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崇高思想是席勒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席勒对康德崇高思想的继承主要在于对主体性原则的发挥,这也是席勒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席勒对康德思想的超越主要在三个方面:将崇高导入客观化方向;将崇高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成为美育最重要的一环;悲剧性与崇高的成功结合拓展了崇高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席勒把崇高与艺术联系起来,认为激情的讽刺诗是崇高性格的表现,嬉戏的讽刺诗是优美性格的表现。席勒把崇高与悲剧艺术联系起来,指明了悲剧是崇高的集中表现。这是席勒在艺术史上最大的历史贡献,不仅指明了悲剧艺术的崇高本质,而且突破了西方古典形态的悲剧观,启发了黑格尔等的悲剧矛盾冲突论。  相似文献   

3.
席勒继承了康德的崇高理论,同时又依据自己的哲学体系对其作了深入的发挥,体现了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在席勒之后,随着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衰落,崇高的美学意蕴被消解了.  相似文献   

4.
席勒继承康德的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人类学本体论哲学思想建构了自己的道德主义悲剧观。他的悲剧观坚持理性和道德的原则,直接关心人性的完善和人类的自由,开启了西方哲学包括美学“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后的悲剧理论的一个源头。席勒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把悲剧性与崇高在道德激情的基础上联系起来,把悲剧性看作崇高的集中表现,超越了以往的悲剧理论。  相似文献   

5.
席勒的思想中,存在着对宗教的批判和赞扬的矛盾。席勒相信人的自由和美德及神的存在,世俗的宗教压抑人的自由,所以受到席勒的批判,而作为审美假象的游戏的宗教,对人性的和谐起着导向作用,因而受到席勒的赞美。在席勒看来,人性的和谐并不是审美教育的完成,真正自由的人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需要借助于崇高。而代表人类神性的宗教,作为一种典型的崇高,实现了人类的自由、美德及神性的统一,对人类的精神起着提升作用,因而得到席勒的充分肯定。以人性的完善为准绳,席勒批判否定人性完善的世俗宗教,赞扬肯定人性完善的神性宗教,这就是他在宗教观上产生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席勒认为,美和艺术既是通向道德、崇高的手段,更是道德人所应追求的最高目标,这就是著名的“审美至善论”。一方面,席勒的关于审美能使人得到精神解放和自我实现的观点,在当前这个重视物质的时代,是一个长期的重要话题;另一方面,席勒的理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对审美至善的实践途径缺乏具体阐述。重新审视席勒的美育思想,对当代青少年教育、文学艺术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席勒对美学的原创性贡献——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勒已经逝世200周年。我们纪念他,不仅仅因为他是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而且也因为他是伟大的美学家。他对美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仅就他对美学的原创性贡献来看,席勒就是非常伟大的。他是西方悲剧冲突论的奠基人,他是西方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潮论的创立者,他是西方崇高与悲剧关系论的初创者,他是西方审美人类学的开拓者,他是西方完整美的范畴体系的提出者。我们应该充分高度评价席勒的伟大美学贡献。  相似文献   

