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民主与科学的现代价值标准, 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价值重估,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性特征。其次是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其三是更强调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角度看, 当前需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二是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要全面理解科学, 正确处理人的科学精神与物的科学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党员民主权利系统的深刻论述,对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科学设计和建设,对民主与集中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把握,充分体现了列宁党内民主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3.
1 在现代社会及现代人眼里,民主这一词眼似乎越来越与现代化已不可分离。除了科学与现代化的关系,现在看来,民主与现代化的关系亦正日趋明显地呈现在世界人们的面前。可以这样说,科学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是社会“物质世界”的现代化,而民主的高度发扬,则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现代化。科学或生产力和民主这二者的充分发展,同为现代化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前提。没有科学,就没有社会的现代化,同样,没有民主,也不可能是现代化了的社会。那么,什么样的民主又算是现代化了呢?民主在其现代意义上的内涵应该包括着些什么?时至今日,关于民主这一理论概念本身,恐怕仍困惑着不少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是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也顺应了世界政党执政的一般潮流。共产党在民主执政中,必须正确处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的关系;正确处理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关系;正确处理民主执政与监督机制建设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科学观从实证主义、建构主义到宪政主义的发展,科学与民主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默顿和波兰尼等致力于捍卫科学的自主性,并力证民主社会将为科学的蓬勃发展提供最佳的社会条件。夏平和谢弗等建构主义者把科学与民主之间的一致性从社会规范推进到生活形式的层次,主张科学的生活形式和民主的生活形式是同一历史进程的孪生子。宪政主义则要求在推动科学民主化的同时促成民主理念的"物质转向",科学的民主化从公众参与科学的诉求进展为要求自然出场,民主制度向科学实践的延伸也要求民主制度自身的变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时期湖南的报刊话语中,民主与科学不是"并重"的关系,不是若"舟车之有两轮"的关系,而是民主重于科学,民主先于科学,民主决定科学,这是"五四"时期湖南社会一种主导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到后来民主作为一种启蒙的现代价值观的功用也渐为淡化,由话语转化为一种夺取政权的斗争。这除了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制约等因素外,湖湘文化"政治本位"基因的驱遣也是其深层次的导因。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现代化观念引入中国?如何认识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默顿关于科学规范的论述为我们提示了正确解读民主与科学关系的路径,也洞开了深入理解科学文化内涵的大门。科学追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科学活动的自主性和批评性,这种批评性首先来自于科学共同体内部专业的评价和检验,由此产生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民主性,民主的关键并非一人一票或少数服从多数,而在于对公理或正义法则的共同认知,以及对违背这些原则行为的共同批评。简言之,科学与民主的共同特征,就是崇尚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朴素观念,这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也是科学文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衡量和判断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三大基本特征:自主性,平等性、开放性。为此必须科学处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大关系,即党内生活民主化,党政关系法治化,党与人民群众和谐化,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科学执政,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执政实践;用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指导实践、指导发展;尊重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反对独断专行和各种主观主义、形而上学、形式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确保公共政策决策建立在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之上,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坚持民主执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通过健全党内民主生活方式推动民主执政;实行民主治国,用民主的方法、民主的手段来管理、治理国家.坚持依法执政,必须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民主制度建设和民主思想启蒙是科学繁荣的先导,古希腊的科学高峰和近代科学在西欧的崛起,无不与民主的进步休戚相关;民主思想启蒙还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存在一种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关系。反过来,中世纪的黑暗,纳粹德国的疯狂,我国近代科学的落后,又无不说明专制与愚昧是科学发展的死敌,科学与民主两者荣辱与共、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论述一个长期受到忽视的问题:在民主和科学的关系中,科学对于民主的重要意义。本文肯定了批判的、探索的精神作为科学的内在精神,推动着民主的产生和发展;科学对民主的这种动力作用,是通过间接的和直接的两种方式实现的;作为民主发展动力的科学,推动着民主经历了由权利到理论再到制度的三个阶段,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民主才真正地实现了其发展的阶段性和内涵的层次性的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旧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终结的历史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具有消解狭隘的种族主义思想,初步认清帝国主义侵略的概念、强调民主政治制度与意识的互动关系、强调用科学文化知识改造国民性格的历史进步意义.但它无法用科学的理论分析民族与阶级、帝国主义侵略与西方先进文化、民主意识与阶级意识、科学文化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因而无法打破帝国主义奴化思想与封建主义复古思想的反动同盟.  相似文献   

13.
为政之要,首在举人。必须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解决好党政领导干部“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的问题;要正确理解GDP增长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系,为建立科学完善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准确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为建立科学完善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早期的自由派学人往往为了自由民主的目标,将具有独立价值和独特范围的科学理性,"提升"为实现自由民主的不二法门和根本手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地区的自由主义者,开始出现对科学与民主关系的反省,克服科学取代人文的现象.这一演变,对于思考科学精神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早期的自由派学人往往为了自由民主的目标,将具有独立价值和独特范围的科学理性,“提升”为实现自由民主的不二法门和根本手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地区的自由主义者。开始出现对科学与民主关系的反省,克服科学取代人文的现象。这一演变,对于思考科学精神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与民主原则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科学和民主通常被看作分属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并无必然的联系.现代自然科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揭示出科学与民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的客观性、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以及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等均是与民主的原则一致的,科学精神向思想领域的渗透,促进了社会民主的发展;科学的昌盛、学术的繁荣也需要一个不断改进的民主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作为法治建设新十六字方针内容的科学立法的提出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现状,抓住了我国立法领域的主要矛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谓科学立法,是指立法活动作为立法者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在充分认识和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准确回应现实社会生活关系的客观立法需求,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法治建设新十六字方针没有突出民主立法,这并不意味着是对民主立法的削弱,更不是对民主立法的否定。而且,就科学立法的实现而言,民主立法的作用也是应予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梁漱溟对民主与科学的思考,不是在反对民主与科学,而是集中在如何引进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之精神。他的基本方法是"全盘承受"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同时对西方的人生态度进行"根本改过"。其独特之处在于既积极主张吸收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又积极肯认儒家伦理人生在现代乃至未来的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这种文化调和主义的立场又使得梁漱溟在理论上陷入一种自相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当代科学的发展曾经盛行的民主思想、民主精神和民主法制面临着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挑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统治者更加容易控制被统治者的思想和行为.于是有些大学生就以此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民主正在逐渐丧失其应有的阵地,他们认为民主与科学之间是一种悖论.本文试图从两者的概念、区别与联系及并行不悖来论证当代大学生视野下的民主与科学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领导作风模式与组织整体绩效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阐述了领导作风模式与组织整体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论证了群众参与管理有助于领导民主管理作风的形成,而领导实行民主管理又使领导决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科学基础,唯有这种管理,才能增强组织整体的凝聚力和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