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福利是政府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而兴办的、以低收费或免费形式向部分需要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安排与制度设置。中国特色社会福利通过为个人提供最基本的生存资料,为不同社会群体以及不同社会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强调底线公平基础上注重效率。在维持既有利益的同时实行利益分配与利益调整,促进社会利益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从而减少经济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促进整个社会有机体的和谐与稳定,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经济全球化背景,深入探讨了文化走向问题,不同文化交流、发展和合作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建设问题,对我国文化理论和文化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福利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那么,在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该如何确立其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呢?要讨论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考察影响社会福利发展的因素,从而为我们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归结起来说,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城市化和工业化因素,意识形态因素,文化传统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依娜 《河北学刊》2022,(4):217-224
老年社会福利发展史在本质上是国家、社群与老年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史。西方老年社会福利在趋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其研究视角从“国家”“社群”转向“老年人”;理论解释从“国家功能论”“多元论”向“人的需要理论”渐进;老年社会福利理念从“制度建构论”到“社群多元论”,并在应对“新社会风险”过程中基于“老年人需要论”迈向“积极老年论”。本文通过梳理西方老年社会福利研究的演进历程,讨论其研究视角历史变迁的过程及其社会基础,揭示学术研究变迁与政策演进的内在联系与耦合性,并由此为当代中国老年社会福利理论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住房与家庭、义务教育、医疗健康照顾服务共六个亚体系组成.社会福利服务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最重要、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分.国家福利性质、公民法定权利、以长期照顾依赖和弱势群体为主,去商品化服务、国家福利财政,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主要服务人员等制度特征明显.因政治本质属性,儿童与家庭福利服务处于国家福利服务体系基础和最高层次.福利服务国家性主要体现为社会福利财政制度,"去商品化"服务状况最能反映国家福利责任承担状况.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一体化背景下,社会福利立法、以公民权利保护为基础福利服务和社会福利法治社会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最重要的是,现代、"中性"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最基本制度和本质要求,又是现代、开放、多元、民主、高风险社会最佳的社会安全阀和社会稳定器;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佳的制度体现.  相似文献   

6.
李瑞 《天府新论》2009,(3):137-139
建国前中国福利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传统福利思想时期,近代欧风美雨影响下福利思想的在理论上的变革和民国时期福利思想在实践中变革的时期,并在民国时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福利观.这些思想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福利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与转型:一个制度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福利研究中不仅存在制度主义理论而且具有丰富画面:包括对再分配资源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公民权利、社会福利发展与类型规则的研究。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基本可以划为发轫期、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重大转型期。通过对这几个阶段的制度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在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制度发展和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可发现国家在福利提供责任、社会福利接受人群、社会福利制度类型等方面的变迁;其中有与西方社会福利发展相似之处,也有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独特轨迹。  相似文献   

8.
丁华  徐永德 《江淮论坛》2011,(4):132-138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福利私营化"成为西方福利国家福利体系改革的主要路向,福利服务提供和管理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同时,中国也开始进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改革,并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多进展。文章旨在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起源、内涵、利弊的深入比较、分析,澄清可能引起的概念混淆,并借鉴西方"福利私营化"进程中取得的经验对"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统社会福利思想注重维持救助对象基本生活水平,发展性福利观则强调社会问题的预先防范,主张通过必要的援助与支持,为服务对象自强与自立创造条件,二者均有局限性。新发展主义福利观试图融合二者,强调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各个阶层。发展主义取向在改革开放前已经萌芽,在改革开放前已经成型。在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福利正在走向新发展主义的新阶段:在注重社会政策的投资和发展效应的同时,更为强调政策对福利对象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及其福利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一、从国际经验看社会福利体系发展的趋势 纵观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所经历的社会福利体系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当经济发展的水平超越了人均国民产值6000美元的阶段之后,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将会逐渐加大,并开始构建起各自的福利国家体系.在英国,其人均GDP在上世纪40年代已达到6000美元之上(以国际元即G-KD美元作为衡量单位),而正是在这个时候,贝弗里奇提出了"福利国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生活质量与需要满足: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福利研究概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社会福利是国家社会经济政策议程的核心议题,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关系是世界性前沿课题。作者采取文献回顾方法,首次将社会变迁与结构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与政策模式分为六个基本阶段,并简要描述各阶段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与政策模式“欠发达”的基本原因,并提出相关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社会福利视角界定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福利体系中福利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过程中,其服务对象面临原有民政对象服务深化和拓宽服务对象的双重需要;社工机构是承接社工福利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其发展方向是以充分自主性为前提和政府部门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社工机构和其他类型NGO之间需要相互借鉴学习,形成平等竞争合作的良性伙伴关系;社工机构的资金来源从单一依赖政府走向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结构是其自主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一体化的20世纪50-70年代,认识论诗学占据了当代文论的核心.这一理论范式在外部受到政治工具论的文学观念的强大压力,在内部强调绝对理性对感性情感的主宰,结果严重忽视了文学的审美特性.80年代的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当代文论的审美自觉,情感本质主义和形式主义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主导范式.相对而言,前者更注重人的感性解放,后者更强调文本的独立自主.90年代之后,市场化进程导致了传统政治意识的淡化、启蒙思想阵营的分裂以及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的兴起,纯文学开始面临生存的危机,于是作为超级学科的文化研究应运而生,有望成为新世纪文学理论的主导范式.  相似文献   

