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工作中的细节,让他发现了环保商机,并20年如一日地从事环保事业。现年44岁的张维仰从个体经营起步,终使他的"东江环保"成为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环保企业,他个人则位列"胡润百富榜"。他以他的眼光、创新、诚信和责任心,书写着他"有益于这个地球"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2.
正前不久,公司新来一位企划。这人衣着得体,举止优雅,浑身透露着一股浓厚的书卷气质。更重要的是,他有着大型企业工作的履历背景。之前,他所任职的那家单位,是我们这个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因此,其一来便深得我们公司同仁的青睐,甚至仰慕。可随着对他逐渐了解,我们却很遗憾地发现他这人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便是喜欢提他的"当年勇"。无论是跟他闲聊,还是讨论工作,他都会有意无意地拿他的"过去"说事。其口头禅便是:"以前我们公  相似文献   

3.
今年27岁的陈先兵来自四川南充.2013年,大学毕业的他前往山东烟台发展,成为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很多人看来,他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有一个清晰可见的好前程.然而,仅过了两年,他就放弃了这份有着光环的工作,毅然辞职回成都和好友一同创业. 他说"别人的成功没办法复制,我希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说"一个人需要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奋斗",他说"不要在利益面前考验友情",他还说"要从错误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4.
叶锦福生长于一个"有着难以想像的困苦"的家庭之中.他从赤贫里白手起家,如今他的广东星达集团资产数十亿元.没有特别技能,也没有任何凭借的他,何以成功?他说:"成功就在心念间."他所说的"心念",有着心态、念想、理念等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5.
时下,厂长(经理)对经营自主权的呼声日增。要求离开"妈妈的怀抱",实行"自主经营",无疑是积极的态度。问题是,有了经营自主权,无自主的时间,没落实的功夫,经营自主权仍然是"水中浮萍",这有违改革初衷。我的邻居就是一位国有企业厂长。他告诉我:他难有"时间自主权",上级找他汇报,下级向他报告,部门检查要他接待,各种会议要他参加,"钟表很难走着自己的时间"。他埋怨:"没有时间自主权,何以落实经营自主权"!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一位守诺如金的商人,20余年从不拖欠农民工工资;他与哥哥冒风迎雪生死接力送薪,被称为"信义兄弟";他将社会各界捐赠悉数捐出设立基金会,倾情帮助困难农民工;他的义举在中华大地广为传扬,曾当选"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就是来自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建筑商孙东林。  相似文献   

7.
说起申怡飞,在当今世界5G研究领域可谓大名鼎鼎,各国电信巨头做梦都想把他"挖"过来。他15岁考上东南大学"少年班",19岁获得全球顶级的论文奖,21岁读博士。他带领团队研究出的5G技术中最重要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被写入世界5G行业标准,使中国成了真正意义上通信基础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他受理发明的3项专利对欧美企业筑起严格的技术壁垒,间接促使中国的5G计划提前1年落地!2019年,随着中国5G元年开启,他更加引人注目。这位"科技大牛"是如何走出"开挂人生"的?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少年英雄壮志报国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王丽 《劳动世界》2020,(1):54-55
一名"80后"理工男,放弃翻译工作回乡创业,带领母亲和一帮农村妇女织毛衣卖。走过事业的低谷后,他最终带领乡亲们"织"出了惊人财富。在抖音一个月,"毛衣哥"就拥有了百万粉丝,2019年还被请上了央视舞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不设限,才有无限可能!不当翻译,孝心理工男返乡织毛衣"80后"潘锐彬,出生在广东汕头市隆都镇福洋村。在他的童年记忆中,勤劳的妈妈除了和父亲一起种水稻,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做女工,他是当地著名的巧手"织娘"。  相似文献   

9.
李蕊娟 《劳动世界》2020,(10):30-31
疫情期间,武汉快递小哥汪勇火了。近日他被顺丰破格提拔三级,直升为分公司经理,并"火线"入党;国家邮政局授予他"最美快递员"特别奖,并号召全行业向汪勇学习;《人民日报》称他是"生命摆渡人"。汪勇火箭式升职的背后,隐藏着一串令人感动落泪的抗疫故事……白衣战士有难,快递小哥挺身而出汪勇今年35岁,在武汉"封城"之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顺丰快递员。工作之余,汪勇还开网约车贴补家用。  相似文献   

10.
正他是一个孤寡老人,也是一个"五保"户,已经92岁高龄,依然在捐资助学。他每天起早贪黑,拾荒不掇,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拼命攒钱,捐助贫寒学子。渐渐,他捐资助学规模一天天扩大,受捐人数达到100多人。他寄出的一叠叠汇款,温暖着众多贫寒学子之心;他以风烛残年之躯体,书写了人间至爱真情。他叫刘盛兰。开始资助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11.
8年前,胡开伦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和很多刚踏出校门的年轻人一样,他向往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一心要去"北上广"闯天下.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棒喝,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他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上海警备区干休所,生活着那么一个被人尊称为"铁人"的老院士。今年86岁高龄的他不像其他离退休老人一样专注于湖边垂钓养生,也从不去公园打牌下棋娱乐,而常常背着半箱子药飞往内地的一家研究所,埋头于核物理研究的世界中。他就是,我国唯一一位离休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核物理学家。中共中央组织部也授予他"全国先进老干部"的光荣称号,这位尊敬的老人名字叫乔登江。  相似文献   

