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新修《辞源》第二册1067页“仿佛”条下说:“大概相似。同‘仿佛’,‘髣髴.《楚辞》宋玉《九辩》:‘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唐李白《李太白诗》中《赠崔郎中之金陵》:‘登高望浮云,彷佛如旧丘。”又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仿”字下列了三个义项,其第二义云:“[仿佛]好像,似乎.杨雄《甘泉赋》:‘犹仿佛其若梦’.又写作‘彷佛’.”准此,“彷佛如旧丘”和“犹仿佛其若梦”两句如何解释?“仿佛”跟“如”和“若”岂不重复了?查《说  相似文献   

2.
重言的性质     
重言,训诂学术语,《辞源》称“叠字”,①《辞海》和《传统语言学辞典》分别表述为“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②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③《中国语言学大辞典》也列重言一条,并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重言,也叫‘重语’、‘重文’。两个相同的汉字叠用。分为两类:(1)叠词。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词重叠,其意义基本上是单音词意义的叠加,但增添了新的附加意义。如‘渐渐’、‘岁岁’等。(2)叠字。两个形音完全相同的单字重叠,其意义与单字意义没有关系,往往随文释义。……并且常用来摹状表声。”“学者们…  相似文献   

3.
释八     
明人杨慎指出:“《公羊传》云:‘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九国谓叛者多耳,非实有九国也……古人言数之多止于九。《逸周书》云:‘左儒九谏于王’;《孙武子》:‘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伏于九地之下’;此岂实数邪?《楚辞·九歌》乃十一篇,《九辩》亦十篇。宋人不晓古人虚用九字之义,强合《九辩》二章为一章,以协九数,兹又可笑。”清人汪中在《述学·释三九》中又进一步指出:“生人之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实数可稽也,虚数不可执也……推之十、百、千、万,固亦如此。”近人刘师培在《古书疑义举例补》中称赞道:“自汪氏发明斯说,而古籍胶固罕通之义,均涣然冰释矣。”  相似文献   

4.
丁山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指出:“夏后氏文化之特色尚九”;“夏后氏礼乐制度,无不纪于九”。诸如所谓九州、九鼎、九畴,等等。那么,夏后氏为何如此崇尚“九”呢?有必要探究一下“九”的本源。《说文解字》:“九,昜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许慎所谓“昜(阳)之变”,绝非九之本义。《周易》卦爻,最初并无阳九、阴六之称。由《左传》、《国语》的记录看,“春秋时代,人们尚未以‘九’、‘六’代表一卦的阴阳爻、”,“至后人作‘十翼’,这才出现了‘九’、‘六’之称”。(刘大钧《周易概论》)而作为数字之九,则在“十翼”之前若干世纪的殷墟卜辞里就已存在。因此,许氏之说乃是以末为本。  相似文献   

5.
《楚辞·九章·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鼌吾以行”句,叔师《章句》云:“甲,日也。鼌,旦也。屈原放出郢门,心痛而思,始去正以甲日之旦而行。”洪补曰:“鼌、晁并读为朝暮之‘朝’。冯衍赋云:‘甲子之朝兮,汩我西征。’”两说并无分歧。以往治《骚》者,白朱子至郭老,均因王说,殆无疑义矣。《杭州大学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刊载薛恭穆《<楚辞>解诂》云:“古人用干支纪日,甲之,即‘甲子’。之、子古字通。”为示不掠人之美,又把此项发明权归于洪庆善:“视洪氏此语,意在说明鼌字之词义,实际上却已将‘甲之鼌’即冯衍赋之‘甲子之朝’的消息传告给读者。”薛文认为:“冯衍赋此句内容与句式显然是模拟与糅合《九章·哀郢》这句‘甲之鼌吾以行’与《招魂》:‘汩吾南征’两个分句而成。所以‘甲子之朝’一语,正好可以作为此句的注脚。”又引《左传·僖公五年》:“八月甲午,晋侯围上  相似文献   

