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拟人化批评是中国古代书法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反映了一种传统的艺术观念,即把人的生命形式作为艺术结构形式的一种象征。古代书法批评中人的生命形式分为“形而上”的身体构造、外貌形态与“形而下”的精神气韵两大部分,与此对应的书法结构同样也可以分成这样的两大部分,可谓是一种人与艺术的异形同构。在拟人化批评中,作为书法对照的人,可以说从筋骨血肉到神韵品格都渗入到书法批评的隐喻体系,进而成为一种艺术直观生命的体悟对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开端于孔子,至章学诚而走向终结.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古代史学批评逐渐形成了一套反映自己特质的基本范畴、批评形式和主要标尺.把握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范畴与标尺,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美术批评所使用的概念范畴不同于西方美术批评中的模仿、空间、再现、表现、抽象等术语,中国批评家在进行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批评实践中,产生和运用诸如象、意、形、神等基本概念,探索这些概念的内在意义及将其转换到当代艺术批评中,是建立中国本土美术批评学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敦煌佛教艺术的题材内容的选择、表意方式以及美学特征等方面入手,对敦煌古代工匠与佛教艺术的民间性等相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敦煌艺术以佛经为依据,以现实生活为素材,经过"万类由心"的营构过程,创造了神人结合的形象和宗教幻想境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风貌和独特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古代书法、绘画、音乐及园林、雕塑等艺术都很注重"空白"的妙用。艺术空白使艺术画面具有丰富的启发性、暗示性,从而为欣赏者的想象和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中国古代文论中虽未明确提出过"空白"这一概念,但诸多有关文学创作、批评的言论的确都言中了空白的无限蕴藉。本文将以宋词这种特殊的抒情诗体为例,由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虚和实的关系入手,讨论词境中"空白"的创造与实现。  相似文献   

6.
小说专论是最具近现代色彩的小说批评方式,从形式上看,小说专论的理论导向性,超越了散论的即兴鉴赏的批评模式,突破了评点和序跋营构的传统小说批评框架。小说专论的理性品格,刷新了新小说家的批评视野,加重了近代小说批评的科学色彩和理性因子,揭开了中国小说批评的新页。  相似文献   

7.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中国古代文论中虽未明确提出过“空白”这一概念,但诸多有关文学创作、批评的言论的确都言中了空白的无限蕴藉。艺术空白使艺术画面具有丰富的启发性、暗示性,从而为欣赏者的想象和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以词这种特殊的抒情诗体为例,阐述虚实相生在空白空间的重要作用,讨论词境中“空白”的创造与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理论是中国古代空间叙事理论遗产,评点家把自己的批评眼光落在叙事中的空间意味和空间功能上,关注空间问题,以空间为评点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梳理空间叙事理论概念,对此进行整合与比较辨析。空间叙事与时间叙事共存于文本之中,它们的关系表现为时间的形态化、空间化。古代小说评点的空间叙事理论非常丰富,也非常突出,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遗产清理,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代评点的空间叙事理论,与西方重视时间的叙事理论相对话。  相似文献   

9.
研究老庄思想,人们大多从老庄哲学对中国艺术之影响切入,或延伸为文学观念的讨论。由于老庄诗学是理性思维,注重理论批评,不同于孔子式的实际批评,所以,人们很少论及《老子》、《庄子》与中国古代诗学及艺术理论的关系。文章从道家文化的角度,研究老庄诗学思想的核心,它主要表现为倡导诗学艺术的自然性、形象性、抒情性与含蓄性。  相似文献   

