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佛教社会史的角度,对宋代寺制中的甲乙与十方寺制的区别及其例外情况、"革律为禅"的特定含义,二寺制与佛教戒律精神的错位、十方寺制的起源,二制寺在宋代寺院格局中的动态关系,政府对二制寺的管理,十方制的弊端及其产生原因,十方制在宋代政教关系中的意义等问题作了考论。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先生在《武则天的感业寺出家问题与德业寺》一文中认为,唐太宗驾崩后,作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并未出家感业寺,而是栖身于长安城休祥坊母亲家中,"感业寺是在强烈意识着德业寺的心理状况下虚构的寺名"。揆诸史实,武则天出家为尼于感业寺,确凿无疑。感业寺不是"一个架空的影子寺院",并非人为虚构,它位于唐长安禁苑内,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事处感业寺小学内。感业寺与德业寺没有必然联系,都是唐长安禁苑内的宫人尼寺而已。  相似文献   

3.
长沙寺是东晋南朝时期江陵一带著名的佛寺.长沙寺由长沙太守、江陵人滕畯"舍宅为寺"而成.自昙翼起,不断利用神异故事和制造神异事件的方法来宣传佛寺,渐至成为"天下称最"寺院.长沙寺首开质库,聚敛财富,成为我国典当业的滥觞.  相似文献   

4.
寺与塔都是与佛教有关的建筑。“寺”与“塔”是梵文的意译、音译 ,在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交融的漫长过程中 ,表示寺与塔的相关词语也逐渐产生 ,有的完全融入汉语 ,成为地道的汉语语素。  相似文献   

5.
大同善化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辽金佛教寺院,所保留的唐代建制为国内少见。寺中现存的金代"朱弁碑"详实地记载了金代圆满大师历时15年的重建史实,对研究该寺的历史以及相关问题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漳腊乡境内有五座早期苯教的著名寺院,被苯教徒尊为雍仲苯教东方藏区大本营,在苯教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根据调查所得及相关的藏汉文史料,对该地区苯教诸寺的创建历史?寺院组织?学经系统等进行简要考述。  相似文献   

7.
北宋石篆山《严逊记》碑提供了很多历史信息,细致分析《严逊记》,可知宋佛会寺并不存在。严逊在分家以后对整个家族的资产并没有支配权,其养老粮除去生活之用和造像费用,并没有多余的钱用来供养寺院和僧人。严逊的儿子们并不支持造像举动,石篆山土地不会捐给寺院,而是3个儿子均分。希昼只是严逊的亲戚或者是他比较推崇的僧人,是从外地请来参加石像落成典礼的,并不是“佛会寺”开山住持。明代的佛惠寺重修者,有意捏造了宋“佛会寺”的存在是为了寺院经营上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2004年初春,徐州龙华寺成了徐州市民关注的焦点。《徐州晨报》对龙华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追踪报道。但各种报道从始至终也没有突破郦道元《水经注·泗水篇》里讲的那几句话,只是论证了法显在徐州所建的龙华寺是中国第—座具有印度建筑风格的寺院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座落于大同市城区西南的善化寺,俗称南寺,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且保存比较完整的辽金时代的佛教寺院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造像艺术高超,既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又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研究辽金时代的建筑思想、设计艺术、宗教文化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清代广东省衙门档案中一件名为"一间修道院的财政账目"的档案,实为未知其名的寺院的财务档案,其中的财务记录体现了道光三十年该寺院以经忏为主的寺院经济结构。档案中的敦仁馆与光绪五年广州爱育善堂管理的敦仁馆实为一处,这为证明该间寺院有可能为长寿寺提供了证据。此件档案所反映的是晚清广州佛教寺院经济的一个片段,敦仁馆经营权的转让也反映了组织薄弱、经济匮乏的寺院和僧人在慈善事业中参与度的降低乃至缺位,更是佛教寺院社会功能变迁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桑浦寺夏季法会是以往三大寺等拉萨的主要寺院必须参加的一年一度的重要佛事活动。其也被称为"桑浦夏学"。在桑浦寺夏季法会期间,各寺僧人除了诵经和研习因明学外,还进行辩经活动,在法会结束那天还组织展佛仪式等。桑浦寺夏季法会在拉萨地区可谓是一项影响较大的宗教活动,故在掌握一定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展开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参与、访谈等形式,对桑浦寺夏季法会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桑浦寺现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舍宫为寺是唐代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某种意义上它反映了唐代皇室对佛教信仰的热衷程度。通过对唐代几例比较典型的舍宫为寺旧址的考证,查索相关文献,认为中国古代寺院的布局从以塔为中心向以多重院落形式的发展过程中,舍宫为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御制重修妙应寺碑文》是乾隆皇帝为记录重修妙应寺而御制的满、汉、蒙、藏四体合璧碑文。该多语种合璧碑文,反映了乾隆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日渐深化的现实。本文以《御制重修妙应寺碑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考据方法,解读碑文中的满文、汉文和蒙古文,并将其置于碑文产生的历史背景中进行深入分析和考释,力求揭示碑文背后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唐代佛寺所在考异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民先生《唐五代佛寺辑考》附录"所在待考佛寺"中列有皎然诗中的"报德寺"和《唐鍪藏寺碑》中的"鍪藏寺"。其实皎然诗题中"报德寺"所在有两处:其一为唐淮安郡枣阳县,今属湖北省襄樊市枣阳县境;其二为唐润州上元县,今属南京市白下区内。而"鍪藏寺"即为古新罗国鍪藏寺,所在即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暗谷洞山。  相似文献   

