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讨论“人如何必须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问题时,传统有关决定论和自由意志的讨论都忽略了行动者与处境的关系,本文试图从萨特的思想出发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种解答。萨特认为,人的行动虽受“现实性”的制约,但人仍是绝对自由的,因他能通过赋予现实性以意义而把它塑造为具体的处境,并在这一处境中作出他的选择,承担他的责任。因此,自由与处境虽存在着矛盾,但自由仍有着优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萨特人学的“非理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研究萨特文学的目的出发,主要探讨了萨特人学的非理性问题。1.指出西方人学非理性在文学中的两大类表现。2.萨特人学的非理性,不在于揭示“潜意识”,而重在反对“唯理论”;3.在分析了传统理性的“有效性”和“有限性”之后,认为萨特的“非理性”不等于“绝对的反理性”;4.“抗争性”是萨特非理性人学中的主要因素,他要求人们面对被奴役的处境,勇敢做出“不”的行为选择;5.“新理性”是萨特人学的隐形追求,从传统理性→非理性→新理性,应是一个唯物辩证法的三段式。  相似文献   

3.
自杀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有人认为"自杀"是人类奔向自由的途径之一,那是勇敢者的游戏;有人认为"自杀"是对己对人的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自我的否定,是懦夫的行径。笔者以为,"自杀"是一种可悲的行为。萨特的自由哲学实际上就告知人们,只有在生之过程中不断地选择,不断地挑战,才能实现生之意义。所以,意欲自杀者须认真去理解萨特的自由哲学,它是对人最伟大的礼赞,对人性最强烈的激发,对人最崇高的讴歌。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的关系逻辑出发,深度分析、解读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精神。首先可以将“哲学语境”分解为哲学的外延性文化场境、宏观哲学的文化语境和微观的哲学文本语境,这是一条收敛式、确认哲学个性及其理论链条的路径,进而强调“哲学语境”必须落根于“生活处境”才能获得理论合法性。其次,从分析马克思所直接承接的哲学文化语境入手,显示马克思哲学对青年黑格尔哲学割裂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关系的批判与超越;第三,着重从马克思置身其中的生活处境的分析,简要地解读出马克思哲学语境、哲学主题的个性特征。可见正确处理“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之间的关系,对于“后教科书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具有直接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西方哲学史还是文学史上,萨特和波伏娃这对伉俪都彼此欣赏、相携一生。一部《第二性》奠定了波伏娃在西方女性主义解放运动中先驱者的地位,特别是法国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在《第二性》里,波伏娃多处直接引用萨特的思想,但作为对波伏娃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萨特自身而言,却从未公开就妇女解放、女性主义运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点也困惑着波伏娃。终于在萨特晚年时期,就妇女解放这一问题,波伏娃对萨特进行了一次访谈。在这次访谈中,我们可以窥见从小的生活经历以及整个社会境遇对萨特潜存的深深的大男子主义观念的影响。女性主义运动任重而道远,女性必须要时刻反思自己的现实处境,把自己变强,勇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陆游摄知荣州七十日,创作诗词三十一首,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他的凄凉、孤独的现实处境与寂寞、焦灼、忧愤的悲情,有着在荣州这段时间和经历下形成的特殊性。认识这种特殊性,方不遗漏和断裂了衔接诗人一生创作中的此段行事和思想情感之历程,对全面认识陆游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初盛唐诗人的感兴观有三大特点,即普遍性、个性化和辨证性.普遍性是指感兴观在这一时期非常盛行,几乎所有善于写诗的作家都把感兴视为创作活动的基础.个性化是指初盛唐诗人的感兴观与创作主体的性情、人生价值取向以及生平遭际有着明显的联系,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辨证性则是针对感兴之自然与构思之经营的关系而言,诗人们往往才情性灵和功力苦思并重,使感兴观成为唐代意境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萨特在哲学史上认真探讨了什么造成异化的问题,他认为异化根源于匮乏,而这种匮乏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始终,而克服和超越匮乏的实践活动造成的异化是人的永恒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9.
萨特的自由哲学因张扬人的“绝对自由”而在西方理论界特色鲜明。存在先于本质是其核心;选择、行动与自由是紧密联系,舍此无彼的,而这一切都在处境之中进行的;自由还总是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个人不仅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且还要为整个人类负责,这样自由的人往往是烦恼的、孤独的、绝望的。另外,这一哲学在逻辑推理、本体论与实践论关系等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10.
单亲母亲的处境与需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单亲母亲家庭逐渐增多,成为近年来引人注目的人口和社会现象之一.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单亲母亲家庭的处境令人担忧.经济的贫困化、社会形象的负面化以及观念的陈旧化严重妨碍了单亲母亲自我适应与发展.她们是需要社会帮助的群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萨特文论的理解,从"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浅谈了萨特自由观在其文论中的意义.并通过戏剧<苍蝇>,<禁闭>以及小说<自由之路>加以具体解读.  相似文献   

