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在“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六条重要方针。其中第六条方针对我国大地带经济发展战略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发挥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现就我国东、中、西三个大地带经济发展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正确处理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七五”期间以至九十年代,要加速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把东部沿海的发展同中、西部的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这是我国“七五”期间工业地区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总战略。  相似文献   

3.
“七五”计划中将我国的经济分布划为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并确定了三大地带的不同发展政策。陕西已被划入西部地带。由于这一区域划分和地区发展政策对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5月15日,《人文杂志》编辑部和陕西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联合召开了“七五”计划中的地区布局与梯度理论讨论会。现将会上部分发言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区域差异,在我国目前已自然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地带。近几年,在技术引进、资金投向、新的生产领域开发、国家重点项目的分布、技术力量的聚集和市场的开拓等方面,实行由东向西梯度推移。这种战略不利于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梯度”是我国近年来在宏观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大范围生产布局决策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由“梯度推移理论”首先推出。该理论认为,我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和自然地理位置等条件,决定了在大范围内存在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平面空间层次特征,并大体上可划分为东、中、西部的“三大经济地带”。地带之间客观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同志提出,并经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以大进大出为特征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引起了全国的震动,一种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新思路——把中国经济摆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求发展的思路正在形成。沿海发展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必然引起全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格局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作为西部地区的四川省将产生什么影响,四川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和对策,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作出新的战略决策。一、中央决定对沿海十四个城市实行开放政策之后,四川省采取的战略和对策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7.
“八五”时期中国西部地带经济发展的简要回顾“八五”时期,中国西部地带与东、中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继续呈加速扩大之势。第一,从1991年到1994年,按当年价格计算,东部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丁2.85倍,中部地带为2.05倍,西部地带为1.90倍。在这期间,因三大地带存在明显的速差,由此而引起的各大地带在全国所占比重的显著变化,即:东部上升了3.4个百分点,中部下降1.4个百分点,而西部则下降了1.9个百分点。第二,从三大地带与全国的平均速度相比较,在这期间,东部地带发展速度高干全国平均速度的省、市、区由9个增加到11个,…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各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状况。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采取发展措施,我国“七五”计划确定了东、中、西部分别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地处承东联西,南北交流的重要区位,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有赖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西部大开发新阶段的战略重点及东中西部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回顾西部大开发六年所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目标、新任务及四大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对西部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论证西部大开发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结合陕西省情论述新阶段西部大开发的三个战略要点:重点地带、重点产业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若干发展问题,进而论述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的协调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政策,是指中央财政为协调地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采取的各种财政分配政策,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调节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政策工具.财政政策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是与财政管理体制相联系的。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的三十年中,我国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主要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即地方财政组织的收入几乎全部上文中央,所需资金则由中央财政拨付。从前三十年的实际情况看,一些时期我国财政的基本战略是从全国集中部分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因而有力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象新疆这…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的发展,东西部很不平衡。以人均工农业总产值来说,据1981年的统计,全国平均数为752元,东部沿海十省市(即从辽宁到广东七个省加上京津沪三个市)全部超过这个平均数。上海是这个平均数的7.3倍,江苏是1.5倍,辽宁是2倍,而西部九省区(即西北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都只有平均数的百分之六十,还不到上海的十分之一,不到北京、天津的五分之一。这种差距,不论是从民族关系、国防原则的角度讲,还是从开发西部落后地区的资源,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番讲,都是需要逐渐加以消除的。因此,自1980年起,国家财政设置了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这项资金1980年至1983年为每年五亿,1984年、1985年为每年六亿,到去年年底累计已达三十二亿。“七五”计划又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展它的横向间的经济联系,要把东部地区的发展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它反映着生产布局中“均衡原则”,并将为全国经济的普遍高涨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不过与此同时,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1970年代末以来,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造成三大地带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和经济发展基础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制度变迁、市场化水平、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差异方面的原因.要缩小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则应该针对导致差距扩大的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四川是开发西部的前进基地杨继瑞受自然资源与区位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其它各种因素的长期作用,形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其中,西部经济地带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十省、市、区,占地491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4.
三、产业布局政策和区域政策的抉择 根据我国产业发展既要着重推进传统产业革命,全面实现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任务,鉴于我国现有产业布局的态势与特点,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今后布局政策和区域政策的要点应是: (一)适度倾斜和地区协调发展相结合 我国产业分布和开发条件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尽管三大地带内部也有明显差异,但总的说,东部地带基本达到或接近“成熟型”,中部和近西部大体居于“成  相似文献   

15.
地区差距的扩大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何看待地区差距,以及以何种方式解决这个差距,关系到我国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决定着我国社会能否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 地区差距及其形成原因 地区差距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现实水平、资源特征、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地区差距主要表现为由上述因素所导致的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结构、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富裕程度等方面的差距。就总体而言,我国东部地区比较富裕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贫穷落后。当然,这并不排除东部也有比较落后的地区,中、西部也存在相对发达的地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为了以有限的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地获取近期或中期经济效益,在生产力布局上作了战略性调整,准备在近期内投入较多的力量开发我国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将作为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经济开发战略重点。纵观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对它们各自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评价,我认为国家所作的上述战略调整及“重点西移”的设想基本上是正确的。而本文正是准备以此作为边界条件,着重探讨西部地区自身在“重点西移”以前所应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1、“全国一盘棋”,全方位启动.为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在东部地区已开放的局面下将我国西部(含北部)地区2.13万公里的边境地带开放,形成东、西部的地缘优势向外辐射,扩大直接对外出口通道.开放西部边境地区,使得向外距离缩短,不仅将其本身的劣势变成了优势,促进其本地区的发展,同时亦为我国中部、东部地区向靠近我国的周边国家以及中东、南亚地区、欧洲等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提供了便利.1990年中亚地区的变化,使得这个地区约5000万人口的内陆国家,与我国边境接壤约3000公里,认为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最强,希望我国新疆地区成为连接他们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18.
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建设方针,提出开展长江、沿海、大运河、东陇海四条地带经济发展的研究。八六年四月份省政府要求省交通运输协会协同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承担“东陇海铁路沿线地带经济发展战略”课题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方法是自下而上的,由省政府研究中心和省交通运输协会拟定调查题纲,首先发动市、县两级有关部门按调查提纲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提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地处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十一个省区,与我国东部各省市相对应,可统称“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地理概念与经济概念的统一。即在地理位置上,相对偏西,在经济水平上,属于不发达地带。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从下一世纪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将向西部转移。这一转移,无疑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一次新的壮举,也是一项庞大的、创造性的系统工程。而目前直至下世纪初,我国东部西部经济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比重应如何摆布,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关于“一个半重点”的发展战略的设想,就是对此所作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差距可以说自古就存在。汉唐时期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南宋以后西部衰落 ,明代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就已很大。明代以后江南一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出现 ,手工业大作坊生产十分发达 ,吴淞一带形成纺织中心 ,村村纺线户户织布 ,有的户有织机数百张。号称“衣被天下”绸、布、袜子出口日本、高丽。商贾码头“日进斗金”。而当时甘肃一带则是“苦甲天下”。抗日战争时期出现过一次工业和资本的西移 ,对西部经济有所推动。 1950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到 70年代 ,国家向西部进行工业布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