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于陶渊明《闲情赋》之系年与主旨,聊陈论纲如次。此赋,非为三十岁丧偶抒情之作,亦非四十一岁彭泽致仕以后之中期作品,应是接踵《感士不遇赋》,而作于晋宋易代之晚年,即五十八岁前后;二赋为姊妹篇。关于《感士不遇赋》,王瑶于《陶渊明集》、廖仲安于《陶渊明》,皆认为作于“晚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近来学术界对《桃花源记并诗》的关系问题,持有不同看法。雒江生写的《略论桃花源记与系诗的关系》一文(《文学遗产》1984年四期)认为:“记和诗没有任何联系,是陶渊明在不同时期,不完全相同的写作旨趣下所写的各自成篇的两篇诗文。”雒文褒记而贬诗,并肯定说:“文学界向来所批评的《桃花源记并诗》的复古主义和宗教迷信思想,其实主要表现在诗里。正因为这样,我们在评价《桃花源记》时,应该把它与后面的系诗区别开来,分别评论,不应该把诗与记等同,放在一起评价,而降低了记的文学价值。”我不同意上述观点,今谨抒己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桃花源诗并记》(以下简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解放后,对这篇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评价,一直存在着重大分歧。本文试图从《归去来兮辞》到《桃花源记》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作中,探讨陶渊明思想的发展过程,谈谈对“桃源理想”的初步看法。一《归去来兮辞》的写作时间是很清楚的。作者在此文的“序”中点明它作于“乙巳岁”,即东晋义熙元年,公元四○五年。《桃花源记》的具体写作时间则是很难确定的。历来学者大都认为它是陶渊明的晚年之  相似文献   

4.
<正>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历来编在一起.这十二首诗是否同时所作,其说不一.清人温汝能说:“年谱义熙十年甲寅,公年五十.此诗(按;指‘昔闻长老言’一诗)是年所作,故云‘奈何五十年’也.计其弃官归来,至是得十年,故下章又云‘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也.”(《陶诗汇评》卷四)他以为属同时之作.与他同时的蒋薰则提出了不同意见:“《杂诗》十二首,前七首皆是‘岁月不待人’意;‘代谢’以后,却有谋生羁役之感.至末‘袅袅’六句,恐非《杂诗》,或《拟古》之十,亦缺落不全者.”(《陶渊明诗集》卷四)到王瑶先生则首次将其析而为二,以前八首为一组,系于晋安帝义熙十年甲寅(公元414)年,后四首为一组,系于晋安帝隆安五年辛酉(公元401年)并指出最后一首“诗意隐晦,无从确定年代”,但从编次顺序看可能与前面的三首“为  相似文献   

5.
徐声扬 《九江学院学报》2001,20(Z1):112-115
关于诗和记的关系有三种看法 :一是名隹江生认为 ,“记和诗没有任何联系 ,是陶渊明在不同时期 ,不完全相同的兴趣下所写的各自成篇的两篇诗文。”二是诗在前 ,记在后 ,写成桃花源并记 ,王瑶、袁行霈、唐满先主此。三是记在前 ,诗在后 ,为着突出记的地位 ,还归之传记述赞类 ,“并诗”二字用小号字标出 ,以示区别 ,杨勇、逯钦立主此。这种不同的标题涉及到陶渊明的写作意图 ,不得不表示个人的看法。我认为陶渊明的创作意图 ,主要在表示自己对当时的社会结构不满 ,而应出现一种新的社会结构 ,于是桃花源式的社会生焉。要把这种写作意图表现得很…  相似文献   

6.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 2 0 0 2年第 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 ,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 ,颇示己志”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之“志” ,是“以诗文传世”之“志” ,并把立德、立功、立言 ,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 ,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 ,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思想是一个具有诸多层面和复杂结构的思想体系,任何一两个简单判断都不能全面充分地把握其思想的本质特征。研究陶渊明思想首先要观察它的现实层面,进而要观察它的理想层面。现在我们来观察他的《桃花源诗并记》。关于诗和记的关系,有三种看法:一是“名隹江生”认为,“记和诗没有任何关系,是陶渊明在不同时期,不完全相同的兴趣下所写的各自成篇的两篇诗文”。二是诗在前,记在后,写成“桃花源诗并记”,王瑶、袁行霈、唐满先主此;三是记在前,诗在后,为着突出记的地位,还归之传记述赞类,“并诗”二字用小号字标出,以示区别,杨勇、逯钦立…  相似文献   