10.
试探“空白”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渊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古代书法、绘画、音乐及园林、雕塑等艺术都很注重"空白"的妙用.艺术空白使艺术画面具有丰富的启发性、暗示性,从而为欣赏者的想象和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中国古代文论中虽未明确提出过"空白"这一概念,但诸多有关文学创作、批评的言论的确都言中了空白的无限蕴藉.本文试探寻"空白"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渊源,展现其发展脉络,力图为.空白"理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审美意义做一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书信是古代文学批评常用的文体。现代书信体批评不再像古代那样囿于相对较为纯粹的学术领域,具有公共性、趋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报刊传媒和普通民众的参予使书信体批评获得了更多的公共空间。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革命论到30年代的左翼文学论再到40年代的抗战文艺论,书信批评一直跟踪时代热点。发达的现代邮路为中外学术交流架设了畅通的桥梁,以书信的形式与国外学者展开文艺研究也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线”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多重审美特性,本文从情感性、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民族性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认为正是这些审美特征使中国古代艺术之“线”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论诗诗”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诗性批评文体,这种批评文体由于借用诗的文体形式和比兴象征等艺术表现方法来品评诗人诗作,因而在点破诗学要妙、总结诗学规律的同时,具有浓郁的诗性意味。但是,从根本上决定“论诗诗”之诗性特质的则是诗论家有意择取的与逻辑推论、抽象言说相悖的直觉象征型思维方式。“论诗诗”的形成,从客观上看,是中国古代批评文体之“文学”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使然;从主观上看,则是中国古代诗评家一身二任的特殊身分所致。在理论界普遍不满中国文论“失语”的今天,“论诗诗”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诗性批评文体理应经过更新和重铸而整合到我们当今的文学批评体系中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绘画独立形式的形成、民族风格的产生及绘画创作的长足进展 ,提出了新的理论方面的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便产生了论画文章。它的功绩在于把绘画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 ,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领域 ;把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进行完整的认识总结;促进了中国美术批评的发展 ,为后代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史料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创作应该引入主题学的方法与原则来阐释。就鲁迅的乡土创作而言 ,他以乡土环境的空间定位、意象营构的对比模式与意义结构的双声对话等艺术创造为 2 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叙事范式 ,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学乡土主题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16.
影视艺术批评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影视艺术需要批评,它是影视艺术整个生存与发展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与作用,科学地设计并实施多元化的批评形式,对影视受众和影视批评家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文章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影视艺术批评的功能与效应、影视艺术批评的主要类型及影视批评主体的素质,试图以此构建一个影视艺术批评的可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戏曲序跋体批评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的一种重要批评体式。建国后关于中国戏曲序跋体批评的研究主要有单篇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几种形式。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文献整理、戏曲序跋的功用、戏曲序跋的理论价值评判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远”作为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在审美空间上表现为三个维度,分别为空间之远、时间之远和哲思之远.中国古代词作中“远”范畴的审美内涵,超越时空的距离,由“眼中之远”升华为“意中之远”,最终指向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是对艺术价值和生命真谛的超越性指引.  相似文献   

19.
庾信批评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此后代不乏出,形成了体系,此一体系又因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或批评者大体体现为宇文逌的肇始、隋唐学者文人对庾信的毁与誉、两宋庾信批评的平静状态、金代的庾信批评、明代双向度的庾信批评、清代庾信批评的阶段性,以及现、当代庾信批评对古代的“重复”几个段落。历代庾信批评明显地展示出两条纵线平行前进的图案。即自宇文逌之后,对庾信批评基本是沿着隋唐开始的毁与誉两条线上平行推进。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是传统文化的政治伦理性人格标准及“文如其人”的文学批评模式所致;第二,与中国古代传统重实尚用的文学价值观有密切关系;第三,与中国古代传统以艺术直感体认为主的文学批评方法,以及因此导致的文学批评之笼统性、模糊性特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儒学艺术批评观,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特别是对人物画的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曹植、谢赫、张彦远等人在绘画批评中都十分重视兴成教化的道德伦理作用,形成中国美术批评中的儒家传统精神。而中国古代壁画、卷轴人物画多有表现功勋英雄、帝王将相和令妃顺后、贞妇孝女的形象,这一方面促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绘画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