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听到这首深情优美的歌曲,人们就不由得想起电影《上甘岭》中那位在坑道中为重伤员演唱的女卫生员王兰。  相似文献   

2.
《玉合记》源自唐传奇《柳氏传》中的韩柳故事,是明代中晚期传奇“文词派”作家梅鼎祚的代表作品。《玉合记》的问世具有非凡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精神,从中可以看出,明代理学思想盛行,对女性“贞节观”的高度重视;明代传奇文学创作中叙事艺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文人士大夫阶层顺应时代潮流加入传奇创作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梅 《中华魂》2014,(2):28-29
马,与龙一样,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动物之一。所不同的是,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动物,而龙仅仅是一个传说。所以,在一定情况下,马就成了龙的化身。 《说文解字》上说:“马八尺以上为龙”。《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就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玉龙三太子,他因从小被娇惯成性,纵火烧了龙宫夜明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诸多的神话故事中,枣常常成为神仙的钟爱之物,并被赋予种种的奇妙特性。北宋编修的《太平广记》中,枣的身影也时时出现。书中留下的许多关于枣的神奇传说,更是反映了枣在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渔戏曲理论由《闲情偶寄》中的《填词部》、《演习部》、《声客部》构成,被后世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最系统、完整的戏曲理论。李渔也被杜书瀛先生称为“筚路蓝缕的开创者”。对此,本文通过对这一理论体系地深入探讨,认为李渔戏曲理论是以“填词之设,专为登场”的舞台表演为旨归,建构起了由剧本、演员、观众、舞台等戏曲表演元素组成的以编剧、演剧与观剧为一体的戏曲表演理论体系。从而揭示出表演是李渔戏曲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古韵》是凌叔华取材其童年生活的自传性作品,小说的写作是在跨文化语境中完成的。中英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不仅促成了《古韵》的写作,该书后来在英国的出版和走红的过程,也无不是异质文化相互吸引、相互诉求所产生的结果。作者在文本策略上也显示了其对西方趣味的主动迎合,作品中对女性问题的批评和思考也受到了异质文化背景影响。这些都反映了作者游走在异质文化间而想要表述自我的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林语堂先生翻译的《浮生六记》作为个案研究,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林语堂在翻译此书时,在归化和异化策略间转换,努力在译文中保留异国情调,译者对中西文化的领悟力令人赞叹。本文从林语堂的翻译观出发,分析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来更好的体现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明代前期,周叙疏请重修宋史正式拉开了明代宋史研究的序幕。随后的宋史研究沿着官修和私撰两条路径展开。官修《续资治通鉴纲目》的竣成鼓舞士人以程朱理学为指导,从鉴戒的角度重新解读宋代史事,史著的教化色彩厚重。私修的宋人传记在前期的宋史研究成果中所占分量较重,为宋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其中的理学传记致力于考述理学世系和渊源,揭示学术堂奥,在理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私修的宋史史论著述持论公允,晰理深刻,彰显了可贵的实学精神,是明代史学走向深层的突出表现。此期的私修活动得到明廷的重视,且为宋史研究的繁荣开创了局面。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困难。由于粮食短缺,部队的供应标准减少20%,指战员们每天吃不饱肚子。为了解决口粮不足的问题,我们连充分发动战士,群策群力,鼠洞寻粮,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1958年10月,我所在的部队从朝鲜撤军回国,进驻辽宁省辽阳市东大营。1960年,部队供应的口粮由每天1.5斤降至1.2斤,副食也跟不上,油水太少。  相似文献   

10.
《哈利·波特》作为文坛的一本畅销书,风靡全世界。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哈利·波特》进行评述与解读,并力图一定程度揭示诠释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其在西方世界广泛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立平 《中华魂》2014,(2):40-43
艺术需要感情,感情需要真挚 我再跟大家谈谈在为我的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创作音乐的过程中碰到的事。 当时,摄制组在河南登封拍摄,想找一位会写河南音乐的作曲家,河南音乐界的同行推荐了我。当我赶到河南登封少林寺,导演说希望赶快把影片里需要的两首歌曲写出来。  相似文献   

