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否定的辩证法》是阿多诺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他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是同一性,同一性通过扬弃非同一性而达到新的同一,因而其“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肯定;同一性构成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同一性哲学在当代构成了资本统治世界的哲学基础.在阿多诺看来,事物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这种否定的力量在于非同一性;由于非同一性对同一性的否定是彻底的,因而辩证运动法则不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而是“否定,否定,再否定”.由此,他对一切形而上学采取了批判态度.由于阿多诺彻底地否定了同一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他也是一位最极端的哲学家.辩证地分析阿多诺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辩证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哲学史上,黑格尔最早以唯心主义的方式,明确地、系统地而又自觉地表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诚然,它是神秘的、唯心主义的,但其中却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在辩证法思想发展史上是一个贡献。正如马克思所说:“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但是如何准确地、科学地把握黑格尔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实质,在哲学界却是长期争论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正确评价和继承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的问题,并且还涉及到理解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因此,对黑格尔否定之否定思想的进一步探讨,这对开展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是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论“实践辩证理性”范式中的否定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质是“实践辩证理性”,基于这一思维方式来研究哲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讨也应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并非在经验意义上、在任意维度上确立起来的,而是在“实践辩证理性”的思维方式中,获得哲学辩证论的学理分工与定位的。作者认为,否定之否定原理与“实践辩证理性”的整体观密切相关,正是宏观的哲学视野使得哲学辩证论有必要从事物发展相对完整的全过程中去理解和把握其总体趋势与基本道路。文章在明确了否定之否定原理的研究对象之后,还对否定之否定的动力、内容、形式与特点等理论问题作出了一以贯之的阐释。文章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基本阶段与“自然阶段”、基本形态与非基本形态等作出了明确的划界,从而,在否定之否定问题上,把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在“实践辩证理性”的哲学范式中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探讨黑格尔和阿多诺辩证法中的否定思想的异同.指出黑格尔的否定观是形而上学的逻辑否定,阿多诺的否定观是建立在非同一性辨证法的绝对否定之上的.阐述了黑格尔和阿多诺在矛盾观、范畴观、本体论和辩证法上的一系列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中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据此,某些同志认为这是完全退回到了十八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旧立场。我们认为,这一认识是欠妥的。对于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没有采取扬弃的态度,这是他的一个重大缺陷。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辩证法的一种形态,从逻辑上说,不能认为否定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否定了辩证法。在近代哲学史上,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因其机械性和形而上学的缺陷,而被德国辩证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所取代,作为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继承者的费尔巴哈,如果仍然停止在先前唯物主义机械论的水平上,没有丝毫前进,那么他能够战胜(当然未能彻底战胜)当时占着统治地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恢复唯物主义的王座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恩格斯曾经评价说,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不那么机械”。 (参见《马恩列斯论德国古典哲学》,第471页)《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对于先前的唯物主义是前进了一步的,因而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同上书,第467页) 翻开费尔巴哈的哲学著作,我们可以发现,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还是表现在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论述过“否定”,最突出的莫过于黑格尔的辩证否定和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还有一些哲学家,虽不直接诉诸“否定”这个概念,但都涉及到否定,如老庄、皮罗的怀疑论,现代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等。但这些哲学家的共同局限,都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范围内谈“否定”,或者是外在于人谈否定。“否定”充其量也就成为主体的一种认识功能,或者成为对这种认识功能的“弃绝”。在黑格尔那里,“否定”只是他的“绝对精神”作辩证运动的一个环节(与肯定并列)。一方面,“绝对精神”本身是外在于人的,人只是绝对精神运动的一个结果;另一方面,即使“绝对精神”内化于人,“否  相似文献   

7.
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曾经说过,否定之否定“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每日每地都在发生的过程,一旦消除了旧唯心主义哲学盖在它上面而且由杜林先生一类无可救药的形而上学者为了自身的利益继续盖在它上面的神秘垃圾,它是任何一个小孩都能理解的。”可是时至今日它仍然没有广泛地被人们所理解,在理论界它仍然是一个有着较多争论的问题。例如有人继续把它当作黑格尔主义表达方式的遗迹,认为否定辩证法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矛盾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否定主义理论出发,阐释了作者自己的“本体性否定”与阿多诺的非理性否定和黑格尔的辩证否定的区别,突出了“本体性否定”的创造性、平衡性和本体性这三点特质。作者认为,中国当代否定哲学建设,必须穿越西方各种否定哲学,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9.
