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简述《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研讨会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学术的使命与中国学者的时代担当、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新发展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聚焦“学术何以可为”与“学者如何表达”,为进一步回答人类文明应当如何自处的“时代之问”与学者应当如何介入时代变革的“学术之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成都社会科学中的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由古代蜀学发展而来,源远流长,一向具有传统的学科优势。20世纪初年以来,随着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方法和学科门类的引进,逐渐形成现代成都社会科学。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成都人才荟萃,社会科学兴盛一时。1949年以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对成都社会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文革”时期极左思潮的干扰和破坏之后,成都社会科学在改革开放时代迎来发展的高峰。社会科学的科学建设得到空前发展,学术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成都社会科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继承了蜀学兼收并蓄的传统,关注民生和成都的社会现实,注重应用性研究,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较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青年学者是学术发展的未来,武汉大学的未来在于青年学者。为了面向未来,推动青年学者的群体性成长,涵育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学术中坚,培育珞珈新人、激励学术创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其中包括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通过这三次论战基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界限,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从而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挽救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当时的青年人出于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起民族解放和独立的社会责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今天,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应谈将“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五四”精神内化为自身强烈的责任意识,并以责任意识为理念,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6.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既是开展百家争鸣、进行学术创新的平台,又是建设强大凝聚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的重要阵地。在"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下,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问题上,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如果没有"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就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设成效。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就必须突显所刊研究成果学术的真理性和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报要担负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政治使命,就必须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由 “普通刊物”发展为全国的“金字招牌”,与读者密不可分。《新青年》同人对“新青年”的营造,使其影响从上海、北京等中心场域扩展至全国,促进了《新青年》的大众化,引起了地方的再阐释与回响。通过《新青年》同人与读者之间构建的社会交往网络,《新青年》在读者的阅读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革命”“反孔”“马克思主义”等概念在青年中的传播,促进了“青年”意识的觉醒,进而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社会群体——“五四青年”。《新青年》与读者之间的社会交往建构了新型的“阅读大众”,构成时代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五四”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结束了旧文学的时代,开创了新文学的纪元。“五四”新文学的发軔,当然首先是基于它特定的社会环境,也同外来思潮(从启蒙主义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可分离,但从民族渊源上说,它还有更  相似文献   

9.
弘扬“五四”精神 ,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当代青年继承“五四”精神 ,就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大旗 ,为振兴中华民族 ,贡献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10.
“经世致用”思潮与二十世纪古代小说研究的文化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的古代小说研究是在“经世致用”和文化──学术两大思潮的作用下进行的,文化一学术思潮出现于“五四”与“新时期”,构成了本世纪文化-小说研究的两大高峰,经世致用思潮风涌了近八十年成为贯穿两个高峰的主线。它将学术的多元扳向单元,将学术文化拉向政治实用,最终走向学术消融于政治的死胡同。经世致用思潮的流变及其政治-小说研究可分四个阶段有五大教训,“实用理性”是产生上述现象的文化根源。还原与阐释是这一学科参与当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课堂教育、论著出版、新闻报道是实现上述参与的主要途径,而还原的无止境与…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邓正来的主要学术旨向和贡献为基本论据,阐述如下观点:西方社会科学,是源于西方社会又自洽于它的社会科学,与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近现代以来从西方社会科学到中国社会科学的运动和制度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明显问题,即作为群体的中国知识分子以“集体性不意识”和“前反思性接受”的方式,对西方的“现代化范式”进行“移植”,导致了中国社会科学的总体性范式危机,扼杀了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建构的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应遵循什么样的路径,如何实现邓正来以建构“依据中国、走向世界”为学术定位的思想,是赋予超越于学派、阅历和研究旨趣之差别的中国知识分子“殊途同归”的、艰辛漫长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国家利益出发进行了民族主义的政治文化转向,在这一背景下,延安开展了文艺“民族形式”运动。对“五四”新文艺重新评价成为“民族形式”论争的焦点,是形成文艺“民族形式”论争思潮的关键因素。对“五四”新文学重新评价的深层根源在于中国文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的先天悖论,在于文学所属意识形态发生转变的政治历史需求。  相似文献   

13.
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堪称邓正来先生的“终身关怀”.他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的思想,同时强调国内向度的学术规范化和国际向度自主于“西方文化霸权”,并遵循这一思想推进自己关于“中国社会秩序之正当性和可欲性”的学术研究,及作为学术组织者对学术刊物、学术平台、学术机构、学术丛书和学术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现时中国社会科学出现的基于“科学化”的学术国际化趋向及“智库化”趋向,彰显了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回应这些问题既要超越邓正来的相关思想,亦是对其历史贡献的学术承认.  相似文献   

14.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简称“两课”)教学与教师的人文知识修养有密切关系。因为“两课”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学科内容上具有内在联系 ,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利于揭示科学理论的真正内涵 ,能使“两课”教学更深刻、更生动。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两课”教师下大力气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 ,要让教师学会正确地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改进“两课”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伟大的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前夕,我院召开了以“‘五四’精神与中国现代化”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师生和校友近五十人。在热烈的气氛中,与会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了一些别有见地和发人深思的观点。现将讨论会的发言综述如下。 一、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与探究 哲学系硕士生周勤勤认为,“五四”精神是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声和要求,把握  相似文献   

16.
由图书馆和科研处联合举办的“中华女子学院学术沙龙”第三期活动于2006年4月20日下午在学院三层会议室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是:“平等与差异的双重建构———五四妇女解放思潮的研究报告”。主讲人是学院女性学系韩贺南教授。作为女性学专家,她介绍了撰写《平等与差异的双重建构———五四妇女解放思潮的研究报告》一书的整个研究写作过程,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在五四时期这个大背景下呈现出来的各种思潮。畅谈了撰写整个研究报告中的心得和体会。她的演讲内容丰富详实、信息量大。当演讲结束后,还与听众进…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连续三次就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表重要讲话的一年,也正是江泽民同志全面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年。因此,必须把他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论断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联系起来考察。只有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才能真正理解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深刻内涵。作者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共同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维护和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论断。  相似文献   

18.
深入挖掘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会发现五四青年身上有明显的斗争精神,他们敢于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作斗争,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五四青年的斗争精神对后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曾在历史中闪耀光芒的五四青年斗争精神,如今仍有其深刻的当代价值,传承五四青年斗争精神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学报在社会科学理论战线上是一支充满生机的力量,历来以阵容强大、学风严谨、水准较高著称。在社科战线的若干领域曾经做出了大量开拓性的贡献。填补了许多空白缺漏,对我国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学术理论界向来享有较高声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学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目前已达400多家,每年发表论文近3万篇。学报的理论成果、学术信息对于繁荣学术,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深入进行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形势发展是健康的,但是,在这大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代初的“收回教育权运动”,是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推动下,由知识界人士发动、青年学生特别是教会大学的学生为主要力量的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爱国运动,其特点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影响和领导下的刊物的导向下。它一方面反对帝国主义教会学校的宗教奴化教育,体现了反帝爱国精神;另一方面它又坚持反对盲目排外,拒绝了“一律取缔、尽数关闭教会学校”的封闭性主张,将反对帝国主义宗教奴化教育与崇尚科学二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鲜明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为我国教育近代化进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