8.
杜牧诗文编年,缪钺先生做了扎实的考证工作,《杜牧年谱》,给杜牧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后又有胡可先、曹中孚同志的《杜牧诗文编年补正》,《杜牧诗文编年补遗》,在《年谱》的基础上又有一些新进展。但是,截止目前,杜牧诗文,特别是诗歌,尚有相当数量未曾系年,这对杜牧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个缺罕。笔者喜爱杜牧诗文,研读中略有发现,愿将所得奉献给大家。其中《年谱》、《补正》、《补遗》未系入的,诗十首,文一篇;《年谱》、《补正》误系、或未加考辨和考证不确、不充分的,诗八首,文三篇。笔者考辨、补正杜牧诗文写作年月,除了引证历史资料记载外,着重从诗文本身的思想内容与语句进行辨析,有的作了推理判断,因而难免错误,望方家、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9.
丁永忠 《九江学院学报》2001,20(Z1):102-111
自拙著《陶诗佛音辩》问世后 ,笔者便欲对陶渊明之作品所含佛义作一系年笺证。惜其至今未成 ,故谨选其中六例刊出 ,以就教于识者。例一 ,关于《和刘柴桑》之“刘柴桑”与“亲旧故”原诗 :山泽久见招 ,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 ,未忍言索居。良辰入奇怀 ,挈杖还西庐。……栖栖世中事 ,岁月共相疏。耕织称其用 ,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 ,身名同翳如。逯钦立《陶集注》与王瑶《陶集注》 (以下简称逯注、王注 )都将本诗系于晋安帝义熙五年 (40 9) ,本年陶 4 5岁 ,已归田四年了。诗题之“刘柴桑”各家均指“浔阳三隐”之一的庐山著名奉佛隐士刘遗…  相似文献   

10.
1、陶渊明对劳动美的艺术表现(万永翔)龙江师专学报一期2、陶渊明思想与诗风新论(侯柯芳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普宋习俗与陶潜诗文(王贤森)九江师专学报一期4、“好读书,不求甚解”之我见──兼论陶渊明读书与诗文创作的关系(沈正申)铁岭师专学根一期5、诗义的喻比创作历程的象征—一陶渊明咏乌新议(沈正申)鞍山社会科学一期6、人生的理想化—一再论陶渊明(蔡阿聪)漳州师院学报一期7、《桃花源记并诗》疑义管窥(袁传渗)安庆师院学报一期8、陶诗:走向成熟的中国诗格:t陶渊明)(沈检江)学习与探索一期9、《陶渊明集》板一个局…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集》中有《和刘柴桑》及《酬刘柴桑》诗.此二诗究竟何时所作?王瑶编注《陶渊明集》(一九五六年版)系于晋安帝义熙十年甲寅(414年),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则系于义熙五年己酉(409年).我以为这两种系年皆有可商之处。这里拟将两诗分别论列之。先说《和刘柴桑》。原诗云: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畲。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365—427)享年63岁,本来是个颇为明确的问题.萧统最早编《陶渊明集》,所附陶渊明卒后不久颜延之《靖节征士诔》,有“春秋六十有三”之语.自北宋汲古阁藏《陶渊明集》十卷本以及以后的一些《陶渊明集》所附颜《诔》皆同(南宋曾集本《陶渊明集》所附有“时年六十三”之语,校记曰:“一无六十三字”).最早记陶渊明生平的为梁代沈约《宋书·陶潜传》:“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晋书·陶潜传》:“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萧统《陶渊明传》:“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自南宋王质《栗里谱》以来,南宋吴仁杰,清代顾易、丁晏、陶澍、杨希闵以至今人逯钦立、杨勇、王瑶、吴云、钟优民、李华、王孟白、唐满先、孙钧锡、王叔岷、郭维森等,均主此说.当今诸多中国文学史教材也采用此说.  相似文献   

13.
陶诗《归园田居五首》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其中的“尘网”,向来被解作“仕途”。可是,从陶渊明出仕到归隐,算来算去,怎么也够不上“三十年”。但若从二十九岁初仕为江州祭酒算起,至辞彭泽令归田,则恰恰十三年,于是吴仁杰断然改作“十三年”,王瑶注《陶渊明集》(作家出版社1966年版)因之。近人或雨说并存。张芝《陶渊明传论》谓:“何孟春本引刘履说‘三当作踰,或在十字下’,陶澍又说‘三当作巳’,那就是这句话有这样几个可能:一去三十年,一去踰十年,一去已十年。但他们都没有注意‘一去三十年’是陶渊明所常说的,正如上引‘闲居三十载’见《还江陵》诗。且宋曾集本校各本异同最富,但此句下并无异文。故作‘一去三十年’为是。”这个结论是对的。只是,仅以“三十年”“是陶渊明所常说的”为论据,则嫌单薄。  相似文献   

