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和在各种因素制约下信贷资金难以有效地实施已经严重影响和减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因此,一是建立国家财政资金和农业信贷资金各司其职,互辅互补的投入机制;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国家政策和金融扶持,催生出各种能高效使用信贷资金的合作制、股份制农业经济组织;三是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的农业信贷资金运行机制,理顺财政与金融之间、金融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使农业投入的增加有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是"新常态"下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突破点。而政府财政金融支农投入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进而引导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加大投入启动农村消费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构建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实证分析发现:1)从总体上看,财政金融支农投入有效拉动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但财政支农投入的拉动作用更强,金融支农的拉动作用仍需进一步提高。2)从阶段效应来看,2004年之后,金融支农的效应开始显现;相反,财政支农的促进作用反而有所下降,表明财政支农资金配置效率有所下降。3)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存在差异的条件下,财政金融支农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而言,政府财政金融支农投入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农投入在中部地区作用并不显著,而金融支农投入反倒在西部地区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农村投资乘数效应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极化效应使其资金需求迫切:西部地区农村内源性融资增长缓慢,外源性融资效率低下使西部地区农村资金缺口正在加速扩大。针对西部地区农村自身特点,积极争取更多财政支持,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努力进行制度创新,是解决西部地区农村资金供求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中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专业化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加速作用.人力资本、资本存量因素对于解释区域差距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呈现出日渐扩大的趋势,通过实证检验,从要素贡献率来看,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高于西部地区;而无差别的劳动力投入对东部地区的贡献明显小于西部地区;但是,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大于西部地区,这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规模较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制约我国西部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为了减小中西部经济增长的差异,应该采取对西部新的投资理念,加强对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深度开发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等一系列新的政策,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尽快消除东西部经济增长差距.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筹集资金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西部地区与中部、东部地区相比,在经济总量、人均产值、人均国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方面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资金供给严重短缺,其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府出于经济增长和效率方面的考虑,在投资、金融方面采取了向东部倾斜的政策,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效果显著的政策;二是西部本身资金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根据投资利润最大化的原理,纷纷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前几年,西部各省每年外流资金以几亿、十几亿为计。而这两个因素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并且国家也很难拿出大笔资金予以支持,因为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经过财政、…  相似文献   

6.
对农村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创新使用财政和金融政策工具,使之既不偏离政府的扶贫要求,又能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首先,滚动使用财政资金,其次,整合使用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创新财政和金融政策工具有利于实现扶贫开发投入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利于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推动农村扶贫开发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1998-2006年的数据资料,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区域技术创新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说明,我国东中西部技术创新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各种技术创新投入对增长的拉动效应较明显,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投入的增长效应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比较了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个不同区域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度,研究了金融结构的匹配度对FDI区域分布的促进作用,发现: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并没有出现这种作用.这种区域差异性,是由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不一致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理论表明,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金融支持存在互动关系;Panel-Data模型实证了中部地区金融要素对资本形成的贡献度与东部地区的差异。当前,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存在融资能力差、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及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等问题。因此,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来带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构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金融政策支持就成为必然选择,即加大对中部地区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实行差别性的金融政策、培育发展中部地区的区域性资本市场以及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有较大增加。财政直接投入农业的资金,1981至1985年平均每年增长6%左右,1986至1988年平均每年增长22%左右。加上国家对农村的减免税和价格补贴等间接投入的财政资金,增长幅度就更大了。在我省财政形势严峻,连年发生赤字情况下,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应该说是不少的。但是由于我省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发展能力弱,财政资金的投入还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岳文海 《中州学刊》2013,(10):48-50
未来10年我国城镇化将需要增加40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不能仅靠财政供给,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强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如何有效融合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大力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就成为下一阶段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这就需要认真分析当前城镇化建设及城镇化投融资现状、未来城镇化特别是县域及县域以下地区城镇化的融资需求,提出金融支持相应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的失业问题及区域差别、人群特征进行了基本的描述性分析,区域差别上,首先,农村地区失业率低于城镇地区;其次,中部地区的失业率最高,东部居中,西部地区最低;再次,失业率与城镇规模没有必然的正向关系,而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东部地区大城市的失业率明显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失业率反而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人群特征上,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长期失业者比例较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失业率逐渐降低,而城镇地区的失业率与年龄组呈现出W型关系;教育程度与失业率高度相关,农村地区的高教育程度人口的教育回报低于城镇。失业率不升反降说明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平稳的增长趋势也可以维持目前的充分就业,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失业率趋势基本能够保持平稳,甚至略微稳中有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一方面体现在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制度的实施上.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6年我国30个省市(除西藏)财政资金在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上的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财政社会保障实施的效率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省之间的效率差异较大,安徽和湖南省的财政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效率最低.按四大板块划分,东北三省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效率最低;按八大经济区划分,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省区效率最高,长江中游地区效率最低.无效率省区在保障人数维持现有的水平下,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住离退休经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投入分别可以节约27.8%、24.3%、23.2%、19%.  相似文献   

