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城市家庭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甚至向后现代过渡的漩涡中,这对家庭结构、家庭伦理造成巨大冲击,家庭冲突不可避免地相伴而生。基于位育论,通过对城市家庭关系冲突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提出化解冲突,即构建和谐家庭关系的位育之道:个体—家庭层面上,家庭成员提高修养,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契洽;社区层面上,建立社区文化维系机制,加强家庭和谐文化建设;国家层面上,从意识形态、社会政策上为家庭提供价值引领和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无为而治的组织文化构建和谐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作为时代主题,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的研究。本文的论述集中于探讨如何将和谐理念运用于组织文化的建设中。文章在比较中西方“和谐”概念的基础上,以道家思想为主源,将“和谐”定义为,一种遵循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规律,适应外部与自身发展的要求,在其内部与外部均达到平衡的状态。进而以和谐维度为依据,将一个组织的和谐,定义在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大要素层面之上。基于组织文化与和谐维度的对应关系,文章通过对“无为而治”的管理模型及“无为而治”的光缆模型等理论模型的建立,论证了以“无为而治”的组织文化构建和谐组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作为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相关领域的趋势性探讨,本文将和谐思想注入组织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具备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梁希一生矢志富民强国,始终把“为国家消灭天灾,为人民增加财富”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其价值追求具有与时俱进、志存高远、关爱国计民生、主义信仰坚定等特点.梁希先生的价值追求与美丽“中国梦”高度契合的价值基础是对民富国强、民主、科学、法治的信仰和追求,并且两者追求的都不只是器物层面的繁荣富强,更是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的文明昌盛,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富民强国梦,是生态文明和人类文明殊途同归的民族复兴和永续发展梦.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正步人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存和生活境遇日益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问题。基于改善老年人生存境遇的追求,“孝”文化建设就成为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孝”文化建设乃老龄社会中和谐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意,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仍然需要“孝”文化作为维系情感的精神纽带,“以人为本”的代际和谐也需要“孝”文化的支撑。“孝”文化建设的不要误解或曲解或简单地肯定传统“孝”文化,用科学的态度和思维理解传统“孝”文化。在和谐文化背景下建设“孝”文化,要以“孝道派”与“孝治派”作为解读传统“孝”文化的一个落脚点.摈弃政治价值的专制和愚孝,抛弃迂腐陈旧的理念和繁文缛节,用西方“博爱”思想启发人们,“孝”文化不仅仅存在家庭伦理文化中,还可延伸至社会公德层面,从而在提倡平等、提倡正义的社会中扩展孝的影响范围,并使其得以可持续地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5.
关于和谐社会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伦理学的价值目标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六大特征完全一致,因而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学对策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公正”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因为“没有公正便没有道德”、“公正即和谐”,这是中外伦理学的古老命题;当代伦理学认为,社会和谐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前提,因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落实社会公正原则,追求效率与平等的最佳结合,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此,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旗帜,加强“三公教育”即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抓紧制度公正和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实现由传统的臣民文化向现代公民文化的转型———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各自具有丰富的法理内涵。“富强”“民主”是引领我国文化产业法制与公共文化服务法制建设的重要价值;“文明”“和谐”是引领我国文化遗产法制与精神文明法制建设的重要价值。我国文化立法需要考量“自由”“平等”等社会层面的多重价值,文化执法、司法则需要考虑“公正”“法治”等价值准则。承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基本价值的“爱国、敬业”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理念之“诚信、友善”,都需要通过文化法治建设内化为人民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作为文化立法的目的,其不同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则可根据文化法治的具体需要,确定其融入法律规范的表达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家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文化繁荣、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南通市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南通的新要求,以家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凝聚人心、鼓舞精神、提升广大城乡家庭的文明素质,以家庭的文明和谐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艰巨而复杂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这样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混乱状态.价值观体系的混乱和分裂必然导致行为失范和社会失序.要建设现代化的、文明的、和谐的公民社会,仅仅发展经济和为社会组织“松绑”是不够的,必须重建与之相应的价值观体系.为了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我们需要进行与公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启蒙”,在精神文化层面正本清源.以诚信为理性认知观前提,以平等尊重为道德价值观基础,以正义优先为经济价值观目标,以法治为社会价值观准则,从这些最基本的价值原则做起,逐渐树立现代公民意识,这是构建现代公民社会的必要基石.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大学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理论基础,用科学发展现作为其指导思想,确立“以师生为本”的大学文化建设模式,建立起以和谐为主题的大学文化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着力推进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新论断,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强调"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这些新观点、新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构理论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