6.
《青海教育》八六年第十二期发表了李高田同志的题为《〈论语〉为何用“论”字》的短文。笔者认为该文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 第一,该文作者在根据《辞海》和《辞源》对“论”字部分解释的引证基础上,紧接着下了个结论: “由此可见,‘论’显然是‘伦’的通假字,那么,《论语》的‘论’字的本字也应该是‘伦’字了”。  相似文献   

7.
<正>《论语·述而》有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雍也》有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述而》有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北宋周敦颐曾令二程“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由此引发“孔颜乐处”的话题,为历代学者称道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191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和《辞源》 ,开创了中国现代辞书发展的新纪元。虽然两书堪称本世纪初汉语语文性辞书的双璧 ,但学术界的毁誉却大为迥异。《辞源》因其性质及影响而受到较多重视与评价 (虽也有“‘辞源’非‘源’”之讥 ) ,而《中华大字典》却因其义项收列繁滥而受到较多非议。本文从辞书编纂史及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之作了历史考察 ,认为该书的释义方式及其历史贡献是不容掩没的  相似文献   

9.
[媚痴、抹达]《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点校本)卷一五《龙境伦禅师》:“师曰:‘作么生是黄云郎当媚痴抹达为人一句?’僧无对。”(948页)庚案:“郎当”,言疲惫不振貌。“媚痴抹达”则颇费解。考《容斋随笔·四笔》卷一:“柔词馆笑,专取容悦,世俗谓之‘迷痴’,亦曰‘迷嬉’。中心有愧见诸颜面者,谓之‘缅’。……虽为俚言,然其说皆有所本。《列子》云:‘墨尿、单至、蝉、憋四人相与游于世。’又云:明、唾倭、勇敢、怯疑四人亦相与游。’张湛注曰:”墨音眉,屎,敕夷反。《方言》:江淮之间谓之无赖。眼音缅,音殓,《…  相似文献   

10.
《文选·报任少卿书》曰:“李陵既生降,其家声;而仆又似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文中“佴”,李善《文选注》①云:“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胜②:“佴(er),次,指罪居李陵之次(依王先谦说)。”杨金鼎先生《古文观止全译》“佴”下注③与王力先生《古代汉语》同。郭锡良先生等编《古代汉语》注④:“佴(er),相次,等于说随后。”《辞海》、《辞源》亦将“佴”洲作居次,随后,所引例证曾为《报征少卿书》中这段文字。这样释“佴”极不妥。《古今汉语实用饲典》及《新编汉语实用词典》皆…  相似文献   

11.
学习毛泽东思想·…,’’··…‘’‘”“’‘’‘’‘”““‘””’一””’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的典范 勺 —《新民主主义扁”发表二十周年·,,········……光辉的榜样,伟大的言示 —耙念《星思之_又,可以燎原》发表三十周年…教于胜利,就一定能够胜利1思餐(1 .1).夏书章(1.5)·········一张迪惫(1 .11) —履《目前形势尔我仍的任务》········、··…强迪惫王境周修瘤(3.1)帝国主义的逞辑和人芜的越辑 —葫《丢掉幻想:淮备斗争》·,·························……黄春生梁山(3.9)…  相似文献   

12.
锦州历史悠久,古称屠何、东屠、徒河(徒阿)或不居何。它是古代少数民族名、方国名、古城名、古水名或姓名。①少数民族名《论语·子罕》载:“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尔雅·释地·九夷疏》:“东方之夷有九。”李巡注:“玄冤(今辽东)、乐浪(古朝鲜)、高抵(古朝鲜)、满饰、岛更(吉夫余)、索家、东屠(古屠何)、倭人(古日本)、天都。”按:此乃指满洲、朝鲜、日本,皆古九夷之地也。《管子·小匡》:“齐桓公救燕,擒狄王,败胡貉.破屠何。”尹之章注:“屠河,东胡之先也。”…  相似文献   

