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在“三美”译论观照下,许渊冲创造性地将其翻译成诗歌艺术精品,兼具音美、形美、意美。 相似文献
2.
从“三美”原则浅析许渊冲的汉诗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渊冲在中国古诗词英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提出的"三美"原则给诗歌翻译带来了新的方法。在"意美"方面,注重原诗的隐含意思;在"音美"方面,注重押韵;在"形美"方面,则注重对仗。 相似文献
3.
陈利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7-89
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观,即翻译诗歌理应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本文从"三美"观理论对其翻译的《春望》进行解读,分析说明其"三美"观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4.
郭晶萍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2-96
《葬花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主人公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而写的一篇重要的代表作,以其绚丽的意象、悲愤的格调、优美的文辞、铿锵的音韵传唱至今。七位英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再现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注意咬文嚼字,译出了原诗的意境;注意译诗中韵的运用,再现了原诗的音美;注意使用跨行手法,转存了原诗的形关。 相似文献
5.
陈利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87-89
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观,即翻译诗歌理应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本文从"三美"观理论对其翻译的《春望》进行解读,分析说明其"三美"观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6.
戴彩红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76-78,84
以许渊冲的英译诗《声声慢》为研究对象,对该英译诗所体现的“三美原则”和“化之”之艺术进行探析。认为这首英译诗充分发挥了译语的优势,将原语婉约含蓄的美升华为译语直白而准确的美,将原语静态实物描写的美升华为译语动态、通感的美,同时具有语音音律关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赏析英译诗也需要审美的眼睛,以矫正对诗词翻译的偏见。 相似文献
7.
胡红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101-103,107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与文化语境密不可分,译者要充分解读原文语境并考虑译文读者所属文化语境,对原文进行适当增益、删减或创造性改动,以便译语读者在译语文化语境下能和原文读者一样,获得美的感受。文章通过赏析许渊冲所译《声声慢》发现,为了达到原文与译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功能对等,译者在翻译中可以采取变通手段,只要译文与原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达到相同的审美效果,就是好译文。 相似文献
8.
庄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44-345,349
在古诗翻译中,许渊冲先生提出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但译诗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传递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的,总要有所侧重,有所牺牲,有得有失。本文对唐诗《春晓》四种不同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体现原诗意美、音美、形美上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9.
许渊冲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翻译理论家和文学翻译家,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许渊冲先生在李清照词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主要以词《声声慢》为例,从译者的翻译目的、美学观和文化观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谭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111-114
《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典藏的宝库。其主题丰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结构工整,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生活的全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许渊冲先生是中国古诗词翻译大师,他的《诗经》全英译本是其音、形、意三美理论指导下的佳作。韵译是其译本的典型特色,生动再现了诗歌的音韵美;重章叠唱的优美形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文化意象承载了诗歌深刻的内涵,传递了异域民族特有的文化韵味。许译《诗经》三美齐备,全方位再现了《诗经》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宋词《声声慢》极具中国文化意象,对其译文的批评从文学角度出发很难信服地解释文化意象的完整重构,而关联理论因其在认知和语用维度上的独厚优势可以对此加以验证,并能具体指出各译本在何处暗合最佳关联原则,何处再现文化意象方面仍稍有缺憾。 相似文献
12.
从“三美”论角度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片名翻译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混乱、不规范的现象。从许渊冲先生音美、形美、意美的"三美"论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并就其不规范的翻译现状对译者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易经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2):57-59
诗歌翻译以"意美、音美、形美并最终达到传神"为圭臬.分析唐诗<江雪>的四种英译,能够明确实现"三美"从而达到译诗"神似"的具体要求和衡量办法."三美"的有机统一是"传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诗歌翻译中“三美”的功能对等与译者的读者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5):130-134
许渊冲提出的译诗"三美"论(即音美、形美和意美)是诗歌翻译的指导原则.文章通过列举各种实例,分析了诗歌翻译中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功能对等,并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时刻考虑到译文受者的理解与感受,增强读者意识,才能创造出好的译本. 相似文献
15.
信天游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如何恰当地把这颗民族文化瑰宝翻译成外语,让信天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就必须先走好翻译这个最基本的一步。但目前对信天游翻译的专项研究仍处于极度贫乏状态。一方面应改善这种状况,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信天游翻译提供一些借鉴。先介绍信天游歌词的特点,再讨论"三美"原则指导下信天游的翻译,最后得出,在翻译信天游时应充分考虑到歌词特点和独特的意境,尽量做到"三美",以便更好的将信天游进行宣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许峰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顶真是汉英语中一种历史悠久的修辞现象。在汉英修辞学界,相关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应用。从哲学、审美需求和心理基础三方面,探讨了顶真形成的理论基础;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指导,分析古典诗词中顶真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71-74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对于诗歌这一独特的体裁,由于其形式精炼而意象丰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表现得尤为突出.许渊冲先生提出,"三美"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其诸多诗歌译文创造性地对原诗进行叛逆,实现了译文的增值效果,更好地传达了原诗的"三美". 相似文献
18.
于朝兰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28-31
三国时期佛经翻译者崇尚意译排斥音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来词汉化过程中的意译化倾向;与此同时,他们在继承东汉时期佛经翻译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创造更准确的词形以适应读者的需要,这使得三国时期汉译佛经中的外来词仍然存在一词多形现象,这种现象表明三国时期汉译佛经中的外来词词形处于“汰选”的“过渡性并存”阶段。 相似文献
19.
王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电影作品的翻译是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片名作为电影的名片,其翻译的优劣直接影响了电影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文化交流中的诠释和传递.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实例探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追求片名翻译中“音美”、“形美”和“意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轭式搭配悖反常理,其搭配看似硬套强加,却又能协调并进,达到一种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效果,实现了它求新求奇达意功能,让人过目不忘。翻译这种修辞手法,一定要实现它的修辞效果,以功能目的论为翻译的指导理论,在无法用汉语的修辞手法拈连进行套用直译时,要大胆突破,引申词义,用汉语的其他艺术手法如四字格、对偶以及排比等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