13.
曾锋同志现任成都市饮食公司龙抄手餐厅特二级中式烹饪师。他自1983年考入四川省饮食技工学校中式烹饪川菜专业,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以后,他在成都市饮食公司"荣乐园"、"龙抄手"餐厅的烹饪岗位上工作了11个春秋。由于他克服了当厨工不光彩的旧观念,安心饮食服务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勤学苦练,钻研烹饪技艺,使他在继承川菜传统的基础上,善于创新。近年来,他推出的创新菜肴有20多种,其中创新菜肴"大千鱼面"、"孔雀鳗鱼"荣获第三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个人热菜"银牌"奖励。在这届烹饪大赛团体赛中,成都市饮食公司龙抄手代表队,代表四川省和成都市参赛,曾锋是团体赛参赛主力队员之一。这次比赛在全国强手如林,以最高的烹饪技艺进行较量中,成都市的烹饪"蜀珍展台",以它独特的地方风彩,荣获团体赛"金奖"。以后,曾锋同志还  相似文献   

14.
李杰  杨铭 《劳动世界》2020,(1):41-41
作为一名"90"后企业家,倪赫总经理沉稳中不乏朝气,目光锐利、做事果断、雷厉风行,举手投足间,总是透着军人的那股利索劲儿。也许是当过兵的缘故,他总喜欢把创业比作跑步,这正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的那句话:"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创业就像长跑比赛,即使起步时跌倒了,只要能爬起来,就不耽误后面加速、领跑。"2012年12月,退役返乡等待政府安置期间,闲不住的倪赫跟3个小伙伴合伙开起了一家桌游店,因为经营不善,不到半年就"关门大吉"。亲朋好友都说他没有经商天赋,劝他安下心来接受政府安置。于是,2013年他被安置到吉林市纪委工作。  相似文献   

15.
欣阳 《劳动世界》2016,(28):70-71
陈佩斯是笑星,他有一万种办法让你喷饭,可如今他不再演小品逗观众,他迷上了创作. 16年来,这个"开心果"看透的很多:虚伪、贪婪、急功近利.世界在变,陈佩斯也在变,这位笑容洋溢的"明星",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感悟,可能深不可测.  相似文献   

16.
一身蓝色工作服,面戴口罩,穿梭在制药车间里,提取、煎煮、拆洗,手脚麻利如"精灵"般活跃在生产第一线.他是施玉洪,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提取车间的一名普通员工. 2月1日,对于施玉洪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那天,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的他,来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的荣誉证书.  相似文献   

17.
正风靡全球的《水果忍者》游戏,令亿万玩家爱不释手,清华IT男贾冉却从中"切"出一个大商机。2010年,他辞去年薪30万元的工作,独创果酷网,针对北京白领做起了"鲜果切"的生意。如今,他已凭借上千万的年销售额,成为国内最大的"鲜切水果王",连众多品牌4S店和多家大型网络公司都是其铁杆客户!那么,这位"80后"是怎样"切"出财富人生的呢?不当淘宝金领,清华硕士辞职卖水果嘴角微翘,贝齿如雪,一双含笑的小眼睛……1983年出生的贾冉,是一个颇具韩国明星范儿的北京小伙子。2005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他考入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都在这里的,孩子们都叫我'蝙蝠侠'!" 最近,浙江杭州一位退休爷爷火了!5年来,他靠着夜里捡垃圾,资助贫困儿童读完大学.他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暗淡的路灯照射下,老人的身影模糊不清,每晚十点,他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黑夜里,他是最暖的"星" 他叫王坤森,是浙江杭州一名退休老教师,今年已经85岁.对身子骨还算硬朗的他来说,每天晚上10点才算一天生活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在朋友圈疯转的"世界十大10亿美金80后富豪"排行榜中,出现了一位来自杭州名叫王麒诚的年轻人。可能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他,但在创业界,他绝对是明星级的人物。大学时代靠代理销售光纤收发器起家,毕业后创立汉鼎股份,仅十年时间公司就成功上市。现在,他和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碧桂园副董事长杨惠妍、聚美优品CEO陈欧等一起,被称为"世界十大10亿美金80后富豪"。  相似文献   

20.
吴作 《劳动世界》2017,(28):36-37
1993年,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放羊娃"王召明考进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王召明家里很穷,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利用课余时间蹬三轮车卖花.花是赊的,三轮是租的.从草原上的"放羊娃"到城市里的"卖花郎",他还折腾出了一点名堂.1997年大学毕业时,王召明在呼和浩特市已拥有三家花店.上大学前梦寐以求的"铁饭碗",对他没有任何吸引力了.王召明没有服从分配进政府机关工作,而是大力发展自己种花、卖花的"芳香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