14.
1、论陶渊明“固穷节”对苏轼晚年“处穷”生活的影响(梅大圣)《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桃花源》与小说源流(韩春萌)《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略论陶渊明的“杂诗”(王延箴《徐州教育学院学报》一期4、恬然澄清──《陶渊明研究·导论》(戴建业)《湖北教百学院学报》一期5、真正艺术的人生──读陶渊明诗文扎记(赵治中)《丽水师专学报》一期6、松、菊崇拜与魏晋士人心态──认陶渊明谈开去(李平)《湛江师院学报》一期7、论陶渊明性情及对诗文的影响(曹庆鸣)《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一期8、花开有异竟自芬芳——陶渊明孟浩然诗…  相似文献   

15.
星期天到古旧书市淘金,在一堆“文革”期间的旧资料中,偶得一本《鲁迅诗注》,让我喜出望外。鲁迅一生写过许多诗,他的诗与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是投枪,是文艺宝库中的珍品。但他的诗,生前没有编成专辑出版,除《集外集》比较集中地收录了新诗6首、旧体诗43首和《集外集拾遗》收录17篇早年诗文外,还有一些诗只见诸其他文章中。因此,对系统学习、欣赏和研究鲁迅的诗,带来了诸多不便,需要从不同的鲁迅著作中去查找。而1968年3月,由南京大学中文系编印的《鲁迅诗注》,不仅将鲁迅一生写的诗汇集在一起,而且一一作了注释。《鲁迅诗注》虽然是“文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已故著名学者王瑶先生的陶渊明研究,特别是由他编注的《陶渊明集》的卓著成就,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关于陶渊明阶级成分问题,和他的诗文一样,历来就其说不一,甚至相去甚远,在“文革”中陶渊明竟然升到了士族地主的成分,还有的研究者一口咬定“陶渊明到死亡时也没有越出他地主阶级的立场”。讨论陶渊明的阶级成分问题,不单单是给他划定什么成分问题,这对研究他的诗文,正确估价其作品的思想意义是非常有益的,孟子就曾经说过,“诵其诗”就要“知其人”、“论其世”。我们弄清楚陶渊明的阶级身份的变化,思想的发展对于解决对陶诗文的争论,统一认识将会有好处。搞清他的阶级成分也并非难事,因为我们有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有他的诗文对他的生活状况、经济地位、思想品德、精神面貌都有充分描述与再现。  相似文献   

18.
《文选》编纂实况研究(日本)清水凯夫周文海译《文选》是昭明太子编纂的诗文集,这一点向来无人怀疑。因此,历来的研究者仅对收录作品内容作分析,并归纳出选录基准。与此同时,研究者们从《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的陶渊明集序》等昭明太子著述中,抽出文质兼...  相似文献   

19.
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何其芳同志逝世已六年多了.他的诗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已出齐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计划出六集,现在市面上已见到四集,其余两集的目录也可见到.但所有何集(包括解放前后他自选的集子),还有一些诗文未曾收录.下面谈及的《新的山西》和《平凡的歌》就是未曾收入上述集子的两篇散文.《新的山西》发表于民国二十八年(即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三日的香港《大公报·文艺》,下署写作时间是八月二十二日.推算起来何其芳一九三八年八月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同年十一月与鲁迅艺术学院师生等随贺龙过黄河到晋西北岚县的八路军一二○司令部去实习;一九三九年一月起,随贺龙部队到冀中平原敌后战场,同年七月回延安.此时陆续写了《一个太原的小学生》(一九三九年七月十五日作);《七一五团在大青山》(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一日作),《老  相似文献   

20.
研究陶渊明诗文,经常会牵涉到陶渊明思想的归属问题。自朱自清《陶诗的深度》一文,对陶诗中的“道”和道家所称的“道”认为属于同一概念后,有的又把诗中提到属于道家人物的长沮、桀溺和有关“化迁”的诗句凑在一起,进而得出结论说:陶渊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