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逊、阴铿作为南朝梁陈时期重要的山水诗人,相比于谢灵运、谢眺、江淹等诗人,二人的山水诗中,景因情显得更加形象,情因景显得更加感人,情与景的关系更为和谐统一,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2.
晚明的山水小品文,比前代的山水文学更具“人趣”.以袁宏道和张岱的作品为例,这种“人趣”,一是真情之趣:晚明文人将个性生命的认同置于传统社会规范之外,追求性灵之本真之情;二是世俗之趣:山水游记中混杂着对世俗百态的描写,写山水即是写世俗.小品文的特点和文人的山水观念,共同契合了晚明思潮影响下的审美趣味,从而造就了散文史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假日出游已成时尚。当我们徜徉山水间,再手捧美文一卷,自然多一份雅趣。有没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有时有了一些想法,想与亲朋好友分享,是不是又苦于不知怎么来布局谋篇是好?南朝文学家吴均,文工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南史·吴均传》记载,“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其《与朱元思书》就是这样的杰作。  相似文献   

4.
镌刻图章,书写条幅,都可用来抒情咏志,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场。鲁迅早年刻过“文章误我”、“嘎剑生”两枚图章,表示对孔孟粃糠的深恶痛绝,决心拔剑而起,誓与旧世界战斗,其志浩若长虹,其情何等高洁。叛徒江青不学无术,却自命风雅,也剽章窃句地镌刻图章,来发泄其反党之情。一九七一年四月一日,江青窜入故宫,窃取了国家大量文物,从中精选了三块玉石,命人刻了三方图章:一曰,“制怒”;二曰,“君向潇湘我向秦”;三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  相似文献   

5.
汪道伦 《南都学坛》2002,22(3):51-54
“情不情”“情情”是情榜对宝黛二人具有结论性的评语。脂砚斋也认为宝玉有“情极之毒” ,此评不确 ,应予以辨正。因钗麝非宝玉情之所钟 ,而情之独钟是黛玉。弃钗麝为僧是宝玉的情极之变 ,亦是一种“情极之情” ,而非“情极之毒”。情不情的核心是儿女真情。宝玉对黛玉、晴雯之情就是天然情性去私净欲后的无瑕真情。“情不情”与“情情”不能分开 ,宝黛二人均可说是“情情”。  相似文献   

6.
一、速记溯源 速记是一种用简单而有规律的记音符号加上词语及句子的略写方法,代替现行文字快速记录语言或表达自己思维的书写技术。 语言是人类通过口语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但是,在录音技术和设备发明之前语言一讲即逝,不能长时间地保留下来。于是人类又创造了用书写(最初是刻写)形式记录语言、表达思维的工具——文字。最初的文字(如象形文字)都是一些简单的书写符号。如: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二卷本《词源》的流传著录情况及比对今传元起善斋抄本《词源》与《事林广记》等类书的关系,认为关于词曲音乐资料的所谓《词源》卷上非张炎原书,而是后人通过对《事林广记》等类书的过录节抄,置于张炎《词源》之上的伪托之作。二卷本《词源》卷下乃张炎《词源》原书。  相似文献   

8.
南朝是中国佛教极为兴盛的时期,但此时佛教也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那就是佛教世俗化。这种佛教的世俗化对南朝的山水文学、宫体文学以及南朝文学"尚形"的倾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这种现象,对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南朝文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姚贾与山水田园诗歌审美主题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歌的山水田园审美主题通常被认为是以陶、谢、王、孟、韦、柳等诗人为代表,但山水田园诗歌的表现传统却并未就此而停歇。在中晚唐之交,姚贾及其追随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续写了山水田园诗歌的传统。宋以后,随着姚贾诗风的广泛流传和人们对有唐一代诗歌审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诗论家将姚贾二人视为以陶、谢、王、孟、韦、柳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歌审美主题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0.
类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工具书。类书作为典籍之荟萃、知识之精华 ,创体两千年来对于文献保存、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产生过重要作用。《尔雅》可视为类书的萌芽。编纂类书起始于三国曹魏 ,最早见于著录的第一部类书是三国黄初元年 (2 2 0 )的《皇览》。隋唐时期出现了大型的官修类书。宋元类书种类繁多 ,北宋初年出现了著名的“宋初四大类书”。明清时期类书走向兴盛和衰亡。清代的类书编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类书的体例益精、种类、数量益巨、检索愈方便 ,是对历代类书编纂成就的总结 ,以《古今图书集成》为代表。清代中叶以后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自然科学的兴起 ,有些事物已难以用简单的事类来概括 ,类书的编修由盛转衰 ,逐渐销声匿迹 ,其间达百余年之久。  相似文献   

11.
宋代盛行天文之禁 ,较之前代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时间长 ,与宋王朝相始终 ;二是关防严 ,采取种种措施禁断天文学在民间流传 ;三是惩处重 ,“或诛或隶配海岛”。宋代厉行天文之禁有深远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时代原因。这种禁止对宋代天文学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星历之学殆绝”。  相似文献   

