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剧中人物夏洛克是一位利用金钱从事罪恶活动的有着铁石心肠的高利贷商人,安东尼奥等人是夏洛克疯狂报复的无辜的白人商人。然而通过分析作品发表的时代背景,从独特的角度分析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对几百年来遭人唾骂,人人喊打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大胆地寄予同情,对以鲍西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伪善,假慈悲以及金钱至上的道德观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2.
夏洛克的悲剧与其性格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同哈姆莱特、福斯塔夫一起被公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中最著名的三大典型.哈姆莱特是正义的化身,但在他的身上也存在着软弱的缺陷;福斯塔夫是邪恶的代称,但是他的性格里毕竟有人性的一面;然而作为这两者之间的夏洛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远非上面两个人物的综合.我们说夏洛克既不是一个万恶不赦的魔鬼,也不是个至诚驯良的绵羊.夏洛克就是夏洛克,一个犹太高利贷商人,一个任何人无法替补的角色,在那个人文主义时代,他被打上令人同情而又令人憎恨的双重烙印,形成了一种至今还常常让人纠缠不清的复杂的性格系统.  相似文献   

3.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形象一般被认为是一个贪婪、狡诈、吝啬而残酷的喜剧小丑。然而从文学表现手法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来看,该剧亦可解读为一部以间距为喜剧,而内容为悲剧的作品;作为犹太人的夏洛克则是种族歧视和宗教迫害的牺牲品,他身上所承载的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还有种族和人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 ,是他早期喜剧中最富于讽刺意义的一部。这部喜剧在作家的创作道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莎士比亚由喜剧创作向悲剧创作过渡的里程碑。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塑造的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之一。作为高利贷者 ,夏洛克的命运是喜剧性的 ,他在法庭上失败 ,受到惩罚 ,构成了戏剧中的喜剧情节。而作为犹太人 ,他的命运又是悲剧性的。犹太族没有自己的国家 ,受到种族的歧视 ,因而他有民族复仇的心理 ,对歧视他的人表现出刻骨的仇恨。他指责安东尼奥 :“憎恶我们神圣的民族 ,甚至在商人会集的地方当众辱骂我……”“他曾…  相似文献   

5.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着力刻划的一个反面人物。贪婪残暴是他的性格的主要特征。对这一点,评论者是不持任何异议的。但是夏洛克的性格中有没有正面特征,一直是一个争论问题。苏联的莎士比亚研究者在分析夏洛克的性格时,都引用普希金的一段话,以强调夏洛克性格的正面特征。这对我国的评论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普希金这样说过:“莎士比亚所塑造的人物,不象莫里哀笔下的那样,是某种情欲、某种恶习的典型,而是充满了许多情欲、许多恶习的活生生的人;各种不同的遭遇使他们形形色  相似文献   

6.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着力刻划的一个反面人物。贪婪残暴是他的性格的主要特征。对这一点,评论者是不持任何异议的。但是夏洛克的性格中有没有正面特征,一直是一个争论问题。苏联的莎士比亚研究者在分析夏洛克的性格时,都引用普希金的一段话,以强调夏洛克性格的正面特征。这对我国的评论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普希金这样说过:“莎士比亚所塑造的人物,不象莫里哀笔下的那样,是某种情欲、某种恶习的典型,而是充满了许多情欲、许多恶习的活生生的人;各种不同的遭遇使他们形形色  相似文献   

7.
夏洛克形象所蕴含的宗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种族、宗教文化这一角度来剖析夏洛克这一艺术形象,探讨这一形象所蕴含的宗教意义第一,夏洛克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意识与宗教信仰的犹太教徒,倍受基督徒的歧视、虐待与迫害,并且积极进行反抗、复仇,最后失败,成为种族、宗教文化冲突下的悲剧人物.第二,夏洛克形象折射出莎士比亚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8.
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钟露鑫莎士比亚《戚尼期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和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这四位著名的人物形象,虽出自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和不同作家之手,然而他们对金钱与财力的病态贪婪...  相似文献   