12.
唐玄宗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同时也致力于国学典籍的研读。玄宗亲笔注《孝经》,不仅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训诂学的学术进程。通过对唐玄宗训诂用语整理和分析,归纳出玄宗注《孝经》的训诂特点,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唐朝的训诂风貌。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由中国文人编选的韩国古代汉诗选集,明代文人吴明济编选的《朝鲜诗选》则是其中的第一部。《朝鲜诗选》收录了统一新罗至朝鲜宣祖时期的各体汉诗340首,体裁多样,内涵丰富。由于中国与朝鲜半岛同属于汉文化圈,文学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而《朝鲜诗选》编选于明抗倭援朝的特定时期,是明朝与朝鲜时期文人通力合作的产物。因此,《朝鲜诗选》体现了中、韩古代诗歌及文化的交流与关联,同时为韩国古代汉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它的刊印也促进了韩国古代汉诗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从而使这部诗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松游小唱》是晚清流传在川西地区的一首羌地纪游长诗,是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富含浓郁的边地民族风情与诗性。《松游小唱》又属于空间文学,它线性地将地理空间、民居建筑、寺庙建筑和历史古迹四个方面诗性地结合在了一起,展示了七百里松茂古道上各族人民的诗性生活状态,构成了一部蕴含着空间和历史文化、风俗文化的少数民族的文学。它奇特的诗歌形式在近代中国诗坛具有承上启下开创意义,对研究中国诗歌发展史和指导诗歌突破传统都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内容散见于各篇,在教学目的、作用、内容以及学习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均有所阐述,《淮南子》全面阐述了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林徽因因其卓越的建筑才能、深厚的文学修养及其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三段爱情故事广为人知。作为20世纪中国的才女。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丰富的作品及成果,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到《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几乎各个领域她都有涉猎。学术界对林徽因的研究从建筑到文学不一而足。但是.很少人知道林徽因还是一位出色的译者。尽管如此,截至目前为止翻译界对林徽因的翻译活动研究地少之又少.现有的研究多是以林译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原著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为研究对象.且研究视角较为单一。本文拟从图里的翻译规范论这一新视角出发,探讨分析预备规范、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三者是如何影响林译《夜莺与玫瑰》的整个翻译活动的,以期为林徽因译作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解构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形成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此论将译文置于与原文平等互补的地位,译者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张扬了译者的个性。《静夜思》三种译本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对比分析,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译作,拓宽视野。从这一角度来说,解构主义翻译观是突破了传统的。  相似文献   

18.
王子一和陈沂身处明代前期,其曲作中流露出明显的避世出尘之情。就题材而言,王子一的《误入天台》敷陈阮、刘故事,同时增饰了神道叙事框架,使该剧敷陈上浓郁的道家色彩,陈沂的《苦海回头》以剧作家自况,表达出逐臣迁客的落寞情致;就主旨而言,两剧在抒发离尘别岸之想时,也流露出元明之际文人复杂的心态和明代前期文人的精神困境;就语言而言,两剧善于利用宗教智慧点染出清雅、禅意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英译的《水浒传》因存在诸多“误译”而在我国译界饱受争议。然而,在现有的四大译本中,无论是从翻译目的、策略、过程及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来看,赛氏的译本最有特点、最具影响。所谓的“误译”乃有意为之,旨在向西方读者真实再现原著的图景,具有深远的跨文化交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牧撰于晚唐世变之际的《阿房宫赋》,并非一篇单纯的咏史赋,而是作者深受史学与赋学谏诤文化传统濡染下,以赋、论合流为体,以借古讽今为用的当代讽谏书写,其中或许不乏新型谏书及其变创可能的实验意图。因此,藉由“辞赋与谏书”文化跨界的书写侧面,或许可为杜牧《阿房宫赋》在唐、宋赋学流变史的重要地位,提供另一则参考脚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