14.
顾六宝  刘倩 《河北学刊》2007,27(2):157-162
为了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国家通西部大开发政策向西部注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投入到西部地区的资金又通过各种渠道重新流回东部地区。本文试图通过构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资本流动规模与资本效率的关系,并为解决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资金问题,以及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科技创新投入的间接效应与总效应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产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正向调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与总效应。科技创新的调节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的调节效应优于东部地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产出的调节效应甚微。政府应当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促进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推进金融改革,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对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应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从财政主导型向金融主导型转变 ,西部开发将越来越倚重于金融支持。在现代经济中 ,金融对西部开发的支持作用要通过市场型的资金融通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因而必须重视培育西部地区的金融市场。本文立足于西部金融市场发育的现实状态 ,认为西部地区欠发达的金融市场将会妨碍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政策作用的发挥、抑制资本形成、阻碍产业结构优选和降低金融、经济效率 ,从而构成对西部开发的制约。在此基础上 ,本文从提高西部经济的货币化和商品化水平、培育多元化金融组织结构、塑造金融市场理性主体、发展资本市场和防范金融风险等若干方面提出了培育西部地区金融市场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不断地摈弃旧观念,确立新观念,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走向高度文明的关键所在。要发展新疆经济,我认为,加强金融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所谓金融观念,就是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经济生活中,加深对金融的认识,强化金融意识。应当看到,经济落后与金融观念的淡薄是有其必然联系的。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经济的发展不如我国的东部与中部地区,金融业也远较东部与中部地区逊  相似文献   

18.
提高创新效率对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能通过促进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对创新效率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间的中介变量;不但本区域数字化能显著促进本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而且本区域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周边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当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较高时,会增强数字经济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增长都会促使相邻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快速增长;在全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会逐渐下降。因此,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促进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发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金融部门为支持新疆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信贷资金。到1991年底银行和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06.9亿元,比改革开放前的1979年增长了13.2倍。在财政和银行向生产建设的投入资金总量中,银行投入的资金比重由1978年的23.2%,已上升到1991年的87.6%。银行信贷资金在新疆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然而,在银行贷款巨额增长作出较大贡献的同时,信贷资金的运行仍未摆脱膨胀——紧缩——膨胀的循环,信贷增量的注入大量沉淀,并不  相似文献   

20.
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经济发展效率、经济发展稳定、经济发展持续和直接的经济增长四个维度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利用城市的数据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总体上呈现出“N”形波动性上升的趋势,这一特征在时间上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呈阶梯形特征出现,等级越高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越好。但经济发展质量四个维度对经济发展质量贡献度的变动也非常明显。在2008年以前,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来源主要是直接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稳定和经济发展效率,但是2008年以后,直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稳定的贡献度在快速下降,而经济发展持续和经济发展效率则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