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口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陈浩(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430064)一、中国人口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中国人口产业结构经过多年变动,到1993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分别为56.4%、22.4%、21.2%,从发展水平上看,只相...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这是当今各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转移,必将加速我国人口向市镇迁移和集聚,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城市化过程,从人口经济学角度看,牵涉到社会各个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牵  相似文献   

3.
<正> 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经济发展过程与人口产业结构转变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经济从传统结构发展为现代结构过程中,总要伴随人口从第一产业向其它产业转移的现象。研究和揭示两者之间的变动规律,对了解我国第一产业人口向其它产业转移的趋势,因势利导地促进我国人口产业结构转移,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有  相似文献   

4.
吴羡虹 《西北人口》2007,28(3):89-92
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文化素质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教育如何在学科结构上做出适应性调整?这是阜新等矿业城市经济转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人口地理学有关理论分析了阜新市产业结构及人口文化素质的现状和变化调整趋势,探讨了阜新市未来产业结构变化对高层次人才学科结构变化的影响,并从战略角度提出了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人口学界对人口产业结构问题日趋关注,这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课题。以往人口学界的研究多局限于对人口在三次产业之间比例分布变化的宏观分析,本文则试图对人口产业结构发展模式问题作一些理论性的探索,并对近年来我国特大城市地区,主要是京津沪三大城市地区人口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作一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6.
人口产业结构是指按产业部门划分的在业人口所形成的比例关系,如人口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各次产业内部的结构等。人口产业结构主要由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决定,但它又对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有反作用。研究人口产业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与世界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相对比,对我国近期的人口产业结构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认识就业与产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有效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前提与基础 ,论文以上海市第三产业为例 ,在阐述就业对产出影响的基础上 ,深入地分析了就业增长的变动与上海市第三产业产出增长变动的关系 ,并对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论述。结果表明 ,产出增长的变动及就业“产出效应”的下降是造成上海市第三产业就业变动的主要原因 ,并给出了保持就业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协调我国人口就业与不同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对1978~2005年期间我国的人口就业与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之间进行了协整分析,得出我国人口就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构建模型对我国不同产业的GDP与就业人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利用我国不同产业的GDP就业弹性,比较分析了我国不同产业对就业吸纳作用的差异;以及利用得出的结论提出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劳务输出等政策建议是缓解和扩大我国人口就业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口学刊》2015,(6):5-13
人口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一直是困扰北京的一个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利用2006~2013年北京16个区县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视角分析产业对北京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研究认为,第二产业集聚对北京人口规模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第三产业集聚对北京人口规模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对北京人口规模增长的抑制作用更大;产业结构高度化对北京人口规模增长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在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条件下,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对人口规模增长的抑制作用将强于第二产业集聚带来的促进作用,两者共同作用下北京人口规模将趋于收敛。本文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已有研究对该问题的定性分析结果,为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调控人口规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人口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征 人口产业结构是指在业人口的产业分布状况,亦称劳动力就业结构。建国以来,伴随着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我省人口产业结构变动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前缓慢变动阶段和1978年后加快变动阶段。 建国初期,我省同全国一样,基本上是以农业为主导的人口产业结构。全省劳动人口  相似文献   

11.
从2004年开始,随着"民工荒"的出现,中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劳动力短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覆盖面越来越广。因此,需要对过去的有关学术观点、政府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本研究认为,从长期趋势看,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影响程度最大,吸纳就业能力最强,但第二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和就业弹性指标快速上升,甚至超过第三产业,"民工荒"在第二产业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虽然第一产业目前仍是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但由于农村人口结构中青壮年及新生人口比例的不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供给不足将成为长期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潜力已经不大。对此,应优先满足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通过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第二产业的发展,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适度控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盲目扩张的趋势,缓解用工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化,这是正在我国农村发生着的深刻人口变动.这一变动已经或者将会给农村人口控制带来什么影响?我国农业人口转移与农村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关系如何?本文主要根据我们在上海郊区农村所作的有关调查,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第三产业发展“九五”和2010年规划》中提出,努力实现第三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使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有一支能适应新产业需要的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 文化程度是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分析我市在业人口的文化程度,了解各行业人员素质状况,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合理的就业人员文化层次,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三产业在业人口文化程度发展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的频繁变动,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人口变动的根源来自经济,人口变动的结果又反作用于经济,人口变动的长远的趋势又预示着经济的发展要有一个新的突破——我国面临经济腾飞。一、农村人口的大变动  相似文献   

15.
人口产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布,它与经济意义上的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人口产业结构也就谈不上经济产业结构,反之,经济产业结构决定着人口在各产业中的分布。一个地区人口产业结构状况如何将对其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影响。80年代初,我国农村非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非农产业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使社会总产值和农民纯收入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当然,产业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及环境条件、在业人口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人口学因素分解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影响做阶段性分析,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初期,年轻的就业人口结构为产业结构演进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但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粗放式的产业发展形态和对年轻廉价劳动力的依赖与劳动力老化的现实形成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业结构的演进;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劳动力素质尤其是老龄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得这种延缓作用大大减弱。当前阶段我国的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方向与人口变化趋势相契合,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老龄化带来的副作用还将不断减少。对于人口老龄化我们无须过度悲观,但也不能盲目乐观,现阶段更重要的任务是对产业本身进行优化升级。企业应改变用工模式,调整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利润增长;政府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抓住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机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延伸产业价值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沈茂英 《西北人口》2009,30(4):67-72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于一定地理空间的集散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自然环境要素是人口分布的客现基础,但决定人口分布的关键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生产力布局。在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人口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社会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均发生较大变化,灾区人口分布格局变动不可避免。本文以汶川地震灾区10个极重灾区县为例,在系统分析灾前人口分布格局基础上,指出“耕地等农地资源灭失毁损、避灾搬迁、产业布局调整与升级、城镇体系空间重构、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影响灾后人口分布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提出灾区“人口总量基本不变,而城乡人口分布格局发生调整,并形成以县内分布调整变动为主、跨县人口分布调整为辅”的变动态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石人炳 《人口研究》2003,27(1):55-60
20世纪的最后 3 0年 ,我国人口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人口变动已经并将继续影响我国教育的发展 :生育率的下降使小学在校生规模缩小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使不同年龄层次人口对不同教育层次的需求发生变化 ,人口分布的变动要求教育网点分布作相应改变。在部分地区 ,教育的发展未能充分考虑人口的变动已经带来不良后果。文章建议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 ,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人口的教育需求 ,一要高度重视理论研究 ,二要科学进行教育决策 ,三要及时调整教育投资结构 ,四要重新规划教育网点  相似文献   

19.
人口与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代人口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产业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因为从资本有机构成的角度看,人口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合理分布会提高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从而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广东人口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蒯鹏州 《西北人口》2012,(5):117-120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自然变动和人口迁移变动不断加速的历史时期。这将对学龄人口的规模及其在城乡间的分布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估算了未来各级教育学龄人口规模及供求缺口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各级教育发展的影响。由于人口迁移变动的存在,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发展的冲击被强化。据此,未来我国的教育发展策略应因应人口变动的挑战,采取适应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