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齐心 《可乐》2008,(5):25-25
那是怎样的时光呢?激情四溢,每天上楼,都如欢快的小鹿,踏着台阶,一路小曲儿相伴;薪水微薄,迎风踩着单车,努力向前,举头望天际,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那样的时光里,手持日记,一页页写得繁花盛开。日子如流水,一年走到尾。把日记从  相似文献   

2.
城市里有那么一条街,漫着清浅的梧桐香。 我第一次来这个城,租了单车,拿了地图,百转千回只为寻找这条街。其实,我要寻找的,是他。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掌握地铁站周边区域共享单车投放量,提出一种以岭回归思想为基础的预测方法。首先,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和AdaBoost模型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共享单车影响因素;其次,将单车变化量和影响因素分别作为岭回归函数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建立共享单车需求投放模型;最后,以济南地铁益康路站、济泺路站和北园站为例,综合3站位置特征将其周边小区划分成A、B、C、F 4类,并对工作日及节假日间的单车投放量进行预测。数据显示,3站工作日和节假日单车投放量集合分别为{365,443,395}、{405,527,443}。根据预测结果得出结论,3站单车投放量均呈现出节假日大于工作日的趋势,且济泺路站最高,与其实际出行特征基本吻合,较好地验证了岭回归模型的实用性和普适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涧是在甜爱路上捡到我的。彼时,凌晨一点,我披头散发坐在路铡像一个女鬼。他先是从窗口看到我的,几个小时后看我还在那里,终于忍不住下楼.问我要不要帮忙。他有很周正的身板,瘦,高,穿条纹的村衫,一脸的单纯和善良。很像十年前的杨小伟。  相似文献   

5.
宋惕冰 《中华魂》2013,(18):28-31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委员会建立后,主任委员侯仁之先生时常提到瑞典作家奥斯伍尔德·喜仁龙,他对于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有深入研究。侯老说,在北平解放前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伦敦花重金购到了喜仁龙的专著《北京的城墙和城门》,通篇加以浏览,才开始意识到这组古建筑的艺术价值,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于考察北京城墙与城门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这在中国自己的专家中恐怕也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6.
何杲 《新天地》2017,(6):22-23
几乎一夜之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冒出了大量共享单车,给初夏的京城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方便了出行. 我站在路边,看着一个个年轻人扫码、开锁,骑上小单车,那么开心、惬意,从心眼里羡慕他们.这不禁让我想起,从前我也有辆单车,而且还是个有着三十多年"骑龄"的老"自行车族".  相似文献   

7.
去年冬天,北京的大街小巷突然多了一抹靓丽的色彩,银灰色的车身、亮橘色的车轮,像一条流动的风景线出现在人们眼前.这种样式漂亮又拉风的单车叫摩拜单车,它的出现为我们固有的出行方式又添加了一种新模式,那就是共享单车.何为共享单车?就是大家共同分享使用一辆单车.那又要如何共享?首先我们需要下载一个A p p,其次还要注册一下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最后再交纳一定的押金,这样就可以开启一段愉快之旅了.这种单车不仅使用方法简单,而且存取也非常方便.取,只需扫车座后方的二维码;存,也无须寻找固定存车桩,只要将单车停放在街道内的停放线处即可.摩拜单车一经投放就受到广大上班族的欢迎,既解决了上班族早上出行时间紧张的问题,又解决了公共交通有时不能直达目的地的问题.笔者作为上班族中的一员,对上班前等待公交车深有体会,尤其是被堵在路上,看着时间一点点滑过,直到接近上班时间最后一秒的时候,心里就别提有多窝火了!为此笔者早早办理了租车手续,成为了一名共享单车族.自从骑上了共享单车后,上班也变得轻松许多,既不用再为等不到公交车而着急,也不用再为挤不上地铁而苦恼.尤其是进入春天后,骑行更是一项"完美"的选择,不但锻炼了身体,还欣赏了沿途美丽的美景,乘着柔和的春风,好像又回到那个"如风少年"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好烂的词啊!)我刘山峰终于顺利地升人了大学三年级。顺利?这个词用的好。对!那是相当的顺利。这几年下来,我也只不过补了十三次考:其中一次补考是王占山替考,他也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到了我的卷子上.后被学校发现.学校也只不过先通报批评,  相似文献   

9.
与陈建斌的采访,约在国子监附近的一个酒吧里。古老的城墙,红砖碧瓦,苍松高槐之间传来一阵悦耳的风铃声,叮当,叮当……悠远悠长。陈建斌迟到了。他来的时候,我坐在酒吧里阳光最充足的地方静静地晒太阳,喝蓝莓酸奶。我在设想采访的问题,等着陈建斌的出现。他来了。推开门的一瞬带进一股冷风。我裹紧了大衣,同时向他挥手:"陈建斌,在这儿呢。"他一怔,相互寒暄后说:"我们坐那边吧。"于是我开始"搬家":采访机、照相机、杂志、书包、酸奶……  相似文献   

