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中国女权思想史上,王妙如是一个不应被遗忘的名字。小说《女狱花》在晚清取资西方、奉“天赋人权”为女权理论圭臬之际,以佛教的“男女同尊,究竟平等”为理论根基,同时糅合大乘佛教“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道”精神,秉持一种极致的女性本位立场。王妙如女权反抗的基点是一种源于性别本能的“正当防卫”,而非拯救民族国家,从而溢出晚清女权论述的国族主义框架。她以惊人的洞见,建构起女权思想的三重结构体系,追求女性身心健康,致力于塑造和谐平等的新型两性关系,具有独到的理论性和明确的实操性。在中国女权思想的发生期,王妙如是一位不能忽略的女权先驱。  相似文献   

2.
<女狱花>是晚清小说界具有女权意识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沙雪梅、许平权等形象不仅揭示了当时女子的不幸与痛苦生活,而且表现了王妙如对妇女解放的独特主张,反映了晚清女性观的新交和先进女性的精神追求,寄托了作者对女性及两性关系的理想.它具有不可忽视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权思想的萌动始于晚清女子教育。清末教会女学的肇起启蒙了中国女权思想;国人自办女子教育尤其是爱国女学为提倡女权,主张男女平等作出了贡献;《奏定女子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女子有了合法的受教育权;清末女子留学教育助推了中国女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各种女权运动的宣传使女权思想付诸行动:走出闺门,走向自立。  相似文献   

4.
在自由民权运动风潮的激烈鼓荡中,岸田俊子、景山英子、清水丰子等女性逐渐觉醒,走出家庭,迈开步伐与男子一同关心并参与政治,投身于民权运动的大潮中。在与政治的初步交涉中,她们由“贤女”变身为“女杰”,从不同的角度抨击男尊女卑之陋俗,主张男女平等,伸张女权,并对男权进行了严厉批判。她们通过树立国家观念开始参与到公共领域,并首次与国家有了直接关系,开始走进了整编中的国民行列,并意图在她们的女权论述中重新设定新的身份与构建新的社会性别秩序。她们通过自由民权运动获得了宣扬女权思想的场域,虽然未能实现女权的伸张,但她们的活动是近代日本女性觉醒的标志,在近代女性解放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杰出的思想家都与佛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研究近代佛学和它的著名代表人物,应当是近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方面。被日本学者誉为“中国佛教的中兴之祖”的杨文会,就曾经对晚清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正如梁启超所指出的:“晚清所谓新学家,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会”所以,了解杨文会的事迹和他的佛学思想,对剖析当时思想界的变化,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清泽满之(1863.6.26—1903.6.6),是日本近代思想史中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和宗教哲学家。以他为首进行的反对封建教团和教学体制的宗门改革,在日本佛教运动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日本近代宗教史上有名的“精神主义”则是由他主办的佛教杂志《精神界》而得名。同时,他通过主体“体验”建立起来的宗教哲学,在日本近代思想史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无论是从佛教史还是从思想史角度来看,研究清泽满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清泽满之的佛教思想和宗教哲学做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女狱花》《黄绣球》是晚清新女性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对女性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塑造了许平权、黄绣球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女豪杰形象,蕴涵着很高的审美价值,表现了晚清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女性意识与思想观念的崭新变化。新女性形象及其意识的出现,是一定的文学传统、文化背景及其民族心理的积淀和启迪,也是作家思想观念与创作动机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作为晚清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女子教育思想经历了一个由禁止女学到开放女禁的转变过程,他推动了《女子官学章程》与《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出台,并且身体力行,亲自创办和鼓励民间开办了一批女子学校、女子师范学堂,确立了女子教育的合法地位,促使了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初步觉醒,为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当代中国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陈志群是晚清妇女报刊界贡献最大的一个报刊创办者,他先后主编与创办《女子世界》(续办)、《神州女报》,和《女报》。《女子世界》思想激进,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融为一体,民族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神州女报》是为了纪念秋瑾而创办,因此大量刊登秋瑾被杀一案及秋瑾的作品,同时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联系起来。《女报》是《神州女报》的继续,为了能较长时间办下去,不直接谈反清革命,主要内容集中在女学、女权、改良旧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晚清民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与佛教危机、近代佛教的僧团制度、佛教组织、佛教教育等新内容与时代特色、近代佛教所面临的新旧之争、僧俗之争等问题以及佛教与中国近代社会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通过对近代佛教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近代佛教的主要内容、时代特色,可以更好地厘清中国佛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湖南“二王”与近代湖南书院改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闿运与王先谦在近代史上并称湖南“二王,”他们都与湖南书院改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王闿运不认同西式学堂教育,主张在传统书院教育体制之内改善书院教育,船山书院在其主掌之下至1915年方改为学堂;王先谦接受了西式学堂体制,但其坚守学堂不能离“道”而行,在湖南书院改制中呈现出双重趋向。“二王”与湖南书院改制的关系,透射出传统型知识分子在晚清变局中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取代80年代的“文化热”悄然升温,保守主义在经历了激进主义的狂风暴雨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温馨岁月。随着保守主义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的重新凸现,大陆学人们开始回眸、反思与检讨近代以来的保守主义。在此之前,港台与海外学者已注意到近代中国保守主义思潮的探讨,重要成果如傅乐诗的《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艾恺的《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国学热”出现之后,大陆学者探讨保守主义思潮的论著则有喻大华的《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胡逢祥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  相似文献   

