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1130—1200)是南宋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先秦以来儒学系统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继孔子、孟子、荀子之后影响较大的一位文化巨匠.本文就朱熹继承和发展儒学以及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谈点看法.一、朱熹儒学的新贡献(一)孔子儒学的贡献孔子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开创人,而且开创了战国重知识、重人才的繁荣时代,他在文化史上的伟大贡献难以估量.孔子儒学的贡献是创立了以“仁、义、礼”为核心的儒家学派.  相似文献   

2.
朱熹与李退溪的义利观既有重义轻利的共同点,又有思想资源继承、理论侧重点的差异。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认识中韩儒学的共性与差别。有关朱熹与李退溪的心性论、性情论、理气论、易学思想等的比较研究,中韩两国学者已多有述作,本文暂不涉及,本文拟对朱熹与李退溪的义利观作比较研究,以增进对二者哲学思想的认识。朱熹与李退溪在义利观方面总体而言见解是一致的,即都主张以义为上,重义轻利。但就具体的认识而言,二者有不同的表述。在继承的思想资源方面,朱熹主要是继承中国儒家正统主流思想的义利观,即严于义利之辨,重义轻利,直至最…  相似文献   

3.
从第一期新儒学 ,即宋明理学 ,到当代新儒学 ,人们都试图整合义利关系。先秦儒家认为义利对立 ,西方的功利主义文化与东方儒学的性理名教不能同日而语 ,但是 ,“亚洲价值论”在新加坡的彰显 ,以及日本的“东方儒家资本主义”的业绩 ,使新儒家又生以东方文化拯救世界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张俊 《船山学刊》2007,(4):111-113
朱熹是孔子以来儒学之集大成者,他在继承孔孟思想,以其作为本源的基础之上,广泛吸收了佛道,尤其是佛教的理论模式,在利用佛教理路的架构上,承载了儒家道德价值体系.本文在前人基础之上对朱熹思想的佛教理论源流作了一些简单的探讨,主要就朱熹的生平经历,其思想的本体论、心性论以及修养方法四个层面展开.在此基础之上,本人在三个思想层面分别提出了朱熹思想与佛教的差别所在,并在文末对这一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南宋时期陈亮与朱熹的义利王霸之辩,反映了当时事功政治思想的脉动。然而,学界对于陈亮功利思想的解读却存在偏颇倾向。科学准确地把握陈亮的功利思想,应该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延沿儒家基本思想脉络,联系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天理思想背景,从清楚认知陈亮"气一元二面向"的世界观出发,深入评析其伦理观在道德优先框架下的功利合理性,进而揭示陈亮"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义利统一逻辑,由此管窥陈亮义利统一观,以为其功利思想评价之辨正。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继朱熹之后又一位对儒学有重大发展并有国际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维护儒家人本主义的精神出发,决心重新建构新儒学思想价值体系和理论体系,以超党派的学术价值观,对朱熹与陆九渊的学说作了批判性的总结与评价,表现了他“返本求真”、力图刷新原始儒家学说和革新宋明理学的学术立场与态度。本文试图重新认识王阳明关于朱陆学术评价所表现出的学术旨趣,探讨阳明学与朱子学、象山学的联系与区别,打破历来人们对阳明学的传统偏见,再现阳明学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天理人欲辨析杨达荣一、理欲之辨产生的背景(一)从义利之争到理欲之辨。义利之争,自先秦以来,就是道德伦理争论的焦点之一。程朱继承儒家的义利观,注重道德的社会效应。朱熹曾与陈亮在义利王霸问题上激烈争论过。陈亮从功利主义出发,提出利是义的基础。利义都...  相似文献   

8.
从义利之辩到理欲之辩杨国荣义利之辩是儒家价值体系中的老问题。孔子而下,不同时代的儒家思想家对义利关系作了种种辩析。作为儒学的传人,理学家同样将义利之辩视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程额曾说:“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二程集》第120页)由此不难看出宋...  相似文献   

9.
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创立道学。道学原本儒学,尊崇孔孟,但它在儒家伦理政治理论基础上建立起以“天理”为本体的哲学体系,却是原始儒学(传统儒学)所没有的。道学至南宋经朱熹充实光大,是为理学。理学与北宋道学亦有不同。其特点之一,便是吸收了北宋周敦颐的太极阴阳五行这一套宇宙生成论。其中“太极”被朱熹解释为  相似文献   

10.
陈来是当代中国哲学界、儒学界的重要哲学史家和哲学家。他的学术集中在对根源期和发展期的儒学研究上,他的思想集中在儒家文化观及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的创新上。《古代宗教与伦理》等书研究了儒家思想的根源,认为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生成的直接基础和源泉。《朱熹哲学研究》《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两部经典之作,代表了当代宋明儒学研究的两重境界;《诠释与重建——王船山哲学的精神》让船山思想重归道学正统,破除了启蒙思潮说所投射的一些虚假影像。陈来的儒家儒学文化观比较丰富,是其从事儒学研究及其思想创新的动力和意义所在。《仁学本体论》等是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作,陈来由此构建了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新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术士说和司徒说中国两千多年间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儒学,但儒家不等同于儒学。统而言之,当“儒家”用于指称一种理论体系时,儒家和儒学便是同等价值的同义词;辨而析之,儒学只是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者创立提倡的思想理论。儒(儒家)的概念比儒学概念的外延要宽的多,其萌芽与形  相似文献   