10.
博客博客     
由一个人的博客开始,从他链接的博客中随意看去,不断进入新的链接,在每个三岔路口右转,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我不知道是什么引导我碰到他们的,我坐在电脑前面,却有迷路的感觉。十几岁的时候我喜欢骑着单车跑到郊外,为了去发现一条没有到过的路;现在我不用那么费劲,网路上博客的链接就像一些村寨,引我们到村民家里,以及村民他七大姑八大姨的外甥的表哥的邻居的舅舅家里,他们彼此多少有点血缘关系。不管见过没见过,他们全都那么好客,夜不闭户交游满天下,只要屏幕上有的东西,一律按需分配。不管多少人说对博客已经厌倦,或者说博客是多么伪善的东西,我  相似文献   

11.
姜蓝,你知道吗?自从你离开以后.我很少想起你。 只是今天。我看到了一个男人,他的个子高高的,腿很长。他那么像你。我跟着他走了很长很长的路,穿过了朝阳区的天桥和胡同,到了一个四合院的门前。四合院的旁边有一间小小的早点店,一正在卖卤煮火烧,路过的人们都会停下来,站在梧桐树下吸吸鼻子,闻闻香味儿。  相似文献   

12.
雷茂盛 《老友》2010,(8):43-43
父亲木讷,做什么事都要慢一拍。小时候我过生日,等他回来一起吃饭,可是直到我快睡着了,才听到他掏钥匙开门的声音。我学校开家长会,他是最后一个来的,他赶到时,家长会已接近尾声。我生病住院,夜夜守着我的是母亲,而父亲,只是在我要出院那天才赶来,摸摸我的头,然后就蹲在外面抽烟。我上大学那年,他说来送我,可是等了许久,也没见他的身影,等车要开了,他才骑着单车晃晃悠悠地赶来。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慢,总是迟到。  相似文献   

13.
林颐 《社区》2014,(6):54-54
“绿客”是一些热爱生活,崇尚健康时尚,酷爱户外运动,支持公益事业,善待环境,有环保节俭意识的人的自称。几年前,我应网友“绿行天下”的邀请,加入了一个爱好单车户外运动的QQ群,不少驴友都是“绿客”。从此,我几乎每周都参加一次单车骑游。每次我们还自带方便袋,顺便捡起别人丢弃的垃圾。  相似文献   

14.
年轻是我们惟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以前对炎亚纶的认识,仅仅是觉得他在飞轮海中是一个可爱帅气的男孩。开始关注他,是因在网上偶然阅读到他笔下的文字。这个41度的男孩,那种略带灰色美的文章一下吸引了我,便想去了解他。  相似文献   

15.
守望·单车     
李乐遥 《北京纪事》2017,(10):48-49
2016年,共享单车在国内火爆了起来,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人说,共享单车是人们素质的“照妖镜”:乱停乱放、毁坏二维码、私自占有等现象的出现,无一不说明社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其实,暂时放下这些尖利的指责,换一个角度看待共享单车的问题,或许我们能有不一样的发现和感受.下面我要说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这里”,也发生在我们这座城市的每条街道、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6.
嘉峪关怀古     
吴慕林 《老友》2013,(12):20-20
我一直以为,只要登上长城东端的山海关,顺着秦砖汉瓦筑起的城墙往西而行就可直抵嘉峪关。登上长城后,方知“万里”只是个象征性的说法,中国大地自东而西的城墙从来就没有连接过,更无法成为坦途。历史上,不同的诸侯国和轮番坐庄的王朝疆域多不同,不仅垒墙筑城不在一条线上,且起止点和长度差异甚大。这些零零散散的城墙、城垛加在一块长度确实超过万里,且一律面西而立,  相似文献   

17.
史芳芳 《社区》2009,(31):49-49
时光匆匆,一转眼我在社区已经工作了8年。这些年,我对社区工作由陌生到熟悉,由力不能及到完全胜任。现在,每当我走在社区里那一条条熟悉的大街小巷,看到那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听到那一句句亲切的问候,我总在心里感到无比自豪。回顾在社区工作的这段时光,使我深刻感受到,只有真心实意为居民服务,才能做好社区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天地》2007,(6)
我是1921年生人,今年已有86岁高龄了。人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我和济年可以说是恩爱夫妻永相伴。他已经走了四年了,但是仿佛一天都不曾离开我。仍时时相伴左右。他在世时喜欢敲电脑.用计算机写了不少日记,我一直好好保存着,我准备帮他把这些文字整理出来。在我想他的时候,他的笑貌音容会不断浮现在眼前,伴我度过寂寞的时光。  相似文献   

19.
张丽钧 《社区》2012,(35):58-58
突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有多久没有饥饿感了?我回答不上来。大概有好久好久了吧。现在我总是饱饱的,来不及等到饥饿感光顾,就又开始吃东西了。听母亲说,我的祖父在年轻的时候外出讨饭,饿死在了路上。我常常抑制不住想象那悲惨情形,恨不得穿越时光跑到我年轻的祖父身边,递给他一个馒头。  相似文献   

20.
洛克菲勒活了98岁,然而,浓缩他近一个世纪的漫漫人生路,只有两步路:前一步与后一步。以53岁为界,这前一步,洛克菲勒所做的一切就是赚钱。为了赚钱,洛克菲勒甚至不择手段,在宾夕法尼亚州。当地人最痛恨的就是他,被他打败的竞争者,将他的人像吊在树上泄恨。就连他的亲弟弟也对他深恶痛绝,甚至把自己孩子的棺木从家族墓园里移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