14.
残疾人社会福利是中国内地社会福利制度转型到适度普惠型制度的重点之一。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包含三个维度即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和残疾人社会福利服务。本项研究以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为研究对象,以制度安排三个维度为分析单位,使用内容分析的方式来剖析内地与香港的残疾人社会福利。研究发现,内地残疾人社会福利正在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型,而香港实施的是普惠型。两地残疾人社会福利具有三个维度的异同:(1)社会福利政策维度:内地和香港的政策框架基本相似,但内地缺乏操作性的政策。(2)社会福利机构维度:香港机构和政府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机构管理水平也高于内地。(3)社会福利服务维度:香港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其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在服务类型、内容、人力资源等方面领先于内地。综上所述,中国内地残疾人社会福利应该在三个制度安排维度上进行改革和发展,以解决8000多万残疾人困境,提升他们的福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安全网: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福利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的福利需求差异很大,而且不同阶层的福利满足程度也不同.在此背景下,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不但是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还是有序社会流动的制度基础,同时决定着中国社会未来的阶层结构.中国社会福利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消除社会不平等,而非自然不平等;社会福利的覆盖对象不是简单的类群集合体,而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分层特征,形成网状福利结构;社会福利的制度设计要具有弹性,不能成为阶层间社会流动的障碍;社会福利的制度设计还要根据社会分层的地位获得情况,充分考虑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与中国社会福利体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看,市民社会在中国总体上是缺位的.改革开放以来,市民社会在中国的发育与中国社会福利体制改革近乎是同步进行的.在市民社会发育不足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从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看,社会化过度而国家化不足;二是从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看,社会化(市场化)不足而国家化过度.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制度战略升级与构建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社会发展正处于结构转型、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制度创新和制度典范战略升级的历史转折关头,社会保障制度典范向社会福利制度典范战略升级是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全面、系统探讨制度典范概念,制度典范升级的条件与环境,制度典范升级类型与途径,重点阐述社会保障制度"压迫"社会福利制度的诸多不利后果,社会保障制度向社会福利制度战略升级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和诸多优越之处,最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与"积极性"社会福利政策时代已经来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制的形成与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会福利"及其相关的保障制度问题不仅成为时下国家和政府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而且也成为目前学界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因此,厘清社会福利的基本内涵,从实证层面研究我国从改革开放前的集体福利模式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福利模式演变的传承脉络及演进趋势,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韩克庆 《东岳论丛》2011,32(3):80-89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出口和农民工就业。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发生后对本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并在政策层面快速做出发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我们看到,任何经济危机都会影响到社会层面,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提出挑战。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正在建立和完善的中国社会福利体系来说,成为检讨新制度是否有效以及在哪些方面存在漏洞的机会。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长远目标,应是不断增加国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增进国民福祉。从增进国民福祉这一长远目标出发,目前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选择性制度设计要向全民性制度设计过渡。在福利水平上,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福利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应当把社会福利建设提高到事关民生的方方面面,实现从物质需求福利向精神需求福利的过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社会福利体系设计还要遵循弹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文化养老既是老年人在退出生产活动之后具有自理能力的闲暇时间增加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带来的人类福祉水平提高以及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社会群体的反映。通过分析文化养老与社会福利的关系,认为文化养老一方面要向老年人作出政策倾斜,保证他们与其他人群一样平等地享有基本文化设施及其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从适度普惠的原则出发科学界定作为公共服务的文化养老服务内容及其水平。在文化养老服务的供给上,既强调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主张发挥政府在文化养老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