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宪法学界多年以来一直都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制定过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但是,无论从权威机关确认的变迁形式,还是从程序、内容和名称来考察和分析,1975年,1978年和1982年三次大的宪法变迁,其性质都是修改宪法,而不是制定新的宪法.共和国宪法史上,只制定过一部宪法,而不是四部宪法,现行宪法是经过1982年修订的1954年宪法.我国每次修宪之前,都是由中共中央提出宪法修改的建议,这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宪法惯例,虽然在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它符合宪法精神和原则,因而是合宪的.为保障修宪程序的正当性和明确性,这一宪法惯例应当成文化,法治化.1954年制宪过程中移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宪法,在当时是一种必然选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其历史局限性也日益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2.
清末立宪以来,中国宪政走过了百余年历程,产生了十多部宪法与宪法性文件,反映了中国走向宪政与法治的艰辛与曲折。当代中国由于实行不同于西方法治国家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之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法治的涵义也不完全与西方法治原则相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宪法变迁,对法治原则的体现又可分为法治的蒙昧时期、萌芽与发展时期和法治地位稳固确立与法治内容进一步发展时期。法治因素的成长与快速进步主要发生在第三阶段。今后一个时期宪法所反映的法治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及宪法实施机制进步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3.
法国宪法变迁及宪政制度进化的历史过程彰显了革命与稳定交替的发展特征。梳理宪法变迁历史和总结宪政制度进化特征是分析解读建构法国宪政制度社会条件的基础,而对宪政制度进化的社会条件分析则为法国宪政建构的社会规律性启示的总结提供了实践分析经验。法国宪政制度进化的经验表明,宪法产生及宪政制度实现需要与一定的社会条件相互作用,革命的理想设计需要回归到理性的制度运行,宪政制度才能完成进化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宪法形成的因果链上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却不是根源性环节 ,近代资本主义宪法根源于发生在 1 6 - 1 9世纪的经济全球化运动 ,是在经济全球化运动诱发经济生活、社会结构以及观念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之后 ,以政治对抗、阶级妥协、利益平衡为途径发展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北非阿拉伯国家既有原法属殖民地,也有原英属殖民地,还有曾被英法都统治过的,其宪法变迁受西方宪法影响很大。北非阿拉伯国家的宪法变迁有各自的特点,却也有共同的地方。总的说来,其宪法变迁的内容主要是指宪法人权制度、宪法权力制衡制度以及宪法民主制度的变迁,既包括宪法的无形变迁也包括宪法的有形变迁。北非阿拉伯国家宪法变迁的总体趋势是,朝着复合宪法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和宪法实施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宪法监督实施等我国宪法和宪法实施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认识和梳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古代宪法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研究领域,然而古代宪法又是一个现代宪法的宝藏发源地。古代宪法概念变迁过程大致可从两个角度来看:首先,从纵向上,其经历了历史渐进的变化;其次,从横向上,还存在一个无法忽视的东西方比较,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应是中西比较。基于时代的不同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古代东西方宪法概念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意义。本文正是从这种纵横两方面的比较,追根溯源,来寻找东西方古代宪法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差异,从而为解读现代宪法的正式含义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宪法化的刑事程序人权,其享有主体是一国之内的每个人;其权利内容主要包括无罪推定权、不受非法强制处分权、不受强迫自证其罪权、保释权、公正审判权等;其价值在于防止刑事程序权力的滥用。此外,宪法刑事程序人权与实体人权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宪法基本人权体系。  相似文献   

9.
宪法变迁是为了弥补社会实际与宪法规范之间的缝隙而产生的,它不同于宪法修改、宪法解释和违宪,宪法变迁属于一种具有法效力的客观事实,由此,宪法变迁必须接受法内在价值的评价。这也产生了宪法变迁的界限。宪法变迁不能违反宪法价值而导致违宪的结果,同时,宪法变迁在宪法文本的解释空间内进行,反之,应通过修宪来解决社会实际与宪法规范之间的落差。  相似文献   

10.
哈耶克的宪法理论触及法治、民主与国家诸多方面的重大问题,他认为民主政治和国家政治都能够而且应该化约为法律之治,其揭示的宪法新模式即三权五层的构架结构可以解决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突出的原创性价值,但其观点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盲点。按照哈耶克的制度设置果真能够解决现代社会的积弊吗?其国家主权的观点是需要质疑的。同时,哈耶克的宪法理论及其内在的问题对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来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审慎、合理地吸取西方理论家们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刑事司法中实现被害人利益的保护与犯罪人回归社会两大目标已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政策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不可否认,将和解适用于刑事司法领域,这在我国当前还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在法理上尚未完全厘清,在实务中也存在一定障碍。文章以刑事诉讼习惯法为视角,运用比较法和案例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现行刑事司法中的刑事和解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刑事和解与西方"修复式司法"之关系问题、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的现实功能之评判以及其未来立法走向之规划问题进行了详实而深入的探究,以期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二难推理的三个理论问题:一是构成式和破坏式的内涵界定问题;二是构成式和破坏式的等值转换问题;三是选言前提的种类问题。深入研究这三个理论问题。在不断完善二难推理理论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公共行政学、行政法学和教育学等理论为基础,对教育行政执法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析。在此基础上,对教育行政执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对教育行政执法概念作了新的界定,对教育行政执法行为进行了新的分类,对教育行政执法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归纳。  相似文献   