9.
论夏洛克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尼斯商人》的主人公夏洛克是一个悲剧人物,他那因女儿私奔,钱财失去而疯狂的行为,磨刀霍霍急于报复的神态,严肃非常,令人恐惧。他人才两失而被迫改变信仰,令人悲悯和同情。作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夏洛克真诚地捍卫人在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平等权益,不但没有获得成功,反而毁灭了自己。作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夏洛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10.
借助角色服饰转换的戏剧手段和紧凑的文本情节,莎士比亚为我们成功塑造了《威尼斯商人》中巴沙尼奥、鲍西亚、安东尼奥及夏洛克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不同人物面对具有法律效应的契约和包含人性宽容的情感契约的不同表现的描绘,莎士比亚最终将读者引向对基督教社会金钱与情谊孰轻孰重这一主题的深层考量。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政治诉求是与他关注现实、关注底层紧密相连的,鲁迅的选择更多地出于反抗专制、同情弱者的道德立场,是以改变人“吃”人的现实、消除主从关系为宗旨的。鲁迅决不认同权威、集团,决不认同打着某种旗号或以未来的承诺来侵害当下,鲁迅的政治是“反政治的政治”。鲁迅给我们的启示并非如何选择以确保“政治正确”,而是如何具体地关注政治而又不屈从于政治。  相似文献   

12.
《威尼斯商人》的主人公之一夏洛克的性格具有复杂性:作为犹太人,受到歧视,令人同情,但他又是个高利贷者,阴险狠毒,吝啬贪婪,令人痛恨。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曹丕往往被批判为奸险凶狠、阴谋篡位、加害兄弟的小人,但这对曹丕而言是不公平、不公正的。我们应一分为二的来看待曹丕的为人,用他生平的所为来评定其人,而不应存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在谈及曹丕逼汉献帝禅位时,后人应该抛弃陈腐的正统观念,抛弃腐朽的教条,站在国家、百姓、社会发展的立场角度看到曹丕称帝后为历史做出的积极贡献;曹丕在位期间所颁布的法令政策在安抚百姓、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对于曹丕因为太子之位而害兄弟曹彰之说,这是无依据的;而与兄弟曹植之间,曹丕所为确实过分,但是在权势、国家利益面前,权势与手足情两者难全。  相似文献   

14.
李沆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真宗时位至宰相.他在位期间,重视吏治,"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尤注意抑帝奢心,"日取四方水早盗贼奏之",每谓人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故有"圣相"之美誉.  相似文献   

15.
贪污罪被告人将赃款去向辩解为用于公务,导致司法机关无法处理,其原因在于现行对举证责任的规定有其不合理性.国外多见被告人举证责任的规定,这不但不违反无罪推定原则,反而能更好地实现公正和效率,且具有可行性.我国也应该建立被告人举证责任制度,在某些情况下由被告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6.
侯仁之先生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称为“历史地理学巨擘”,他对我国地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把中国传统的“沿革地理”发展为现代历史地理学、开启对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之先河、开始了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首都规划建设的比较研究和率先开展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申报工作。侯仁之先生是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奥尼尔刻画出一位不同于古典悲剧中的现代悲剧英雄。表面上 ,凯布特自私残忍 ,一生都在逼迫家人和自己一起在农庄上辛苦耕耘 ,但他内心深处是在反抗物质利益至上的清教思想 ,他鄙视那些丧失理想 ,一心只想获得财富的人。在与世俗社会的思想和行为的斗争中 ,他注定以失败的命运而告终 ,但这恰好显现了人物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8.
释智圆自谓自幼“雅好空门”,受戒为佛弟子,后又深受周孔学说影响,颇有入世情怀。几经挣扎与挫折.壮志不减。然身在佛门,内外阻力使他身心交瘁。虽仍专注于释家之言,却又说“事佛身多累,为师道实荒”,其中内在反省与作为产生极大矛盾。《感物赋》就是他内在无奈呐喊的写照。为了解这层道理.有必要从他生平以及作品的分析去找出其中关键。因此,本文试从作者理解找出他的内在矛盾,分析在矛盾中他又如何自我消释。其次从作品分析透视他的精神愿望,兼及咏物赋的特色,又论及《感物赋》的形式与内容.期能从中辅助诠释释智圆的思想面貌。最后再从他的思想内涵说明他的折衷与转化,作为释智圆一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对与有配偶者通奸、姘居、同居的婚外异性,立法不仅没有界定,更没有提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现行法律仅对有配偶者一方作了少许而轻微的立法规定.本文拟就如何界定婚外异性、婚外异性要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婚外异性应承担怎样的民事责任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他人"应包括与有配偶者通奸、姘居、同居的婚外异性,应将其认定为共同侵权人,与有配偶者共同承担连带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0.
贪污罪被告人将赃款去向辩解为用于公务,导致司法机关无法处理,其原因在于现行对举证责任的规定有其不合理性.国外多见对被告人举证责任的规定,这不但不违反无罪推定原则,反而能更好地实现公正和效率,且具有可行性.中国也应建立被告人举证责任制度,在某些情况下由被告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比如在行为人将赃款去向辩解为用于公务的场合,对"用于公务"的举证由被告人来完成.如果不能完成,就视为贪污罪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