12.
<正> 1.“鲁学”的涵义:区域儒学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儒学的发展不只是纵向的传授、祖述,另一个具有同等意义的发展方式,是儒学在地域上的传播、拓展。纵向的传授,从孔子到子思再到孟子……,构建起绵延不绝的发展世系;横向的传播,由鲁播及卫、宋、梁、齐,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中南半岛……,拓展了儒学的覆盖面,形成广袤的“儒学文化圈”。研究儒学,不仅要研究儒学递嬗的历史,研究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郑玄、朱熹等儒学巨擘的思想,也应研究一下儒学的地域传播,从空间观上来把握、体认这一伟大的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13.
在儒家现代重建的过程中,本体论的重建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是在现代新儒家的学术探索当中,关于儒学本体的重建或重朱熹(如钱穆)、或重阳明(如张君劢),多有分歧,且各有所本.本文主要通过对宋明儒学中朱熹关于"理"和王阳明关于"良知"的这两种主流本体概念的比较和分析,并结合对现代新儒家形而上学的剖判,认为有必要将传统儒家的两种本体概念进行整合,"纳方于圆",跨越朱、王干本体论上的分歧,在形而上的领域重建一种"天包含人"的新型本体论.如此,现代儒学的重建或许才能走出一条路来,并且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自孔子始,义利之辩便是儒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议题。从总体上看,儒家义利观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大体上持重义轻利论。王夫之吸收继承了传统义利观中的合理成分,又创造性地提出了重义贵利、义利统一的理性义利观,是传统义利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仅从理论上将中国传统的义利之辩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更从实践上为人们提供了道德行为的指南。虽然王夫之的义利思想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但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仍有启迪的意义;不仅要搞好经济建设,更要将公民的道德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朱熹在否定了韩愈道统思想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儒家的道统系谱,把自己的理学摆在儒学的正统位置上。朱子学传到日本后,"暗斋学派"的创始人山崎暗斋对朱子学推崇备至,认为朱子学是儒学之正统,自己全盘继承朱子的思想并捍卫其在日本的正统地位,也就承续了朱子在日本的道统系谱,提出"道统之心法"的传承方法,并以此来批判"异端邪说"。山崎暗斋还把儒家的道统观念与日本的"神统"、"皇统"观念结合起来,为"神统"、"皇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自孔子始,义利之辩便是儒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议题。从总体上看,儒家义利观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大体上持重义轻利论。王夫之吸收继承了传统义利观中的合理成分,又创造性地提出了重义贵利、义利统一的理性义利观,是传统义利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仅从理论上将中国传统的义利之辩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更从实践上为人们提供了道德行为的指南。虽然王夫之的义利思想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但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仍有启迪的意义;不仅要搞好经济建设,更要将公民的道德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朱熹是孔子之后集理学大成的思想家,也是继孔子编辑六经之后出现于南宋的又一儒学编辑家,一生编辑、刊刻、传播了大量儒家经典。其编辑的儒家经典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深远。作为编辑家,朱熹将“止于至善”的编辑审美追求贯穿于其编辑活动的全过程,追求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明道”是其选题内容美所要达到的目的,“至善”是其内容编校美追求的目标,同时在书籍形式上追求版面编排的和谐美、字体写刻的神韵美、插图形象的直观美、封面设计的雅致美。朱熹通过编辑儒家经典以书传道,最终完美地建构起集大成的理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把儒学"义利之辨"的核心概念,置放在传统与现代化的比较视野中观察,可以看到儒学思想早在清末因西力入侵而融入世界性现代化进程之前,在明清之际到清代前中叶,尤其是戴震所领军并集大成的乾嘉新义理学,就已经先行迈向现代化转型了。以义利观为例,已历经了从义利对立的"贵义贱利"、到认同义利可以同趋的"兼重义利"转变过程,故清代思想可以被视为传统与现代的会通桥梁。  相似文献   

19.
"重义轻利"是二千多年来的义利之辩的共同偏向,这一偏向导致义与利的过分对立而无法调和.贬抑个人私利,注重对精神生活、道德情操的追求、鄙薄物质享受成为儒家至高无上的道德追求,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与宗法血缘关系的社会维系方式是该道德关系权重的价值合理性基础.但晚清嘉道之后,中国社会遭逢重大变局,儒家"重义轻利"道德观的价值合理性基础遭到动摇,"义理经济"思想应时而生.以曾国藩为首的理学士人一手高张程朱理学的旗帜,一手又打出"经世致用"的旗号,用"义理经济"合一思想对走向衰落的儒学进行调整,使晚清理学在近代社会变革潮流冲击下既保持了儒学的正统性,又增强了应变性.  相似文献   

20.
新儒家研究的时代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除了孔、孟、老庄,就是新儒家,尤其朱熹,他影响我国很广、很深,在日、南朝鲜也一样.最近美国有些名大学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开始讲授儒家的课程.其变化的情况是:一、对中国的思想,从宗教的角度到哲学的角度.以往都是以宗教的眼光来看,如儒家、孔孟、朱熹、老庄是由宗教系来研究,都是由教会的神父来教.他们把孔孟、朱子当成宗教看,其目的是想把中国人变成基督徒.过去外国人看儒家、道家都以为是宗教,近来则当成哲学来看.两年前还在檀香山开了一次朱熹的讨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