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一七年一月,《新青年》二卷五期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同年二月,二卷六期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此后,接连又发表了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与胡适、陈独秀讨论文学革命问题的通信或文章。这样,以《新青年》为阵地,关于文学革命的倡导和讨论,就逐步展开了。  相似文献   

2.
刘半农于1918年1月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上,发表了《应用文之教学》,反对“老八股”和”新八股”,把提倡通俗实用的应用文视为文学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刘半农称之为“应用文”的,实际上指的是区别于文学作品的日常应用的文章,亦即今天常说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他的教学实践很短,但他肯动脑筋,敢于探索,在作文教学的命题、指导、批改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新颖独创、行之有效的观点和方法,直到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在五四前夕,人力车夫的形象就被一些作家和诗人所关注,并把他们带进自己的作品。一九一八年一月《新青年》四卷一号发表的白话新诗中,就有胡适和沈尹默同以《人力车夫》为题的两首描写人力车夫苦难生活的新诗。此后,以表现人力车夫生活为主题的作品还有:刘半农的新诗《车毯》(《新青年》四卷二号)、周恩来的新诗《死人的享福》(《觉悟》创刊号)、陈绵的短剧《人力车夫》(《新青年》七卷五号)、汪敬熙的小说《雪夜》  相似文献   

4.
1918年是中国新旧文学转换的一年。尽管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最初关于“文学改良”和“文学革命”的几篇文字发表于1917年,但在创作上出现真正的新文学作品却是从1918年开始的。这一年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开了中国现代新小说之先河,首次出色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尽管1917年胡适就已发表了白话诗词,但这些正如胡适本人所  相似文献   

5.
近代福州三巨人的林纾与林则徐、严复,都是心系国家,深明民族大义的名家。五四时期,由于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将新青年同路人和先驱者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敌人。以致后来将他视为反对新文化运动的玩固的守旧派。这是严重的历史歪曲。其实无论他早年的维新主张,中年后大量翻译外国小说,还是晚年为传统文化辩护,都是秉承了华夏赤子保种爱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立场。精神脉络是统一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小说创作取得了最突出的成就。但在“五四”前夕,作为新文学的最初发轫却是新诗。新诗在当时曾被称为新文学的“急先锋”。此后,在它发展的途程中,虽就行进的困难与曲折而言,更甚于其他文学样式,却仍是流派林立、风格纷呈和形式多样,从而显示了自己卓特的风姿和绚丽的色彩。 1916年7月,胡适开始尝试做新诗,于1917年2月1日在《新青年》上第一次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到1918年,除胡适外,在《新青年》上发表新诗的已有刘半农、沈尹默、李大  相似文献   

7.
(一) 作为一种现代的文学样式,鲁迅杂文究竟是如何萌芽,如何发展的,研究者们较少涉足这一领域,因而尚有进行综合探讨的必要。鲁迅曾概略地说过,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新青年》杂志,可以说是现代杂文的摇篮。杂文的最初的开拓者,除鲁迅外,尚有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吴虞、周作人、胡适等。当文学革命发轫时,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虽尚属纯议论文,而且留有文言的外壳,但文中所透露的对封建文化的激烈攻战,却是与后来杂文的精神相符的。一九一八年,《新青年》断然改用白话行文,同年四月更增设了专载短评的《随感录》专栏。这就不但使杂文获得了与其战  相似文献   

8.
周新城 《中华魂》2011,(7):46-52
来信复信《中华魂》编辑部:最近,我从报刊上读到了辛子陵先生的一些言论,十分困惑。在我看来,这些言论歪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篡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攻击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反对社会主义制度,鼓吹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钱玄同早年经学思想经历了由“颇宗今文”到“专宗今文”的发展过程。他接受今文经学思想既有个人因素也有时代历史原因,他的今文经学思想独具特色。今文经学思想在钱玄同一生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地位,今文经学主张的怀疑精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解放对钱玄同早年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促使钱玄同由国粹派走向《新青年》派,由复古走向疑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 作为一种现代的文学样式,鲁迅杂文究竟是如何萌芽,如何发展的,研究者们较少涉足这一领域,因而尚有进行综合探讨的必要。鲁迅曾概略地说过,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新青年》杂志,可以说是现代杂文的摇篮。杂文的最初的开拓者,除鲁迅外,尚有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吴虞、周作人、胡适等。当文学革命发轫时,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虽尚属纯议论文,而且留有文言的外壳,但文中所透露的对封建文化的激烈攻战,却是与后来杂文的精神相符的。一九一八年,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五年八月,朱自清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所写的《导言》中指出,闻一多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的确,闻一多不但是杰出的爱国诗人,而且是著名的新诗理论家。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闻一多和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等人一起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了《诗镌》。他们面对新诗中衰的现状,决心研究新诗的新格律和新音节。虽然在此之前,刘半农、陆志苇、钱玄同、周无  相似文献   

