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生物技术新药.基因治疗基因工程疫苗·植物的细胞与组织培养植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动物克隆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克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在本世纪70年代初创立和发展了重组DNA技术。这一技术结合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酶的固定化、现代化生物反应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产品分离、纯化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了现代生物技术。它包括四个方面,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以重组DNA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创立和发展为生命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所提供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极大地促进了传统生物学科…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20世纪60到90年代论述了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产业、人力、制度以及 技术思想。他认为农业是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农业发展要有全局观念,要依靠和调动农民积极性,恢复家庭经营 制度,在家庭承包制下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农业发展的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以 生物技术为主的农业现代技术发展的方向,实现传统精细农作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农业科技含 量。这些认识构成了邓小平的农业发展观。它推动了中国当代农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福音,但另一方面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何保证生物技术的正确发展方向,既能够及时调整生物技术发展中产生的新的社会关系,又能够保障和促进生物技术在法制轨道上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是现代生物技术法律制度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本文考查了生物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给我们传统的法律提出的挑战,同时对现实的生物技术法律制度的立法要求和实践进行了简单比较,以期我国的生物技术法律制度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传统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是对近代传统文化改造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文化在近现代社会的生根与再造,已成为中国现代传统文化.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转型必须以此为基石,必须坚决清除传统社会主义中的教条主义观念和封建残余的影响,恢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科学、开放、创新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化之争是中国近代美学发生发展的广阔背景。它决定了中国近代美学的发展取向和逻辑必然 ,即努力探觅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二者之间的契合之处 ,以求在这两种美学的支撑下对中西美学的综合创新 ;从而显示出分别以反对封建传统的感性启蒙、会通中西美学的综合创新、探索意境理论的自觉努力、近代审美理想的伟大变革为内容的时代特征、思想特征、理论特征和目标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代社会教育作为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态,对城市社会和人的早期现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极大地影响了近代城市民众的思想和生活,改变了他们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丰富和充实了城市民众的余暇生活,提升了城市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塑造了现代城市人格特征,促进了传统城市人向现代城市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2 1世纪的核心技术 ,其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加强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法制建设 ,以法律手段保护现代生物技术及生物基因资源 ,调整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所引发的新的社会关系 ,防范和打击不道德使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行为 ,是保障和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
古代思想文化受科技发展限制 ,具有朴素、直观和简单的特征。近代科技是工业文化的技术基础 ,工业社会隔断了传统文化的自然根基。现代科学重新建构了当代人的世界观 ,科技在现代文化中的份量在加重 ,现代科技造就了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模式 ,科技增强了文化的影响 ,现代科技的双重效应成为社会文化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9.
自晚清到“五四”再到19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经历着从传统文人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过渡。身处转型时期的近代知识分子,在自身发展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对此,有必要研究他们的生存处境、物质精神与内在心理变化。其中,张恨水不仅能够继承中国小说创作的传统,而且善于借用现代报刊等新型媒介。他作为小说家和“报人”均有突出成就,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通过探索张恨水的贡献可以发现,近代与现代的差异化是张恨水自由切换于自身双重身份之间的一种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西技术发展 ,都受到文化的影响 ,但影响之差异却是很大的。中国传统文化 ,主要是儒学和道学 ,从整体上看 ,是不利于技术发展的 ,但与西方传统文化相比 ,却更有利于技术的发展。这里的原因主要是 :中国古代的一部分文人学者 ,主要是道教徒和道教的信仰者 ,参与了技术的研究 ,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到了近代 ,中国的技术与西方的技术相比却落后了 ,并且是大大地落后了。究其文化根源主要是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虽有一些重大的变化 ,但与西方传统文化所发生的变化相比 ,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相差甚远。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变化不是离技术更近了 ,而是离技术更远了。其结果是 ,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为近代技术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以此为契机 ,再加上其它一些原因 ,导致了中国近代技术的落后。  相似文献   

11.
近代市民社会与自由主体是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生长而逐渐生成的。货币不仅消解着特权,也促使着市民阶层与王权的共谋。于是,民族国家的形成、重商主义的利益取向与传统价值体系的翻转为市民社会与自由主体的形成注入了强大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力量,使其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也使自由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社会伦理特质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及其淮系集团在近代机器纺织工业创办中,做了大量创始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从三上《织布局折》到上海机器纺织局的草创和发展、焚毁和规复的过程,无不体现李鸿章对发展机器纺织的高瞻远瞩。李鸿章关于建设机器纺织工业而富国利民的思想,极大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纺织业技术由传统手工业向现代机器化大生产转型,并奠定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必需的人才和资本基础,促进了近现代纺织基地建设,并由此影响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近代国防教育在传统国防教育向现代国防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对普通国民的国防教育为基本视野,通过梳理和分析我国国防教育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化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中总结了主要经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近代国防教育历史发展对现代国防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同一基础上起步的芜湖和无锡 ,近代城市人口增长很快。归于以对外贸易为特征的商业发展模式 ,芜湖人口集中于商业、服务业 ,人口城市化出现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特征 ;无锡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形成人口主要分布于工业和手工业格局 ,人口城市化呈现较多的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5.
全球治理时代,现代生物技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因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利益性和风险性等特征,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主要涉及个人、国家与国际3个层面.作为生物资源大国和粮食大国,中国应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生物安全观,从战略高度重视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关政策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建筑在房地产业主导下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并形成了第一次现代建筑高潮。这一时期历来是 近代建筑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既有的研究局限于对建筑技术、建筑理论等建筑本体要素的研究,而建筑商品 化对建筑发展的巨大驱动作用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通过系统分析房地产业与中国近代建筑演变之间的关系,揭 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筑技术进步和现代建筑风格兴起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试图突破既有的研究范式,为中 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物技术,涉及农业生物技术和医药生物技术两大领域。我国以作物遗传育种为代表的农业生物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农业中获得广泛应用。同时,农业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不断加强。如今,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各国确保技术领先、占领生物技术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人的现代化的历史特征包括人的生存能力、生存观念、生存状态三个方面现代化的内容及特征。人的现代化的历史特征是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而发展变化的。近代意义上的人的现代化是以人类对科学技术理性的崇拜、对自身主体性意识的高扬为其精神内涵的。片面地夸大技术理性的价值是导致现代人文精神总体性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技术理性的限度使人们逐渐转变传统理性观念,开始反思人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现代西方总体性人学的自悟。回顾和总结西方近现代关于人的问题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实践及人的全面完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同时又是技术和经济层面上最具争议的领域。经济学界也非常关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及相关问题,该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影响的研究现状,主要是转基因及其产品的风险影响、利益问题、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问题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综述,以期勾勒出关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影响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叶,是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起步阶段,城市传统空间结构发生重要转型,城市空间秩序中的旧与新、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城市空间结构表现为典型的复杂多元特征。此外,城市文化教育、工商业、社会生活等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迁。这一时期外国人在新疆开展各种探险考察活动,从他者的视角,为我们了解城市的近代化进程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对探寻符合当前新疆城市化特点的发展路径,以及推动城市民族工作的更好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