8.
席勒的宗教观点立足于西方神人关系的传统,继承了近代康德的观点,但又把康德的道德象征的神变成了审美的神。在席勒那里,上帝只有作为审美假象的自由游戏的形象出现时才是自由和审美的神,才是值得赞美的。而“与现实和真理相混淆”的上帝则是席勒极力批判的。从人性的自由出发,席勒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是通过艺术把分裂的人性恢复到其本性的自由和完整。但在席勒看来,真正的自由的人还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是审美教育的第二步,它通过崇高来完成,人性崇高的极限就是神性和上帝。所以,在自由的发展道路上,人从“完整的人”向“全能的神”不断地迈进,《强盗》中的卡尔.穆尔正是这样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崇高的讨论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展开的。康德承袭了"崇高"这一传统术语,以特有的、批判的眼光赋予其新的含义,形成了著名的崇高理论。其崇高理论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席勒、黑格尔等人,还影响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甚至影响到了后现代主义者利奥塔。尽管康德的崇高理论是唯心主义的,但却给人以启迪,留下了许多尚待研究的课题。因此,应全面地、历史地认识康德的崇高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席勒的美学思想中,“自由”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概念。这一概念是从康德的自然与自由的二律背反思想中衍生出来的,经过了席勒美学思想的改造,成为席勒美学中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要点。从康德到席勒,“自由”这一概念经过了何种变化,有哪些重要的发展,这些问题对于理解席勒美学乃至理解其后的美学发展历程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席勒一生没有写过一部喜剧作品,也没有一篇喜剧专论论文。他有限的关于喜剧的论述和阐发,却形成了西方美学史和文艺理论史上最为独特的喜剧理论和喜剧美学理论。席勒认为,从戏剧的题材和对象上来看,悲剧应该高于喜剧;然而,从戏剧的表现自由来看,喜剧应该高于悲剧。喜剧是美的心灵的表现,喜剧可以使人保持心灵的自由,喜剧使人趋向更高的目的。喜剧的目的一旦达到,就可以使得一切悲剧成为多余。席勒的喜剧理论和喜剧美学理论结束了古典形态的贬抑喜剧性和喜剧艺术的喜剧理论,让喜剧性和喜剧艺术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崇高的目的和伟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审美教育中,美和崇高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崇高是人类对自己生存境域的心灵超越,因此它在人类的美育中必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席勒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崇高、美与人的自由和完善结合在一起。没有美,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就会不断地冲突,没有崇高,美就会使人沉溺于感性之中而忘记自己的尊严,美只有联合崇高,审美教育才成为一个整体。崇高使人走向最终的自由和完善,标志着审美教育的最终完成,所以它在审美教育中处于最高的地位。在享乐主义横行的时代,美育不应再仅仅强调纯粹的“美”育,而应该充分重视崇高在美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审美教育中,崇高和美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崇高是人类对自己生存境域的心灵超越。因此,它在人类的美育中必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席勒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崇高、美和人的自由与完善结合在一起。没有美,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就会不断地冲突;没有崇高,美就会使人沉溺于感性之中而忘记自己的尊严。美只有联合崇高,审美教育才成为一个整体。崇高使人走向最终的自由和完善,标志着审美教育的最终完成,所以它在审美教育中处于最高的地位。在享乐主义横行的时代,美育不应再仅仅强调纯粹的"美"育,而应该充分重视崇高在美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以悲剧为主要创作体裁的世界大师级的戏剧家,席勒关于悲剧的理论无疑在西方戏剧理论史乃至世界戏剧理论史上是举足轻重的。他认为:悲剧是表现道德的目的性与自然的或道德的反目的性的冲突,通过痛苦使人获得道德快感的美学范畴,它是崇高,特别是道德崇高的集中表现,因此,悲剧的人类学功能就在于,通过激烈的目的性与反目的性的冲突使人的道德本性得到表现和高扬,从而使人性完全实现。席勒不仅专门论述了悲剧的人类学功能,而且把悲剧与喜剧进行了比较,并从这种比较之中悟出一个道理:从使人得到自由、使人性完整的人类学功能的角度来看,喜剧比悲剧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这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戏剧美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席勒美学思想中,形式的概念既指先验形式,也指作为“活的形象”的和谐形式,但主要是指“活的形象”。席勒借助于先验形式的概念来阐释美的观念,而借助于“活的形象”来阐释审美意象。席勒把对形式的审美提高到审美人类学的高度,认为对形式的审美可以培育健全的人性,进而建立民主政治,不过席勒对形式的美育功能也没有过分夸大。  相似文献   

16.
席勒、田汉都是富于时代感的戏剧家,田汉的戏剧创作接受了席勒的影响,从主题的选择到题材的处理都可以看出席勒的影子。田汉对席勒的接受经历了漫长的几十年,从“浪漫主义诗人”到“为自由而战的人”,到“民主与民族自由的战士”,田汉视阈中的席勒形象随时代环境、政治形势而变化。在处理审美与政治的关系时,田汉与席勒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席勒以审美的形而上功能构建理想的政治国家,田汉直接“为集团吼叫”,为政治呐喊,让政治凌驾于审美之上。  相似文献   

17.
“席勒式”并非一个贬义的美学概念,而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席勒自己的作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的诗歌,戏剧等大都具有浓重的主观性,重视中世纪文学传统和追崇自然的浪漫主义色彩。而马克思对“席勒式”的批评是有其特殊历史语境的,从揭露与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的革命需要出发,他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批评,在运用美学批判标准的同时,也使用了历史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相似文献   

18.
悲剧历来被推重为崇高的艺术。不论是唯心主义的艺术家和美学家,还是唯物主义的艺术家和美学家,对这一点的认识都是一致的。席勒说:“悲剧艺术是更多以道德为基础的”,“重视包含在悲剧感动之中的崇高快乐,尤其是艺术的目的。”①他认为道德上的崇高应当成为艺术尤其是悲剧艺术的中心。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感性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②他认为悲剧是崇高的“最深刻的形式”,其原因就在于:在悲剧冲突中,“永恒的正义利用悲剧的人物及其目的来显示出他们的个别特殊性(片面性)破坏了伦理的实体和统一的平衡状态;随着这种个别特殊性的毁灭,永恒正义就把伦理的实体和统一恢复过来了。”③也就是说,悲剧通过双方的“和解”表现的是“永恒的正义”即崇高。  相似文献   

19.
法国大革命的残酷现实使席勒相信政治自由必须以通过审美教育达成的和谐人性为前提,而席勒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又高度体现在人的审美化生存这一理念之中。席勒审美乌托邦中对人的生存规划的阐释,证明席勒的政治理想与人的审美生存是高度统一的,两者在席勒的审美乌托邦中得到了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20.
席勒是德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美学家,晚清时期席勒便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近现代中国的席勒研究主要集中在美育理论、戏剧思想、生平与作品简介三个方面,席勒接受呈现出选择性过滤、中国式改编、镜像式想象等功利化倾向。席勒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席勒的人文理想与救赎之道契合中国的现实需求,席勒对美育功能的伦理定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但是,文学以审美为主导价值,仅从功利的、道德的观点看待文学,难免使审美失美,使文学迷失其内在价值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