年间,这群人活跃于官场,充分发挥其不畏权贵、不怕牺牲的"优良品质",心忧"国是"。首辅大人够位高权重了吧,然而,言官们不惧。对于时任首辅申时行的攻诘,即显现出这一政治群体的团结协作与不折不挠。万历十二年(1584年)三月,御史丁此吕借着朝廷批判张居正的"东风",上书朝廷"翻旧账",攻击张居正之子张嗣修当年科举中第,是走后门的关系户云云。此事本已得到处理,张居正死后,其子已被发配到边远山区充军。之所以旧事重提,关键在于含沙射影。原来,当年录取张嗣修的主考官,正是今天的首辅申时行。后经申时行为自己辩解,万历支持了自己的老师申时行,命令将丁此吕降职调任外地。  相似文献   

9.
一天晚上,加完班的秦采精疲力竭地回到家,一进门就觉得烟雾缭绕,只见爱宁坐在沙发上抽着烟。  相似文献   

10.
苏捷 《社区》2010,(22):1-1
6月10日,几位平均年龄奔70岁的老同志冒雨来杂志社,参加本刊举办的“物业管理与服务的现实问题及对策”座谈会。如果说新出台并将于10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引起热议是这次座谈会缘起的背景,那么,这些来自“和谐社区三老(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学研组”的老同志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热心参与,则是促成本次座谈会召开的关键,由此引出了本期视点探讨的主题——“业主自治”能否为物业管理提供一个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狂人日记》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民族的压抑性情感对立结构。这个结构的两个基本版本在以后的演变中 ,一个遭到贬抑 ,另一个则不断得到强化和突出 ,从而对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民族情感产生了持久的结构性影响。或许到了王小波 ,写作才真正开始了对此结构的实质性的艺术超越。本文试图将《黄金时代》放在此历史话语的背景下 ,来细致地分析王小波写作对国人情感的解放意义与其经验理性和文本叙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复调小说--王小波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小波小说包含了两个基本主题.一是从人道主义、自由主义立场对反人性的社会政治,对专制主义的历史和现实的批判,运用写实、反讽和黑色幽默的艺术方法,曲折地传达出作者本人的声音和意识,是理性的.一是用性社会学、性心理学知识探索人的性爱关系,主要是展示虐恋行为和虐恋幻想的各种形式,一般是非现实的,是作者艺术想象的产物,但传达出的虐恋倾向并非作者本人所具有,而属于故事的叙述者和主人公,是非理性的.这两个主题类似复调音乐的双声部,既独立又关联,结合成一种特殊的非对话体的复调小说.  相似文献   

13.
这里,时活跃于今日杂文创作园地的一支特殊的作者群体--文艺家型的杂文作者--作一研究,分析其创作动因,揭示其创作特色.并以此来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杂文创作的成绩,挖掘近20年来杂文创作中若干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与王小波作品中的幽默艺术既有相同性又有差异性。相同性表现在:他们以独到的视角观察社会,以理性的思考探究现象的本质,以讽刺幽默的语言揭露现实社会的矛盾与悲剧,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含蓄蕴藉,同时又有哲理思辨。差异性表现在:二人的幽默无论是表现手法、语言,还是其中所蕴含的思想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二人幽默艺术的分析,可以为幽默艺术在当代杂文作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将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与中国作家王小波放在比较文学的研究视角下,从卡尔维诺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中国接受土壤的形成、王小波和卡尔维诺间的特殊通道这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探讨,解析了王小波钟情卡尔维诺作品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6.
当代作家王小波对国学、国学热持否定态度,其理由是国学过于僵化、教条化,阻碍了文化人在知识领域的创新。与五四新文化人的国学观相比,王小波并没有从本质上否定国学,而是认为国学在知识的量上太少。如果说在五四是因为国学过于陈腐、不利于国民性的完善从而遭遗弃的话,那在王小波,则是因为国学视野狭小,不利于知识分子有所作为。这两种国学观都源于古希腊,前者体现出知识的实用性,王小波则强调知识的纯粹性。事实上,对国学全盘否定并非明智之举,国学不但不能遭受歧视,它还应该面向未来,积极拓展。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波独特的人生道路以及他一以贯之地汲取诸如罗素等英美经验主义哲学和自由主义思想,酿成了他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王小波的“独创”性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罗素及其他西方哲人的民主、自由观念。对中国文化传统继承的缺失亦成了王小波文学作品的一个遗憾。  相似文献   

18.
王小波小说中的"死亡叙事"在主体建构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以对死亡景观和死刑想象独特的文学呈现、贯穿其间的爱欲与死欲的纠结、对死亡的凝视和深描、对死后世界的想象等,建立起以主体建构为目标和目的的死亡叙事,"向死而生"的生死观成为其小说文本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支点。  相似文献   

19.
王羲之的"书圣"之名,最早得于唐代李嗣真的《书后品》,《书后品》云:"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裾肃穆……可谓书之圣也。"([1](P135))而王羲之成为书界受人景仰祖述、顶礼膜拜的圣人,绝非一两位述作品评家几句溢美之辞可成就的,有其必然的主客观条件。本文以史为据,全面分析王羲之能于众书家中脱颖而出,登上书圣宝座的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