12.
一两千多年来,我国字书辞典的编检法,可归纳为三个大类——义、声、形:义是按文字意义列字,如《尔雅》、《释名》、以及“类书”等;声是按文字声韵列字,如《玉篇》、《广韵》、《佩文韵府》等;形是按文字形体归纳为若干部首列字,如《说文解字》、《类篇》、《字汇》、《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等。三种编检方法,创始有先后,一经建立,即并行不悖,发展过程中,各有修订,直到现代,有些专科字辞典,仍各有沿用。音韵、义类等方法,不适于一般文化程度的人使用,以下我们单述字形部首编检法近三百年来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早在千百年前,人们就这样谈论南朝文学予人的总体印象:“儿女情长,风云气少。”“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虽然人们当时作出这一评价时不无贬意,但却也道出了南朝文学的最大特色。而最足以体现这一特色的,无疑是曾被人视为“谣俗”、“淫哇”的乐府民歌及更为声名狼藉的宫体诗。南朝乐府民歌主要包括吴歌与西曲两大类,(另还有专门祀神的神弦歌)大约五百首左右。吴歌,便是吴地的民歌,流行在长江下游及五湖  相似文献   

14.
三国至南朝间 ,出现了多种记述岭南的专著。遗憾的是这些著作都散失了 ,现在我们只能从类书和注释的引文中看到一些条文。而古人引书不甚规范 ,或省略作者姓名 ,或简称书名 ,或改动文字 ,令后人辨识造成困难。清代学者开始对此作了许多辑佚、考证工作 ,成绩显著 ,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澄清。本文就《始兴记》、《交州笺》、《交州记》和《吴时外国传》等的作者、书名问题 ,试作考订 ,企能补前人之不足。  相似文献   

15.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在写景方面的进步,一是突破了《诗经》片言只语的古简风格,二是出现“极声貌以穷文”的倾向,三是情景交融表现意识的强化。汉赋在写景技巧上又有所进步,博喻之运用,尤显工力。但楚汉辞赋都不具备自觉的山水审美意识。魏晋人创作了具有自觉审美意识的山水赋,辞赋写景风格也趋于多样化。楚汉魏晋辞赋之写景发达于其它文体,主要缘于描绘性见长的文体特征。南朝以降诗歌高速发展,山水诗压倒并取代山水赋的地位;但山水诗在发展中吸收借鉴了辞赋的写景艺术。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贬谪永州后,共写山水散文二十余篇。这些作品具有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柳文的精华。历来的评论家一致赞扬,无有异辞。如近人林纾曾明确地指出:“记山水则子厚为专家,昌黎不能及也。”这评论出自扬韩抑柳派的林纾之口,实为不刊之论。清代常安在《古文披金》中说:“西山八记脉络相通,若断若续。合读之,更见其秒。”这段论述为后人学习《八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可惜在宋代以前,许多评沦家把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仅仅看作点缀小景,无关宏旨而不予  相似文献   

17.
南朝时期,文集的编撰空前兴盛,这些文集的编撰可以说是南朝人对文体分类的一种实践,体现了南朝人在文体分类上的某些共同思维特点,其中以《文选》的文体分类最有代表性。从《文选》的文体分类来看,南朝的文体分类主要体现了两个思维特点。一是唯题是从,二是约定俗成,也有二者交织的情况。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显示出南朝文体分类重名轻实的倾向,同时又充满中国哲学的传统思维特色,幼稚中不乏深奥,粗陋中也显精妙,符合最简单的往往是最经典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二谢"山水诗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诗派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大艺术流派。“二谢”为其开创性、标志性人物。本文拟就“二谢”山水诗作一比较论析,以期准确把握各自的风貌神髓及南朝山水诗向唐代山水诗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开宗明义第一章,我个人认为在论述本题目之前,有必要先来一来个正名,明确“语文”一词的概念。在香港,也许“语文”即语言、文字的缩略。所出版以“语文”为名之刊物,内容全属语言和文字,可证。在我国亦有此例。如:《中国语文》期刊,情况相同。我国一成立不久之机构名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径用两个全称,十分显豁,不劳猜测。本世纪50年代初,在我国曾有一些人著文讨论“语文”名称究竟应该确指什么内容。记得争议一番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但多年以来,我国各类各级学校,如设有语文课程,则“语文”事实上几乎全是指语言和文学。我国一度学习苏联办法,在中学分设汉语和文学两门课而取消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一生多是在隐居和旅途中度过 ,他的诗大多以山水、田园、旅游为题材。以清旷之笔意 ,抒狷介之情愫 ,有的诗以清高自鸣 ,却又微寄怨思。纵观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自然本色美 ,即观赏对象和描写题材的自然化 ,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的自然化 ,理想人格和高扬个性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