12.
从1918年《新青年》杂志4卷1期刊出胡适的《蝴蝶》(原题名为《朋友》,写于1916年8月23日),这就是相对于旧体诗的新诗。"五四"时期,胡适出版《尝试集》,郭沫若出版《女神》,当时还有刘半农、沈尹默、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俞平伯、陈衡哲、刘大白等加盟其队伍,形成初期的白话诗派。新诗诞生距今已经百年。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学运动自周氏兄弟加入以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提倡"活的文学"到进而提倡"人的文学",新文学运动的对立面在这时也已有了根本的不同.至少,从文体演变的角度看,新文学所要否定的,并不只是古代文学,更不只是桐城派古文或八股文,而应同时也包括近代文学,包括梁启超所鼓吹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新民体".因为后者事实上已经否定了前者,已占据了主流的地位.虽然新文学对后者的再否定,没有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或钱玄同、刘半农的<奉答王敬轩先生>那般热闹而剑拔弩张,但这种事实上的批判,以及新旧文体上的对比和交替,还是相当激烈的.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革命史、思想史、文化史上,在中国新诗,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和永久性的意义。《新青年》用白话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产生及其被接受的可能性,提供了一种创作文本的示范。胡适与陈独秀关于文学革命的对话也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呼声。自《新青年》杂志陆续刊出新诗作品开始,还产生了"五四"以来中国新诗拥有的以审美、抒情、哲理三者相结合为抒情或叙事特性的艺术传统。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等用诸多优秀的作品,向新诗历史和新诗读者们预言,五四时代的诗人们如何用探索实践完成了20世纪初期中国新诗从萌芽逐渐走向诗性美与人性美结合并渐趋成熟这样一份沉重而光荣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1920年代中国新诗发展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为中国新诗诞生的标志。《新青年》、《新潮》等刊物中两代启蒙者纷纷参与新诗创作"尝试",北京大学因之成为新诗诞生的渊薮。与传统诗歌"外断内接"的深潜联系,异域诗精神与艺术的影响,是新诗发生发展另一动因。"为人生"与"为艺术"的兼容并存,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的自由实践,构成新诗多元生态的格局。以文学刊物或社团为中心的诗人群体,胡适、刘半农、郭沫若、冰心、朱自清、冯至、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穆木天等诗人,对于新诗书写现实及人生之关系、情感抒写传达方式、自由与格律等理论探索与创作实践,为20世纪20年代新诗萌生与发展、艺术精品的创造作了境界独特风采殊异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革新 《中华魂》2012,(19):34-36
复信魏秋实同志,你好!来信及附件均由《中华魂》编辑部转来,已认真读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如今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固然不少,但毋庸讳言,令人困惑的奇谈怪论也层出不穷。《"红色文艺"的困境》(以下简称《困境》)即是一例。让我们来看看它究竟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是否真有道理(哪怕一丁点儿)吧!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新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从此,他加入《新青年》阵营的战斗行列,投入了新文化战线上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在所向披靡的战斗中,成为中国文化革命最伟大的旗手和主将。《新青年》杂志,是鲁迅五四时期向敌人冲锋陷阵的第一个思想阵地。鲁迅与《新青年》的关系,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钱玄同与刘师培既有世谊,又有政治上、学术上的相通和认同,二人相识后,过从甚密。但刘师培1908年以后背叛革命,助袁复辟,反对新文化运动等,也为钱玄同所指责。钱玄同以1908年为界,把刘师培的政治和学术分为两个时期,认为刘“前期趋于革新,后期趋于循旧”。钱玄同从尊重历史出发,对刘师培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做出了十分客观的评价,并在晚年编辑刘师培遗书,为中国学术界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钱玄同与刘师培的交往反映了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在近代化过程中所走过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9.
鲁迅跟钱玄同一道从学章太炎,《新青年》时期并肩战斗,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鲁迅和钱玄同之间,长期存在着思想政治上的分歧和斗争.鲁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从维护革命利益出发,对钱玄同进行过严肃地批评和斗争,希望他改弦易辙,而未能被钱玄同所接受.于是,鲁迅便不得不断然与之绝交.今天把这个过程的大致情况弄清楚,一方面可以学习鲁迅在思想斗争中旗帜鲜明、始终坚持革命原则的可贵精神;一方面可以从钱玄同的道路上吸取教训,积极开展思想斗争,提高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在《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后,钱玄同迅速从原先的国粹主义立场转变为全盘的反传统主义。考察这一时期钱玄同的日记、书信和公开发表的文章,可以发现有三方面的原因推动他走向了激进的反传统主义,即他对今文经学古经辨伪之学的崇信,对无政府主义重新产生兴趣,以及和鲁迅之间频繁而密切的思想交流。而在《新青年》同人的思想分歧公开化之后,尤其是在五四运动将政治革命提上议程之后,他出于对革命势将造成的破坏性后果的忧虑,又转向了保守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主义。钱玄同前后思想的反复变化暴露了一种思想上的无根状态,这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身上一种有代表性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