12.
论“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以由必然性和普遍性来理解“底”。有一个各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经过的阶段 ,这是必然性 ,尔后再超越这一阶段 ;有一个各国人民在交往中共同遵守和拥有的平台 ,这是普遍性 ,在此平台之上 ,每个个人都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由逻辑的与历史的关系可知 ,必然性是普遍性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萨特存在主义人生价值论包含的"是其所不是的"肯定性命题,在萨特戏剧里主要表现为自由与自由选择问题。自由与自由选择问题告诉人们,客观的规律可以规定人的现实处境,但不能限定人对待现实处境的主观态度,自由与自由选择还必须承担伦理责任,从而为价值论的主观追求充实了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作家的文学处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充分拥有文化支配地位和话语权利的文学媒体使作家几乎失去了独立的创作空间,追求“卖点”和过分强化文学娱乐消费功能的价值取向使作家面临尴尬的错位,既是职业劳动生产者又是艺术审美创造者的角色认定使作家陷入两难之境,这是目前作家的文学处境。在这样的文学处境中,尤其要强调作家的文学抱负,重提文化启蒙以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转居"居民感知当前中国不同社会领域社会变迁,其社会变迁感知、评价、主观支持资源、社会支持资源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复杂关系,中国"农转居"居民的社会心理处境表现在农转居居民的年龄、教育程度、就业状态对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教育程度高中以下的无业新居民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其他新居民;社会变迁速度地感知和评价、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显著.对社会变迁的主观评价在社会变迁速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社会支持通过主观支持这个有调节的中介变量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文章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指出《看不见的人》凸显了存在主义文学特质,从两部分——小说主人公所处的荒谬的极限处境和自我追寻对《看不见的人》进行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两重真理说”提出的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今天,科学技术有了极大发展,但人类外在的生存环境和内在的精神信仰却日益恶化,人类社会已陷入科学与信仰、科学与道德尖锐对立的两难境地。近代以来,康德、韦伯等大思想家都对科学与宗教、科学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作过深刻思考,而在科学之后重建道德与信仰,也正是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以出众的才华、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生活的独有见解,深刻地揭露了旧文化背景下女性艰难的生存困境及绝望苍凉的不幸命运。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受封建礼教的洗脑与束缚,处于集体无意识的奴役状态,加上与男性地位的不平等,她们几乎没有话语权,更没有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常常面临生存困境的尴尬,更谈不上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张爱玲的作品让读者了解到了女性陷入生存困境的原因,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渴望女性能得到整个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9.
辛亥南北议和,是当时多种社会力量共同的愿望.最后达成协议,也是诸多社会力量互相妥协的必然结果.议和成功不仅仅是革命党人推行妥协路线的结果,袁世凯在其中的妥协因素也不能忽视.无论赞成民主共和,还是让清帝退位,对袁世凯来说都不是易如反掌的事,一面对清王室没法交代,一面还得看帝国主义的脸色,处境两难.  相似文献   

20.
天、地、神、人“四重整体”之思表达了海德格尔对“人之栖居”的诗意吁求,“万物一体”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追求人与自然、社会整体和谐的理想。尽管在思想取向、达乎本真处境的途径和对人的定位等方面存有差异,但两者都是对人在世界中所处地位和境域的深刻反省,两者都体认到,只有达乎与自然万物本然的相融相契、一体存在,才是人之在世的本真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