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陇东红色歌谣之所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传唱,不仅因为陇东红色歌谣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愿望。而且因为陇东红色歌谣接通了劳动人民潜藏的集体无意识,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陇东红色歌谣在进行革命主题诉求的同时,也保存了特定的方言土语、民俗风情、民族宗教等文化学资料,具有丰富的文化学价值。正是在文化学的意义上,才能解释陇东红色歌谣的魅力,否则,可能得到一种一般化、简单化、肤浅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川陕苏区建设时期,根据地军民创作了数以万计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红色歌谣反映的内容丰富,涉及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红色歌谣特征十分鲜明,达到了革命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红色歌谣对中国革命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革命宣传的号角和革命动员的鼓手。在价值上,红色歌谣不仅是革命年代革命友谊的见证,也是红军文化和红军精神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陇东红色歌谣主要以歌颂革命、歌颂政党、歌颂革命领袖、歌颂革命军队为主题诉求,陇东红色歌谣的歌颂性特征和陇东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密切相关,是一个自发的形成过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陇东红色歌谣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思想性、艺术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陇东红色歌谣受到了陇东人民乃至其它解放区人民的喜爱。陇东红色歌谣体现了陇东人民借助歌谣的形式抒发自己要求和愿望的努力,这些革命歌谣不但反映了陇东人民的革命意识与革命豪情,而且也保存了陇东地区的自然状况、风俗人情、方言土语等文化资料,具有丰富的民俗学与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时期,伴随着湘鄂西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湘鄂西土家、苗、汉各族妇女,积极投身于伟大的革命斗争。作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中有相当篇幅真实地反映了苏区各族妇女投身和参加革命的历史事实,塑造了湘鄂西苏区妇女的群体形象。红色歌谣表现了湘鄂西妇女与封建势力进行彻底抗争的精神风貌;红色歌谣里的湘鄂西苏区妇女是拥军的模范;红色歌谣里的湘鄂西苏区妇女是拿起枪杆,投身革命的英勇无畏的战士。这些形象记录了苏区妇女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丰富了民间文学中妇女形象的内涵,展示了苏区妇女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5.
所谓红色歌谣的档案式保护,就是运用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通过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将红色歌谣有效保存起来,形成红色档案,以便存储和利用.其中,应遵循保护为主和整合力量等原则,并采取科学抢救、规范操作、编研并举等综合方法,切实搞好普查、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研究、出版、创作、展演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6.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既是战争硝烟催生的革命之花,也是湘鄂西地区丰厚的民间文学土壤中滋养出的民间艺术之花,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思想。“救星崇拜”意识是红色歌谣里表现的主要民间思想,其在歌谣中首先表现为民众对红军的信赖,把它作为自己救命的靠山;其次是民众对红军领袖的敬仰,视他们为精神支柱;再次在民众心目中救星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智慧,集体能量、集体形象。此外“均贫富”思想以及生存意志等也是红色歌谣里所表现出的重要的民间思想,红色歌谣,唱出了民众对“打土豪、分田地”政策的衷心拥护之情以及决心不屈不挠跟党走的冲天壮志。  相似文献   

