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总体性是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论述的核心范畴之一。在4967年《历史和阶级意识》再版序言中,卢卡奇对该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反思,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作了自我批判,但对总体性范畴却进一步加以肯定。他说:“毫无疑问,《历史和阶级意识》的伟大成就之一,在于使那曾被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者们的‘科学主义’打入冷宫的总体性范畴重新恢复了它在马克思全部著作中所占的核心地位。”①如果说,总体性范畴是卢卡奇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实质的重要结论,那么,它也是卢卡奇辩证法思想的真髓。因此,总体性范畴苗历史和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同一的主客体思想是理解卢卡奇思想的一个关键点,是理解《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一个"题眼"。国内卢卡奇的同一的主客体思想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同一的主客体思想是《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线索性概念,它与此书中其它概念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国内对卢卡奇的同一的主客体思想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同一的主客体思想是理解《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一个"题眼"。它是《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线索性概念,它与此书中其它概念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是在历史哲学语境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反思性的批判话语,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变革的关系是其话语活动的直接动因,总体性辩证法理论、物化理论和阶级意识理论是这种反思的核心主题,而意识决定历史是其反思的内在理念和逻辑归宿,这一点鲜明地凸现出卢卡奇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和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卢卡奇最早注意到了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的地位。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根据当时只能了解到的马克思《资本论》等著作中的商品拜物教以及物化思想,对物化理论作了天才的阐述,及至后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出版以后,这个问题在国际哲学研究中引起了激烈争论。几乎一个世纪,围绕《历史和阶级意识》以及物化理论,人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从而激起我们探讨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兴趣,并试图对物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地位作一评价。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怎样产生的呢?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若干范畴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文中简称《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范畴,其中最重要的是“总体性”,“物化”和‘阶级意识”。总体性是指总体对部分的优势性;物化指物的世界对人的世界的全面占有,从而使社会单面化、零碎化;阶级意识指一个阶级对自身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即阶级主体意识。这三个范畴密切相关。总体性体现的是全部事实的有机统一性,而物化破坏了人与物,人与社会及其自身的联系,因而破坏了总体性。要返回总体性,必须有阶级意识。卢卡奇这些理论范畴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即批判资本主义反总体性的物化世界,呼唤无产阶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选择《历史与阶级意识》来探讨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有着非它莫属的理由:首先,《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真正开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的理论著作,书中明确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传统中非常核心的问题,而此前,他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的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或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第二,《历史与阶级意识》作为卢卡奇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它的影响和地位是他的其他任何著作都无法相比的,就美学方面而言,该著作“对卢卡奇本人后来的美学论著以及出自于该书的一系列其他美学理论是一个适用的导论”;第三,《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所提出的许多重要观点,后来都成为其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直接的理论资源,对于倾向于美学研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来说,该书成为他们的“圣经”,几乎每一个后来走上西方马克思主义道路的人都受到过这部著作的理论滋养,“它极大地鼓舞了20世纪几代知识分子”.因此,通过对本书的解读与评价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卢卡奇本人以及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美学思想,毕竟是它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阶级意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揭示了从卢卡奇、葛兰西到汤普森阶级意识理论的传承关系,表明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时汤普森的阶级意识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不同,因而他们的阶级意识理论的研究视角、阶级意识的形成及其层次和内容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总体而言,他们的阶级意识理论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框架,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物化”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同时,物化概念又是卢卡奇在对黑格尔、西美尔和韦伯物化-异化思想的吸收与批判的语境中形成的。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理论语境中,卢卡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化理论。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后殖民理论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Edward WSaid)采用“对位阅读”批评方法,从文学、地理与空间、社会与政治、文化与历史的多维视角,对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为我们透视出后殖民批评视野中别样的景观。赛义德的后殖民文化批评方法为我们开启了一种新的认知、思考和解释方式。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具有精华和糟粕并存、新见解和错误杂陈的两重性,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放到卢卡奇本人思想发展过程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的过程中加以考察,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该书是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反映,是青年卢卡奇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环节,沿着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的不同方向,可以导致极其不同的理论后果。  相似文献   

12.
总体性,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卢卡奇对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见解,更是他一生坚持的重要思想。在这部被西方马克思主义奉为圣经的著作中,无论对资本主义及其思想家的理论批判,对物化现象的焦灼与挞伐,还是对历史、实践、无产阶级意识等观点的阐发,无不凸显着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运思。  相似文献   

13.
同一的主客体思想使《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八篇内容各异的论文,形散而神不散,它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线索概念,是理解《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较好切入点。卢卡奇试图与马克思在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来审视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14.
论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把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物化理论,即人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成了对自己说来是客观和对立的东西。这一理论引发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和文化工业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对消费异化的批判也从这一理论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对《历史与阶级意识》进行了“祛魅”式解读。他认为卢卡奇片面化解读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走上“理性意志论”的歧途,臆想出一种脱离具体革命实践的“理想的无产阶级”,产生了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神化”幻觉。纠正麦金太尔对卢卡奇走向马克思实践哲学道路的认知偏差,就能明晰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对马克思主义逐渐产生疏离感的真正原因,从而证明《历史与阶级意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性阐发,有助于对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特征与发展趋势作出清醒的自主判断。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早年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的阶级意识理论是其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是批判第二国际的机械性、宿命论式的马克思主义,提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它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关系问题,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哲学基础.卢卡奇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深刻分析和论述了阶级意识的内涵,讨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其内在矛盾,强调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重要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赵稀方的《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突破了一般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的书写方式,开创又一新的方向。全书借用赛义德"理论旅行"的理论,注重翻译文学在中国新时期话语建构过程中担当的重要作用,考察了西方文化、文艺思潮在经由翻译进入中国新时期历史文化场域的具体环境中所遭遇的移植、转移与再创造。翻译事实上主要是由中国内部的历史原因决定的,反映了中国自己的文化选择和内部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8.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乔治·卢卡奇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了开创性的作用。在他的代表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运用其特有的总体范畴哲学和物化的观点详细阐述了“阶级意识”这个观点,而对于该观点的认识正是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 1923年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发表后,对此书的研究很多,但对为什么把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①的创始人,为什么把《历史和阶级意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奠基之作?却未能作一个深刻的阐述,本文试图就此发表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阶级意识》时期的卢卡奇是用黑格尔主义的精神来解释物化和异化问题的 ,这时他的异化理论基本上脱离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时期的卢卡奇力求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来探讨异化问题 ,他摆脱了早期从主客体关系出发的人本学的异化观 ,过渡到从客观历史出发的辩证异化观。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拟从理论环境、理论前提、理论方法论和理论基础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