徐博 《理论界》2011,(11):86-89
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的逻辑方法,而"否定"则被视为辩证法的中心,但却少有人对黑格尔关于"否定"的论述进行过分析,本文通过对黑格尔大、小《逻辑学》具体文本的解读,力图将黑格尔所说的"否定"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想,早在《精神现象学》中就作了表述。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就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否定性辩证法”这一命题就意味着内在否定性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在内在否定性这个“母腹”内发展起来的。本文拟就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思想的内容,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维的伟大成果以及它的局限性等谈一些不成熟意见。一在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猜测中,已包含着辩证否定的因素。例如,新柏拉图主义者普克洛在《柏拉图神学》中说“否定并不取消他所谓的东西(内容),而乃是根据它的对立以产生各个规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列宁并没有把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划分开来,而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对立统一即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在把对立统一规定为辩证法的特征、本质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作为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在把对立统一看作事物发展的泉源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当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在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核心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辩证法的核心.果真如此吗?如果认真阅读了《哲学笔记》,对列宁的有关摘录、批注和论述作全面而不是片面、深入而不是肤浅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这种“新探”是站不住脚的.通观列宁的著作,可以看出,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对对立面的统一和否定之否定的使用,无论从概念的使用还是从使用的场合都是有明确区分的.关于否定观,列宁显然是赞成黑格尔同意斯宾诺莎的观点的,即任何规定都是否定.列宁摘引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否定的东西同样也是肯定的’——否定是规定的东西,具有规定的内容,内部的矛盾是旧的内容为新的更高级的内容所代替”(第91页).关于对立统一,列宁从黑格尔的逻辑范畴推引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了黑格尔的对立统一思想:“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在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时,更是明确使用对立统一概念.在《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所列的十六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伯尔尼笔记"中所呈现出来的思想变化,究竟是一种皈依唯心主义的宣言,还是获得了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关系的全新理解?本文通过对杜娜叶夫斯卡娅在这一问题上的原初语境的研讨,指出列宁在1915年之后所重新建立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实际上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主体自由创造运动的一种辩证改造.它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列宁对唯心主义观念的接受,而应看作是列宁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主体向度的重新激扬,它最终是要指向群众作为革命主体的历史实践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解析逻辑否定与辩证否定的区别及辩证否定观的真实内涵,本格对辩证否定提出质疑,认为辩证否定存在困难。从本格对辩证否定的批判,可以看出其出发点就存在对辩证法的误解。如本格认为,"一个给定性质的反性质是不具有这种性质","事物仅有肯定性质",这都说明他对肯定性质和否定性质同时存在的不理解。可以说在辩证法中,如没有否定性质,也一定没有肯定性质,因为这两种性质是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离开了整体观分析辩证法,只能是对辩证法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阿多诺与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传统的关系。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抽象性和神秘性作了批判,却保存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否定性原则。阿多诺通过卢卡奇的中介继承了马克思的"否定性的辩证法",但其对否定的理解却不完全同于马克思。这就导致了"否定的辩证法"与"否定性的辩证法"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剧场隐喻”中直接出现的是“剧作者”和“剧中人”,也隐含着“旁观者”视角,故这一隐喻中的三重视角及其间的关系可用来考察马克思辩证法与康德、黑格尔辩证法之异同及其超越之处.马克思一方面超越了黑格尔的无限主体,立足于人的有限性阐明了“剧中人”如何亦是“剧作者”;另一方面则借助黑格尔能动性辩证法重构了康德哲学的有限的“旁观者”视角,实现了“旁观者”与作为“行动者”的“剧作者”及“剧中人”的统一,从而解决了有效改造世界何以可能之问题.从“旁观者”视角的重建所理解的马克思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辩证法,对于正在急切进行中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典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些同志认为否定之否定“构成了辩证法的灵魂”,“与辩证法是同义的”,是辩证法的“龙眼”与核心,①而且有的人竟断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甚至列宁同黑格尔一样,“都把否定之否定当作了辩证法的最高发展和全体”,当作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就值得商榷了。究竟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呢?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前流行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一一否定一一否定之否定”的说法,到底只是黑格尔的三段式,还是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究竟应该怎样表述?这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大问题.以往的讨论由于没能同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质变规律相联系,因而过多地局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论述的分析和评论之中.为了进一步深化认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本刊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广大哲学工作者积极参加,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以否定之否定的三段论逻辑著称于世。谁能想到,以“经济学帝国主义”自居,自我感觉是社会科学王冠上的“明珠”的经济学。在自己的学科名称历史上曾按黑格尔否定之否定的逻辑韵律跳了一场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哲学之舞呢!回归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无穷,我们所看中者,正是这里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过去,谈到辩证法的发展史,我们惯常的做法是划分出根本对立的“二条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说二者彼此对立、互不相容,这的确是历史的事实。问题在于,在辩证法思想的历史上,并不是时时都存在那样两条笔直延伸、互相抗衡的路线,更常见的则是一种性质的辩证法代替另一种性质的辩证法,从而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圈,而唯物主义的辩证  相似文献   

20.
简论“社会发展空间”与“社会发展时间”的自觉转换王善平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爱因斯坦之前就从自然哲学的角度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论,形成时空相互转换的辩证时空观,而他在《历史哲学》中关于空间与时间的论述正是这一辩证时空现在社会发展领域的延伸与发展。正是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