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最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长期以来,被选举权少有系统理论研究,在实现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文章对被选举权的内涵、特征和意义进行了理性思考,探讨了被选举权日益渴求的主要原因和现实阻碍的主要表现,提出以实行竞争性选举统领选举制度改革来更好地实现被选举权,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为实现民主、团结抗日和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既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民主选举原则,又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民主原则,主张抗日民主政权由人民选举产生,注重基层选举;主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抗日的民主的中国人,实现各阶级阶层联合抗日;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各党各派和民主人士;同时强调中国共产党依靠质量的优势取得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形式多样的投票方式,动员民众的参选热情。这些举措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民主选举原则的坚定性,又体现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选举政策服务于党的政治目标和国家任务的务实性。这些思想和实践对当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主要有:坚持人民民主价值,需要健全人大代表选举的民主形式和机制;注重基层政权的民主建设,落实民主选举等民主措施;保障人民的被选举权,特别是基层劳动者及其代表的当选;在民主政治建设中,要依靠民主政策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利于保障城乡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但现有法律的规定、代表构成的协调、公民参政的能力等制约因素决定了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不能一蹴而就.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修改现行法律、完善人大制度、推进基层民主、培育现代公民,是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对我国选举法进行了第五次修正,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废除选举法中的“1/4选举权条款”,城乡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这是宪政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盲目夸大这次修正案为农村和农民带来的社会效果也是不可取的。要使“同票同权”真正落到实处,法律的修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重申农民的公民地位。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培育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精神。  相似文献   

5.
选举权利,是指公民在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和其他公职人员选举中选举他人和被他人选举的权利,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两部分构成,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利平等,是指公民在选举中依照合理法律的规定受到平等的对待,也就是在合理法律面前,条件相同的公民享有相同的选举权利,它包括资格平等和价值平等两方面的内容。选举权利平等是一种阶梯式的分层次的平等;是一种存在着合理差别的相对平等;是一种群体平等和个体平等相结合的平等;是一种机会平等。选举权利平等,是政治平等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选举的民主性和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保障选举权利平等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法律制度、严格执行法律、完善的救济和裁判机制、平等的经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八亿多公民在农村,村民选举关系着我国的政治发展进程。村民选举是村民享有的一项政治权利,但实践中村民选举存在很多问题,有许多现实案例,不仅侵犯了我国村民这项基本的民主政治权利,而且大大阻碍了我国政治发展的进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有关村民选举的条款过于原则和抽象。为此,必须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制定《村委会选举法》,保障村民选举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八亿多公民在农村,村民选举关系着我国的政治发展进程。村民选举是村民享有的一项政治权利,但实践中村民选举存在很多问题,有许多现实案例,不仅侵犯了我国村民这项基本的民主政治权利,而且大大阻碍了我国政治发展的进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有关村民选举的条款过于原则和抽象。为此,必须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制定《村委会选举法》,保障村民选举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政治体制中,公民表达权、结社权与民主选举权构成了阶层话语权生成的权利制度机制,是实现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权利制度保障。在当代中国社会,由于表达权、结社权与民主选举权的制度性不足,导致其在社会各阶层中分布的不均衡,这是影响社会阶层话语权失衡的重要原因,也是妨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选举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石,追求合法、公正是其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任何实体权利都要求有相应的诉讼形式给予充分的保障,选举权也不例外。当前,我国的选举诉讼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舍理的因素,在对我国选举诉讼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选举诉讼制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改革是推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十七大"发展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精神的贯彻落实.目前,我国基层人大选举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宪法赋予的权威地位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层人大选举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建议.但应当明确,改革应当稳中求进,从基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与人们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相适应,不能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1.
我国选举法第五次修正案中最大的亮点是废除了"1/4选举权条款",城乡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农村和城市迎来"同票同权"的新时代.它第一次从制度层面明确取消城乡差别,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真实体现,对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过,要使农民在"最有发言权"的事务上能够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选举权数字上的平等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推进选举制度的改革,探索增强农民政治博弈能力的有效途径,实现城乡平等的实质进步.平权主义时代,不仅需要程序上的平等,更需要实质上的公正,所以应理性看待"同票同权"的社会效果.要清醒地认识到,"同票同权"不可能给农民的政治生活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对于选举权的行使更加关注。文章从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选举组织的成立、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候选人介绍、选民登记、选区划分和选举监督等方面的程序改革入手,提出了对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就民主理论、实践背景论,近现代选举制度是近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民主"则是选举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总体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选举日趋成熟,已能发育出自我调节机制甚至纠错机制.选举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必须与整个民主法治体制和其他民主制度发展相适应的,否则将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导致选举的革新与变革.因此,保障选举的民主性是选举制度的关键和基础,法治是民主选举的有效保障,公民教育是提供民主选举所需社会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宪法学中,选举理论是指导选举权行使与选举制度运行的一整套价值观、方法论和规则原理,它是宪法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选举理论既包含了对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这一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也包含了对于民主世界历史趋势、核心价值的充分体现。为了更好地促进改革的深化,选举理论必须深入理解并完善"选举权的本质"和"选举制度的构成体系"等基本问题,真正成为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逻辑自洽、功能健全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世界妇女争取政治平等权力的斗争是1840年从法国、英国和美国开始的,在上个世纪中,这一斗争只取得些许成果。 法国妇女从50岁开始才享有选举权,这一权利是1944年4月21日由设在阿尔及尔的戴高乐将军的临时政府赋予的,法国妇女在1年以后的市政选举中行使了这一权利。根据议会间联盟这一组织进行的“妇女与政治权利”问题的调查表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妇女分别在1893年和1902年拥有选举权,但土著妇女除外。接着芬兰、挪威、丹麦妇女分别在1906年、1913年和1915年也享有了选举权。 ——1917年,前苏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 ——1918年,在英国,30岁以上妇女在议会才有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只是到了1928年,妇女才与男性公民享有同等的选举权。  相似文献   

16.
平等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也是自然人作为一个国家公民的基本人权。农民是我国的公民,其也应该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从尊重、保护、实现等国家义务角度出发,探讨国家在实现农民平等选举权中所应承担的义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构建国家履行该义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普通含义和专业含义两个维度解读我国宪法文本中的政治权利概念,政治权利的内涵可被理解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而其外延则是不确定的,但至少包含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担任公职权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等三项权利。并且从《宪法》第34条但书规范的解释角度,我们也无法得出我国宪法文本中的政治权利仅限于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是各国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虽然我国《选举法》、《民事诉讼法》和《刑法》做了一些保障与救济性规定,但由于缺乏选举监督的主体和程序性规定、法律保障与救济的范围窄、诉讼救济程序存在严重缺陷等,致使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公民选举权遭受侵犯而无法得到救济的现象。因此,研究我国选举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公民选举权受侵害的法律救济途径,不仅对于完善我国选举法律制度,而且对于保障与救济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选举法是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的法律,是实行民主政治的保障。结合中国的选举实践,可以发现中国选举法立法的政治意蕴存在三个价值取向:(1)偏重秩序构建的政治取向,(2)普遍原则与特殊原则相结合的混合主义取向,(3)权利保障的国家主义取向。这三个价值取向基本保障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权利义务机构,使公民的选举权得到规范化、秩序化保障,避免因政治参与的无序所造成的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意义的选举制度是关于选举代表机关代表和某些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和.选举权的确定、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的组织和程序以及选民与当选人的关系构成一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伴随着宪法、人权、代议制等资产阶级民主形式而产生的,是代议制的基本环节和重要内容.由于阶级关系状况、政治文化传统等的差异,各国的选举制度内容不尽相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我国,选举制度主要指的是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程序及方式方法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