13.
人“人”,对人说话时自称。《魏志·钟会传》载:司马昭与邵悌谈伐蜀,司马昭曰:“蜀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我今伐之如指掌耳,而众人皆言蜀不可伐。夫人心豫怯则智勇并竭,智勇并竭而强使之,适为禽耳。惟钟会与人意同,今遣伐蜀,必可灭蜀。”带着重点的“人”字是司马昭自称。又《华佗传》:“下针言:‘当行某许,若至,语人。’”“此“人”是华佗自称。又(《吴志·吴主五子传》载:孙霸子孙基盗御马被收狱,孙亮问侍中刁玄,盗御马该当何罪。“玄曰:‘科应死。然鲁王早终,惟陛下哀原之。’亮曰:‘法者,  相似文献   

14.
论管仲的政治改革宣兆琦管仲初入政坛,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但他高瞻远瞩,以巨大的气魄和超人的胆略,树立了远大的政治目标。《管子·大匡》载:“管仲至,(桓公)问曰:‘社稷可定乎?’管仲对曰:‘君霸王,社稷定;君不霸王,社稷不定。’公曰:‘吾不敢至于此其大...  相似文献   

15.
(一)以、夭宣公十二年传曰:“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杜预注:“水遇夭塞,不得整流,则竭涸也。”孔颖达疏:“水当盈川而以壅,故竭;是水遇夭塞不得整流则竭涸也。夭遏是壅塞之义,故云遇夭塞也。”注、疏于“以”字均无解。章太炎《春秋左传读》曰:“‘以’若读本字,则不必有此字,但云‘盈而竭’足矣。”甚是。章氏谓“以”当借为“台”(yí),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释周公华钟》:“古铭,以多作台,二字义通。”《方言》:“台,失  相似文献   

16.
训诂二则     
清代阮元在《经籍纂诂·凡例》中曾说:“经传本文即有诂训,如‘和,会也。’‘勤,劳也。’(《周书·谥法》)‘基,始也。’‘命,信也。’(《国语·周语下》)‘需,须也。’‘师,众也。’(《易·彖上传》)‘畜君者,好君也。’(《孟子·梁惠王下》)‘亲之也者,亲之也。’(《大戴记·哀公问于孔子》)‘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并《周语下》)………”后来胡朴安在《古书校读法》中也说:“盖解经之事,最善以本经解本经,次则以此经解彼经。以其同一时代  相似文献   

17.
也论《新唐书·艺文志》张固也《新唐书·艺文志》是北宋欧阳修等编撰的一部很有特色的史志目录。现代学者王重民认为:“《新志》各类的‘著录’和‘不著录’,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已经开始了清代补史艺文志的作法和意义,这在我国目录学史的发展上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何谓“经世致用”?“经世”,《辞源》的解释是:“治理世事。《抱朴子·审举》:‘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见范生怀治国之略。’”“致用”,《辞海》解释为:“尽其功用。《易·系辞》:‘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用。’今作付诸实用之意。”按照上述释义,史学经世致用,就是让史学实用于治理国家大事,服务社会。这一思想很重要,它既体现了治史的根本目的,也包含了史学的社会功能。作为史  相似文献   

19.
1983年第8期《文史知识》上,有人对《诗经·魏风·伐檀》第一章中“不素餐兮”提出了新的解释。云:“《毛传》说:‘素,空也’。空可以解作空乏,《论语·先进》孔子讲到颜回说‘其庶乎屡空’的那个‘空’字就作‘空乏’解,‘不素餐兮’就是‘不愁没有饭吃’。”显然,这是以误匡正,有必要辨说几句。  相似文献   

20.
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垦令》) 清俞樾:《诸子平议》卷二十:“诛通作朱。《庄子·庚桑楚》篇:‘人谓我朱愚。’即此文诛愚矣。《太玄·童·次七》:‘修侏侏。’范望注曰:‘侏侏,无所知也。’义与愚近。”诛愚即愚。急言之为愚缓言之则为诛愚,而诛愚乃形成古联绵词之一种。如:壶和壶卢、窟(堀)和窟窿、跳(趒)和跳踉、望和望洋、易和容易等例。其中一字为本字(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