14.
论双声符字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声符字是指由音同或音近的两个声符构成的字,包括两个部件都只表音而不表义的纯双声符字和一个或两个部件都兼义的双声符字。其逐渐增多是汉字音化趋势的必然结果。双声符字的来源主要有:"造字之初就是双声符字"、"在只表读音的假借字上累加声符而成"、"在表意初文上再添加声符,原来的表意初文也表音"、"在造字时有意选用一个构件即充当意符又作声符"、"两个音义均相同或相近的构件组成一个双声符字"、"由于语音的变化而形成的双声符字"、"方言字"、"讹变、饰笔、类化等原因形成的双声符字"等八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逻辑规律的正确理解与把握 ,涉及对人们逻辑精神的培养 ;然而 ,现行教材对逻辑规律的一些问题并未准确阐述 ,甚至是模糊的。从逻辑的学科性质及普通逻辑的特点考察 ,逻辑规律规范的对象是思维形式 ,而不是思维内容 ;非形式谬误是在内涵语境前提下言说的 ;从逻辑抽象与规律要求的角度看 ,逻辑规律的公式表示是合理的 ,并非不完善。  相似文献   

16.
认为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是现代企业理论中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之间的契约理论、代理理论中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导致委托人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的理论;实施股票期权对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治理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减少企业现金支出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股票期权制的实施范围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性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股票期权的授予者应是企业经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7.
民主是什么?--关于西方民主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政体及其理论的讨论,是西方思想史上少数几个历久弥新的传统论域之一."公开、自由和公平的选举"是理论和政治评论界据以确认"民主"的通行标准.但在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中,这一标准往往因为西方背景的缺失而失去其有效性.更根本的问题在于,在"民主"的"人民统治"这一本义之中,隐藏着"谁"是人民,以及由此而来的"谁"统治和统治"谁"等一系列问题.在讨论"民主"必然要涉及的"民主"与"自由"、"平等"的关系问题之中,左、右两派的长时间对垒,也总是发生在"人民"是"谁"未曾厘清,因而误置先验层面问题与经验层面问题的一系列混乱背后.而这种混乱与西方思想史上将先验形式与经验内容截然两分的思想传统紧密相关.在历史经验中与我们遭遇的"人民",总是持有某种先验形式或逻辑形式,其"身份"或"人格"具有某种普遍有效性的"人民".因此,"人民"之得以认定,是以"人民"的方式如此行事得以可能的逻辑形式为据,并非以经验层面可获确认的"大多数"或"全体"为据.经验层面的"少数"、"多数"或"全体"既可能代表"公共利益"、"公意",也可能代表"私人利益"和"私意".只是在人们据以表示其意愿的逻辑形式处,"公意"、"私意"或"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才得以区分.而"公共事务"以"多数"决定,不过是在说,在某事当前处,"多数"的意愿可能是对于有关全民的某事而言更好的选择,但这决不同时意味着只有这种可能更好的选择代表"公意"或"公共利益",票数不够多的其余选择在此表达的是某种"私意"或"私人利益".如果"少数"和"多数"在此都是基于其普遍有效的公民身份并且是在为与此身份有关的某种事项作出选择,那么,所有这些不同的意愿都在表达"公意"和"公共利益".唯一不同的是,所有人都同意在不得不作出选择的时刻,他们选择"大多数"的意愿来作为大家有关某事的共同意愿.如果我们清楚地区分了与"自由、平等、民主"有关的经验层面的问题和先验层面的问题,我们将可能更清楚地界定"民主是什么",也将可以更清楚地懂得"自由、民主、平等"不过是对普遍有效的人格形式的不同表述形式,相互之间在根本上不可能有不能融贯和互洽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开展少数民族哲学研究,是民族学和民族问题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少数民族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追问"。本文从"生存论"的哲学观出发,探究"少数民族哲学"的"自我理解",揭示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区域开发的思想和理论论述了对西部开发的若干认识 ,提出了非均衡发展、增长极培育、体制创新的论点及其基本对策。认为西部开发应针对区域资源空间的差异性 ,在时间上采用先后发展步骤 ,重点开发 ;通过运行体制的不断创新以保证区域开发的顺利进行 ;开发中应着重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教育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词源学角度探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以及当代人对诚信的认识.关于诚信的理论还存在争议,非理性选择模型将诚信视为为减少交往复杂性而采取的一种冒险行为;理性选择模型则认为它是一种基于认知上的理性算计.诚信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人格特质,个体作出诚信行为还受交往对象、情境特点等诸多因素影响.未来的研究应结合我国文化来考察诚信的概念结构、建立过程以及在促进人际和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