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真”“假”是形式逻辑中的两个最重要概念,但它们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却有着不尽相同的涵义:表示客观经验意义上的真与假;表示逻辑方阵对应关系的真与假;表示复合判断和演绎推理逻辑值的真与假;表示符号学意义上的真与假。分析和确定形式逻辑中“真”与“假”的涵义,对提高形式逻辑的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虚拟语气表示一种与实际事实相反的假设、愿望、怀疑或者主观的设想以及没有把握的建设等。虚拟语气是通过句中谓语动词的特殊形式来表示。现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虚拟语气在各种句式的用法进行归纳、小结:一、虚拟语气用在条件状语从句中1.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判断话语或言语的“真”与“假”有两条标准:一是依据客观事实;二是说写者意欲表达的信息。以此为主要依据,可以看出英语语法中的主谓一致、否定和时态所展示的不一致。主谓的不一致表现在谓语动词的数与结构的不一致和与意义的不一致;否定的“真”与“假”包含了否定的转移、形式的否定与意义的肯定以及结构的肯定与意义的否定;时态的讨论含盖了一般现在时表过去和将来时间,一般过去时表现在和将来时间以及SINCE从句、“假”主动态和“假”被动态等。  相似文献   

4.
英语句型“Suggest that S+(should)V……”中的“that”从句在我国一向被语法界看作是虚拟语气,笔者认为这一解释有不合理的成份,且应用效果也不令人满意.本文拟从虚拟语气和祈使语气的定义入手,着眼手实际意义,力图证明将“that”从句解释为祈使语气似更为合理,且更易为英语学习者所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5.
论“可以P”与“可以不P”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法律实践来看“可以P”与“可以不P”二者必然同真,但当一个为假时,另一个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虚拟语气表示的是说话人的一种愿望 ,假设、猜测或建议 ,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因而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牢记虚拟语气的基本公式条件从句主句与现在事实相反If 主语 werev -ed… ,主语would(shouldcould ,might) do与过去事实相反If 主语 haddone主语 would(shouldcould ,might) havedone与将来事实相反或与将来事实可能相反 If 主语 动词过去式weretoshould do主语would(should ,could ,might) do例…  相似文献   

7.
虚拟语气的汇总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归纳了表达虚拟语气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的特殊用法。在总结一般规律后,指出非真实条件句中“if”省略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混合虚拟”的现象。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一类特殊动词及其过去分词、同根名词或形容词引导的从句中出现虚拟语气;常见的九种表达虚拟语气的固定句型,通过简析句型、举例、中英文对照突出虚拟语气应用的特征;含蓄表达虚拟法,采用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短语以及根据上下文表达、判断虚拟语气。  相似文献   

8.
“假+NP”源于2017年初的网络流行构式“我可能V了假N”,同时作为一个网络语在日常生活中流行起来。“假+NP”中形容词“假”具有搭配广泛性和能产性的特征。“假”作为一个等级形容词,其引导的量级结构只有下限而没有上限,当把某一事物的“真”作为上限时,任何与它不同或偏离某一事物原型的,都可以称之为“假”。围绕构式“假+NP”的认知语用意义,重点分析原型理论下“假+NP”的多样性、模糊性及能产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 ,与“真”对立的是“伪” ,即奸诈、巧伪 ,而不是“假” ,“假”另有正面的意义。“丑”亦不与“美”绝对对立 ,“有心而恶”的丑且恶者 ,方与美与之对峙 ,“无心而恶”的外形丑者 ,则有转化的可能。审伪、审丑均需辩证而观 ,不否定“伪”有人为制造之义 ,但与表现人的真性情的文艺创作相抵触 ;美与丑之间有“遇合无常”之变态 ,与人们各自不同的爱恶之情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三个平面”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比较英汉原因状语从句的语序异同,解释一般英汉原因状语从句语序“相反”的现象,以及英汉语中那些和普通原因状语从句语序“相反”的问题。这既是“同中求异”的比较,也是“异中求同”的比较。从较高的理论层次把握、理解和掌握英汉原因状语从句的语序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相关的英语教学和提高交际效率及实践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1.
Be-型虚拟语气次分为强制性虚拟语气和程式化虚拟语气,反应了话语者态度的中立性,体现了事件的真实性和有效 性。在文本及各类话语中使用虚拟语气,可以区分话语细微含义,表达情感意义,重构知识体系,达到一定的审美、认知和心理 效果。  相似文献   

12.
概念隐喻,以认知理论为基础,讨论了Were-条件下虚拟语气句时间距离的认知解读,分别从真实距离、情态距离和人际 距离角度探讨了虚拟语气的认知解释,从句子情感、句子细微意义以及知识重构等方面做了具体分析,这种虚拟语气体现人 类在认知世界过程中的成就,对更好地理解这一语法现象有着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虚拟式表现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一种“距离”,距离的产生必然会导致空间的转移和时间的推移,反映在虚拟式的语法结构中就是时态的变化。建构英语虚拟式的语法结构与人类经验结构的“像似性”,得出语法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并受其制约或支配的。  相似文献   

14.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语气是语言学界具有争议的一个课题。学者们对其见解不一,但大多都基于对其语法结构层面的分析。从认知的视角去关注形式与意义的内在联系,通过解读语法形式的认知意义,揭示该现象的隐喻本质。  相似文献   

15.
从英语虚拟语气的历史看语气语法范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虚拟语气语法范畴是否存在 ,英语语法家们对之一直争论不已。有人赞成 ,也有人反对。本文拟分析英语虚拟语气的历史 ,说明虚拟语气的形式标志应该反映在动词词尾曲折变化上 ;并说明语气语法范畴的变化是语言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条件概念的表达方式,除了用条件连接词如if,unless等引导的条件状语外,还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这不仅出现于虚拟语气,而且还可包含在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的句中。而在有些文体中(如小说、戏剧)中,含蓄条件句比普通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出现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意味是叠加在意义上的轻微差错,它由此造成的理解上的轻微湍流,揭示出诗意的真正构成。本文提出的“意味说”,比已有的“意义说”更接近诗意的真相。它揭示了意义本身并不产生诗意,但它规定了意义和意味构成诗意时的有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英语限定性与非限定性是描写动词特征的一组对立的属性.谓语动词通常是用动词的限定形式表达的.而虚拟语气谓语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在很多情况下既有限定的表现形式又有非限定的表现形式.本文用限定性和非限定性来分析虚拟语气的动词表达特性,对比、分析虚拟语气和陈述语气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关于“言意之辩”,自先秦时期就已经分为两种观点:“言尽意”与“言不尽意”。庄子主张“言不尽意”。认为“言”只是会“意”的工具;他通过“得意忘言”的方式解决了“言”与“意”之间存在的矛盾。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对中国传统美学影响颇为深远,开启了传统美学对意境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