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易晓明 《浙江社会科学》2020,(4):116-121+159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理论,对之前卢卡奇的日常生活理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以大众文化批判为基础的审美救赎理论都有所超越,它走出了从哲学定位日常生活的框架,视日常生活为独立空间,建构出一种日常生活的文化理论。它批判了"消费受控制的科层社会"日常生活的全面异化,并寄望于日常生活领域的文化革命。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理论是一种文化理论,一种文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中,列斐伏尔努力建构出一种新人本主义的异化史观:使每一个人成为人的欲望和需要应该是本真性的,这也就构成了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机。正是在这种需要-欲望的人本主义本体论框架内,列斐伏尔成功建构了自己日常生活批判新的逻辑基础。正因为列斐伏尔手中具有了上述这样一个人本主义的价值悬设尺度,所以当他以此去观察当代资本主义的时候,他就发现在今天资本主义的“受控制的社会”中,人的本真性需要和欲望却彻底地沦丧了,这也就是“消费社会”中发生的虚假欲望下伪需要占位的消费异化,人的生命节奏异化为谋生的劳作节奏。  相似文献   

4.
5.
列斐伏尔在《辩证唯物主义》一书中以异化为显性逻辑,展开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在这一显性逻辑的背后存在着一条隐性逻辑,即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出场。在该书中列氏对人类产生过程的理解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并把这一抽象作为异化的根源,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将之泛化,最后用“总体人”的假设完成了日常生活批评的出场。  相似文献   

6.
列斐伏尔是最早把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翻译介绍给法语学界的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但他严重地遮蔽与回避了青年马克思"三位一体"的经典问题式,而以自己所谓的黑格尔-马克思-尼采"三位一体"为前提,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了"过度诠释",提出一种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完全异质的"总体人"辩证法.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质就是再现"事物的整体"的思维过程,无论是目然还是社会只有通过总体的方法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通过抽象化而克服抽象化、从而实现自我总体化的辩证扬弃过程.人类的希望只有一个,这就是实现"总体人"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的社会现实给我们提出的理论课题依然是如何使历史唯物主义切入现实并改变现实.面对"美好生活"诉求,思考如何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面相.我们可以在20世纪众多日常生活批判,尤其是列斐伏尔的理论贡献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何以可能的问题.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是揭示人类历史宏观规律的锐利武器,也是探明人类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微观维度的重要理论工具.在当代物质文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要面对日常生活在两个方向上的"异化",即"贫困化"和"衰退",马克思主义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至少也应该在这两个方面展开,即关于日常生活贫困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关于日常生活衰退的文化批判.因此,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包含政治经济学批判,但狭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侧重于考察和引领生活方式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就是立足于日常生活这个包含并表现着整体的具体层面,运用并科学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考察在人类自我实现过程中引起的新的现实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8.
在《都市革命》一书中,列斐伏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靠近,还是资本主义都市化实践的现实研究氛围潜移默化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则是他从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之后诸多文本中深入研读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的成果。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逻辑转换节点。特别是在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细读中,虽然他并没有直接找到关于城市的专题性研究,但他真的经历了一次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洗礼。列斐伏尔应该是第一次学会了从客观实际出发去打开现实和概念。这是列斐伏尔思想中一次方法论上的重大转折。虽然他仍然保留着人本主义话语的外饰,但那种从价值悬设出发的人学批判话语已经彻底失去了主人话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斐伏尔在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阐述了诸多关于日常生活的概念,把日常生活的全面异化问题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并对异化的现代性表现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解决方法,其日常生活批判思想具有开创性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处在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解决人的现代性问题及异化问题、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伟大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空间生产”思想:从马克思经列斐伏尔到哈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间视角对资本主义发展进行批判研究,不能忽视马克思空间思想。理解马克思地理学和社会关系重组意义上的空间生产思想,把握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和哈维的空间三类型,不断推动社会空间理论发展,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时间性问题上,马克思聚焦社会的时间性而非个体的时间性,并从生产关系而非观念秩序的视角分析社会的时间性。现代社会的时间性与商品生产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商品生产所推动的时间性变迁,一方面表现为逐渐成熟起来的新社会的物质存在条件,另一方面表现为逐渐临近的现代社会的界限。为延缓现代社会的时间性界限,商品生产转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开辟向内发展的空间,与之相伴随的则是现代社会的时间性张力的衰退。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基于马克思哲学的视角,通过回溯与拓展商品生产的历史叙事,指认现代社会的时间性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徘徊在“坍塌”的临界点上,他试图在日常生活批判中发现社会时间性变革的可能性。在思考未来社会的可能性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要关注直接的生产领域,而且要关注涉及劳动力再生产的日常生活领域,谨防资本所推动的商品生产在日常生活领域野蛮生长而使社会陷入封闭的时间性中。  相似文献   

13.
列斐伏尔是20世纪西方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奠基人。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的重要历史意义就在于首次为哲学史上久被遗忘的日常生活问题提出辩护,系统阐明了日常生活作为哲学概念的基本内涵,深入讨论了哲学与日常生活的辩证关系,全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首要本质何以是"日常生活批判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4.
列斐伏尔指出,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社会利用符号体系实现着对日常生活与消费的双重控制。语言丧失了现实指涉物,通过自我指涉确立了权威、形成了符号拜物教,由此成为消费社会最强有力的技术系统和意识形态。具体来说,书写语言与各种技术相结合,利用大众文化和流行时尚控制人们的消费与生活,为官僚主义的恐怖主义统治提供基础。要将日常生活从消费和官僚体制下解放出来,就必须通过诗性的语言学革命取代书写语言,重新赋予日常生活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的三元辩证法融合了马克思的“实践”、黑格尔的“概念”和尼采的“诗性”,在辩证法的当代形态上独树一帜。在三元辩证法的基础上,列斐伏尔系统阐释了他提出的“空间的生产”这一概念,呈现了一种宏大的空间知识论构想。但我们今天在尝试深入阐释列斐伏尔的三元辩证法时还是会面临一系列困境:第一,如何理解三元辩证法的核心机制;第二,如何理解第三元的设置;第三,如何理解三元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只有在准确把握上述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回答空间意义上的辩证法是何以可能的。首先,空间辩证法在理论立场上区别于科学主义的空间知识论,致力于呈现空间阐释的关系论和过程论的视野;其次,空间辩证法的要义在于内含空间生产的自否定机制,其中,作为空间生产的自否定产物的对立面不应在空间自身范围内寻找,而应到空间的真正“生产者”那里去寻找,即到现实的生产方式及其所指向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6.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超越了前人对空间性质的争论,认为空间是社会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实践性建构的过程。列斐伏尔对空间的认识论打破了传统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空间进行三元辩证法的解析,阐述了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由于自身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矛盾,而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崩溃,进而探讨建立一个差异性的空间———社会主义。列斐伏尔以空间作为哲学批判的基点,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从时间向空间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提出了社会空间的生产理论,说明社会空间的阐释需自然、历史和生产力的发展一并考虑.其构成不仅在于事物,同样也在于关系,并以土地为突破口,试图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有所突破.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显现出来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城市空间扩张元度的生态忧虑,其后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理论的提出,就是直接秉承了列斐伏尔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19.
20.
乍看起来,以下问题也许不难理解:是什么因素吸引一位学者对像达卡这样一座城市的空间进行社会研究,并且确实基于列斐伏尔所提出的空间生产概念进行研究.本书的关注点,不是放在界定"城市"这类(尤其是在非西方、解殖民化的语境中)有问题的观念,而是放在都市化的过程(同时回避了都市化理论)之上,并且放在识别空间生产的三个连续的、相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