15.
作为日本平民教育机构的寺子屋起源于中世纪,普及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大部分寺子屋演变为日本近代的小学校.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化育人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寺子屋教育主要是教授读书、写字和算术等内容,其开设具有任意性和自由性.它的出现打破了上层阶级独占文化教育资源的局面,实现了社会教育均等化.寺子屋教育的研究为我国加快"科教兴国"的步伐提供了有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元代于佛教多有尊崇,京城梵刹林立,今北京广通寺,元代称法王寺,明清时期的文献和流传至今的碑文中多有记载.法王寺建于元朝初年,明代改称广通寺,明正统年间、嘉靖年间和清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多次重修.广通寺曾是文物璀璨、高僧辈出的名刹,如今只有少数遗物存世.  相似文献   

17.
慈仁寺是清初时期北京城南的一个综合性的文人聚集地。在康熙帝实施"文治"的背景下,不少汉族官员及博学文士曾经在慈仁寺聚集,形成了有助于文人交游、图书流通、文物收藏、诗文创作的生态环境。慈仁寺书肆的繁盛与文人的藏书兴趣以及相互交往有密切关系,这也是研究清初文人书籍文化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北魏神加鹿四年(431年)平城长庆寺《造七级舍利塔砖铭》,为王银田教授2005年12月于日本京都人文科学研究所中村不折书道博物馆所见。此石入藏后并无拓本流行,更未在日本或中国国内作过任何形式的介绍。此次不仅照录了铭文,而且阐述了作为皇家寺院的平城长庆寺的大致情况。铭文所记北魏平城长庆寺劝缘兼作铭记的僧人永慈、建造佛塔的僧人恬静、译大藏经30部并置之入塔的僧人苴倩和昙云,则对北魏平城时期的高僧有了新的认识。《长庆寺造塔砖铭》本身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北魏早期书迹,其隶楷即楷书而带有隶意的面目,又揭示了北魏平城时代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这就是北魏早期的碑版书即铭刻书,或楷隶,或隶楷,起决定作用的并不全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碑石自身的规格,同时也取决于书手对各种书体的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19.
西安地区尼寺文化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尼寺的存藏现状,考察后发现西安地区尼寺历史悠久、文物珍贵、人物著名,为有效保护西安地区的尼寺资源,守护珍贵的宗教文化,开发宗教旅游,增强西安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而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20.
金朝咏寺酬僧诗直接反映了佛禅对文学的渗透溶浸。这部分诗作包括三大类型:借题咏寺院及周围环境表达向往净土、崇信佛禅的意识;借题咏寺院及周围环境表达对世事的感触和内心情致的抒发;通过酬僧之作表现文人与方外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佛禅的向往。它们所体现的佛禅意蕴的深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佛禅对金诗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