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了新历史主义解读。作者认为这篇小说传播了它被创作的那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自我奋斗者的话语:美国任何贫穷的男孩,只要他有良好的个人品质,都能够到达经济世界的顶峰。同时,《了不起的盖茨比》包含自我奋斗者话语中的一个核心矛盾:自我奋斗者的话语声称向所有有抱负和有毅力的人打开美国的史册,使其"榜上有名",然而同时却弥漫着"逃逸"历史,超越时间、地点和人类局限等历史现实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夜色温柔》是菲兹杰拉德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从“文本的历史性”及“历史的文本性”两大方面解读《夜色温柔》,揭示出爵士乐时代的历史和《夜色温柔》小说文本的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主义的兴趣在于检查和描述殖民话语的权力系统.在奥斯卡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中,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权力关系体现在再现的话语之中.通过对话语权的运用,影片一方面对伊朗进行“妖魔化”的再现,另一方面宣扬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权力话语的结构和运作.毫无疑问,此片是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又一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提出了“颠覆”与“抑制”概念。颠覆指的是传统的统治秩序被颠覆,抑制则指这种颠覆性行为方式被遏制,无法达到实质性效果。试以“颠覆”与“抑制”为切入点,分析发现伊丽莎白·乔利作品《井》中女主人公海斯特·哈珀在试图颠覆异性恋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向三者关系的同时,受到了代表男权社会异性恋价值观的“入侵者”的抑制,从而反映了挑战男权社会异性恋价值观的艰难。  相似文献   

5.
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角度解读林露德的历史小说《千金》,发现其"历史的文本性"主要影射在对历史文本和历史事件的改写上:主要历史文本指向中国的神话传说和中国意象;主要历史事件则是华人西部拓荒。其"文本的历史性"则从"发声""拯救""华裔女英雄"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三者层层递进,逐步升华,反映出作者填补历史断层的书写模式。  相似文献   

6.
爱·摩·福斯特的代表作《霍华德庄园》是一部具有鲜明历史表征的文学文本。采用新历史主义研究策略对文本中描述的人物和指涉性细节进行分析,挖掘其背后所包含的历史现象和思想倾向,指出该文本是社会历史语境的产物,它不仅是社会历史语境的反映,同时还参与了历史语境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文中从新历史主义关于历史和文本关系的3个主要方面来探讨《金山》的文学价值: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客观历史的主体化和必然历史的偶然化、历史和文学的边缘意识形态化。《金山》的新历史主义解读,为华裔的文化身份构建了文本和历史。  相似文献   

8.
希拉里·曼特尔的小说《狼厅》一反正史的叙事传统,除了描写皇宫贵族,还关注各阶层人物的人情冷暖,具有强烈的新历史主义色彩。小说不是用单线突出国王亨利八世历史形象,而是用复线发掘和刻画了策划人克伦威尔、改革派和保守派以及经受磨难的边缘人等,在宗教改革背景下不同阶层人物的行为、遭遇和内心世界,再现了16世纪初英格兰政治、宗教及经济状况,勾画了鲜活的历史景观。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批评强调文本和历史的互文性,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重聚》文本不仅影射了作者本人的经历,而且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价值观。本文本将从以上两个角度揭示《重聚》中体现的文本和历史的紧密关系,突出其新历史主义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历史主义理论为分析拉什迪的<子夜出生的孩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拉什迪的<子夜出生的孩子>,文章首先指出作者基于自身曾经的边缘经历,虽到"中心"但仍关注边缘,取材历史,确立"边缘话语"立场的创作方法;其次,从文本叙事角度强调历史的虚构叙事,揭露了文化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冲突等诸多问题,从而消解"中心";最后,从文本中反映的"多元性"分析作者消解"中心"后的重建意识.  相似文献   

11.
美国西部故事鼻祖布勒特·哈特的小说<扑克滩的弃儿>第一次把美国西部先民的艰苦生活和精神风貌写进文学作品中,为后来形成独立的美国民族文学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运用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从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文化、文学与权力政治的视角对作品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客现地认识小说.  相似文献   

12.
托尼&#183;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深入分析了美国黑人奴隶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奴隶制度对黑人的精神摧残。莫里森受到新历史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真实的历史须要用文字积极地再现而不是简单地记录。小说中,她虚构了奴隶制下一个杀婴母亲的生活经历,真实地描述了一个女奴的个人历史。作者希望能通过对这一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塑造填补美国黑人在奴隶制时期的历史空白,帮助美国黑人通过了解自己的历史而重新确定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13.
《历史系男生》是一部以喜剧为外衣以历史观的探讨为核心的校园话剧。在幽默搞笑的台词下,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底蕴,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风格迥异的历史图景。其中文学与历史的互动,对逸史奇闻的生动再现更是刷新了当代人的历史视野。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探讨《历史系男生》中所反映的历史观,旨在阐明新历史主义与当代文学的相通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新历史主义的"客观历史的主体化"、"权力关系"和"颠覆与抑制"等观点研究日裔美国作家约翰·冈田的《不不仔》。说明作者采用文本形式作为一种"话语实践",来讲述日裔社群自己的历史故事,冲破主流文化樊篱,打破沉默,争取权利。旨在重塑作为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的自我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5.
《纳洛斯》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佩特里创作的一部耐人寻味的"抗议"小说,是种族主义、女性主义与美国城市小说的完美结合。但是,由于内涵的复杂多元性以及对当时的敏感话题跨族裔婚恋的关注,该作被尘封直至近年才得到全新的评价与认识。从新历史主义的文学与历史的互文性角度出发,将《纳洛斯》中的跨族裔恋情放回其历史语境中去考察,挖掘该悲剧之根源,从而把握该小说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以及它对黑人文学作品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主义凸显文本与语境的互动关系,即“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同时也提出了文学文本“颠覆”与“遏制”的政治功能。细读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可以发现该小说体现了“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意识,哈代在小说中试图对社会的中心意识进行“颠覆”,但其在“颠覆”过程中却又受到历史语境的“遏制”。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新历史主义的颠覆、抑制、协和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波兰裔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首部作品《阿尔迈耶的愚蠢》彰显出的对帝国的爱憎,指出作品呈现帝国意识的颠覆与抑制的并置并最终导向协和,体现了康拉德对帝国情结的难舍。  相似文献   

18.
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研究瓦尔特·司各特的代表作《修墓老人》,从故事中各个角色所经历的种种遭遇入手,从分立于两个阵营的两位主角、拥护复辟的旧贵族、长老会的农民起义军、处于中间地带的底层人民等不同角度切入,研究他们在作品中的行为与命运,分析他们与时代背景的关联以及对时代的影响.探索并求证历史的必然性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行为对历史的促进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诞生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文化思潮的影响有关。当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当西方文化思潮对中国的影响力减弱的时候,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创作也渐渐疲软,一些有眼光的作家又重新探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库尔特.冯尼格特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其小说《五号屠场》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在新历史主义批评视阈中,《五号屠场》以虚构的模式即外星化的叙事立场解构了历史和虚构之间的二元对立;并以独特的个人化、主体化的历史视角切入,表现了在对历史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于理想人性与生存状态的期待与憧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