7.
在如火如荼的斗争中,赣南苏区军民创作了数以万计的红色歌谣。他们用山歌、民歌、民谣等形式讴歌战斗生活,赞美苏维埃建设。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堪称中国现代音乐史文学史上的奇迹。赣南地区红色歌谣具有浓厚的民众性和地方色彩、强烈的工具性和革命气势、鲜明的即兴性和民歌韵味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论井冈山红色歌谣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红色歌谣虽已历时八十多载,但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保留了井冈山革命斗争过程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痕迹,成为佐证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的民间档案;这些红色歌谣是进行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的丰富载体,是创新党课教育形式以及相关题材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它的产生与马克思主义在湘鄂西的传播,与贺龙、周逸群、任弼时等在湘鄂西展开的轰轰烈烈的革命实践,与湘鄂西苏区的歌谣运动等都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适应革命的需要,曾产生了一种新的民歌样式,红色歌谣。这些歌谣具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具有革命性、战斗性和思想的先进性,以及鲜明的民族性和富有地方特色等。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具有思想启蒙和教化作用;具有鼓舞红军革命斗志的功能及瓦解敌军思想的功效。珍视和传承湘西红色歌谣,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的迫切需求,我们要传承好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红色歌曲是中国共产党保留下来的极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精神财富。大别山红色歌谣作为典型代表,是红色歌曲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大别山红色歌谣为例,揭示红色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意识、情感、境界、心理接受诸方面的多重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民众秉承着《诗经》以来歌谣的现实主义精神,把自己所熟悉的歌谣形式当作咏物、言志、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用歌谣记录各苏区红军将士和民众多姿多彩地战斗生活。苏区红色歌谣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扩红支前、反"围剿"和苏区反封建尤其是妇女解放的宏伟画卷,全方位地、艺术而形象地揭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战争功绩,反映了这场斗争发生、发展、壮大、胜利的运行轨迹,以及苏区人民在这场斗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付出的巨大牺牲。  相似文献   

13.
罗红霞  罗娜 《九江学院学报》2021,40(3):93-96,112
创作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时期(1921—1930年)的安源红色歌谣,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在曲风、手法和结构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中国红色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艺术瑰宝,是新时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安源精神的重要红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大冶苏区歌谣是扎根于人民斗争生活土壤的红色歌谣,它真实地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大冶人民在土地革命、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历程,强烈地表现了群众的感情、愿望和要求,并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魅力给人以教育和感染。  相似文献   

15.
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右江军民通过音乐手段来推广革命道理,创作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红色歌谣。他们用流行的革命歌曲、民歌、民谣等形式在圩场、会议、学校通过教唱、对歌、演唱、传唱的方式控拆黑暗社会、发动民众,讴歌农民运动及战斗生活,赞美苏维埃建设,表达了右江民众热爱党、热爱红军和积极参加革命的朴素情感,具有明显的革命教育和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钟敬文与歌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歌谣与古代文学”、“歌谣与诗的关系到现代的歌谣”、“海丰的歌谣和少数民族歌谣”等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我国现代著名民间文艺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钟敬文先生在歌谣研究学领域内的独到见解和成就。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刘半农等人提倡收集整理歌谣的最初目的,主要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而当新诗被普遍认为缺乏必要的美学质素,写作者们四处寻求解困策略之际,歌谣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当作新诗的可能性资源之一。除在理论上把新诗与歌谣的关系作为一个话题加以探讨外,一些写作者也在创作实践中大胆地借鉴歌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也有人对新诗借鉴歌谣的做法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8.
历代少数民族民间歌谣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少数民族民间歌谣概论何红一,祝注先早在远古时代,歌谣即伴随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产生,是人们统一意志、协调动作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原始歌谣和音乐、舞蹈密不可分,纳西族的《阿仁仁》,男女合围歌舞呼号,忽而分开聚成小圈,忽而连接形成大围,吼着、叫着、吆喝...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歌谣的历史长河里,台湾歌谣与闽南歌谣是母河的派衍分支。就台湾歌谣与闽南歌谣亲缘关系看是源远流长的。台湾歌谣从广义说可以包括高山族歌谣,客家歌谣和汉族歌谣,即闽南歌谣。从狭义说台湾歌谣是闽南歌谣的流变。本文试就台湾歌谣的题材和主题,艺术特点,分类、曲调和源流变异进行探索,以期开拓一个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植根于民族艺术的红色音乐,在革命战争的年代中迸发,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洗炼,度过了漫长的峥嵘岁月,得到了和平环境的雨露滋润,受到改革开放浪潮的激励,已经形成中国音乐艺术的一支奇葩。其优美、抒情,且健康、激扬的红色音调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研究它的育人价值,把红色歌谣的情感诉求、红歌流行的百姓情结、红色音乐的社会贡献和红色音乐的教学运用发挥出来,有利于弘扬主旋律,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