13.
“真如熏习”概念出现于《大乘起信论》,在近代唯识学复兴运动中,围绕这一概念能否成立,支那内学院的欧阳渐、王恩洋与太虚法师之间曾发生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性宗”“相宗”之争在近代的延续,彰显了双方对于唯识学与《大乘起信论》如来藏思想的不同立场。太虚的“真如熏习”观体现了圆融开放的佛教观,对我们思考中国佛教的思想特质和佛教中国化的内在逻辑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4.
《已亥杂诗》与龚自珍的佛教思想齐文榜龚自珍是矗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思想家和文学家。作为思想家的龚自珍,梁启超先生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对其有很高的评价,以为“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然而正是这位近代史上首先倡导“思想解放”的先驱者,对于...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1792—184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自称平生功业在于“但开风气不为师”(《巳亥杂诗》),梁启超亦称其“察微之识,举世莫能及也”(《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认为“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清代学术概论》)。本文拟探讨一下龚氏伦理思想的近代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吕碧城是近代女权运动的先驱,她以西方“天赋人权”为武器,从国家利益和民族角度出发,提出“兴女学”、“废缠足”、“女子团结”等女权主张,更由于其女权思想的独特表达以及全面性、实践性的特色,为近代女权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文会被誉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晚清国势衰微,杨文会提出以佛学教育振兴佛教,拯救人心,进而振兴中国。他主张佛学人才必须具备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精神,通过兴办佛学学堂、刻印流通佛经、建立佛学研究会等教育实践培养佛学人才。杨文会的佛学教育思想和实践在思想文化革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文化强国缔造、教育条件及教育方法等方面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的女中医师是一个独特群体,在女权思想的影响下,她们从分散的个体开始寻求建立团体,希翼通过办刊物等手段发出自己的声音。女医刊物的出版集中体现了这一诉求,特别是《中国女医》杂志更开女医独立创办刊物的先河。女医刊物属于近代知识女性办刊活动的实践,虽为医学刊物,却包涵了性别与职业、女医职业与婚姻等社会性议题,为研究近代女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日本近代“私小说”中的忏悔与佛教忏悔不同,它基本上是西方基督教体系内的,但“私小说”很快又扬弃了纯宗教性的忏悔,转向了伦理的、道德的告白。基督教和卢梭《忏悔录》构成了日本近代“私小说”中忏悔主题的两个影响源,二者在日本传统文化的接受和变异下,促生了“私小说”独特的忏悔主题。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国的留学浪潮中,大批有志青年来到日本,创办了大量进步报刊,宣传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从云南留日学生创办的《云南》杂志和《滇话》报刊可以看出晚清云南留日学生的国民思想、国家观念、云南观和社会改良思想,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积极倡导女子教育、风俗改革等社会改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