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杰克·伦敦的多部小说都蕴含着成长小说的元素。结合成长小说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杰克·伦敦成长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探究,分析其二元对立的独特叙事主题,旨在说明杰克·伦敦对传统成长小说的继承与开创,以期从新的角度展开对伦敦作品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犹太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现代文坛一位重要的作家。《反美阴谋》是其一部非常出色的历史小说。小说虚构了美国1940-1942年的历史,采用自传式回忆录的形式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犹太家庭为成为美国人苦苦挣扎的过程。本文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视角解读罗斯的《反美阴谋》,指出通过不同文本的对话、作者与读者的对话凸显了该小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经典作品。小说讲述了在人类文明社会中,一条名为巴克的狼狗历经磨难重返荒野的历程。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杰克·伦敦以“狗”为载体,揭露了现实社会中人类残酷的争斗与挣扎,表达了“超人哲学”、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等人性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解读小说《马丁·伊登》中体现作者的双重性格的矛盾和冲突。笔者认为杰克·伦敦性格中有作为进步作家敢于揭露和抗争的一面,也有与各种社会势力周旋,妥协的一面,这种同时并存又格格不入的性格矛盾正是作家悲剧性结局的真正原因,作家的抗争与妥协在现代语境中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简·爱》和《飘》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两个出身平凡中却具有独特思想的女性---简·爱和思嘉·奥哈拉。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简·爱》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飘》都称得上是描写旧时代女性中最经典的著作,这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表现出了敢于对抗时代、追求自由和平等权利等鲜明的人物特征。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受到了旧时代社会压制,但最终通过行动收获到了真爱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描写社会、说明道理,是众多小说作者常用的手段。美国小说巨匠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一决牛排》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在《一决牛排》中,杰克·伦敦将主人公汤姆·金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深刻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固然有作者对人物、情节本身的细致刻画,但多方面、多层次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为主线,将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与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的《雷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两位女主人公觉醒、反叛及追求独立的相同的心路历程,进而分析两位主人公不同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8.
《落地》是美国华人作家哈金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作家从多元视角,以纽约新中国城法拉盛为背景,用十二个短篇故事展现了底层美国华人生活的各种经历,贯穿全书的是美国华人的离散情结和挣扎着追求美国梦的迷失与希望。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小说人物、情节、主题与《圣经》典故的许多方面有对应关系。霍桑通过对《圣经》典故的大量借用,赋予该小说丰富的《圣经》的象征色彩,使这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从而奠定了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的地位。文章以《红字》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核心,探究了小说中的《圣经》典故及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由美国女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发表的一部在美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反奴隶制小说。它也是一部黑奴母亲悲惨生活的血泪史。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斯托夫人刻画的母亲形象更加细腻真实。  相似文献   

11.
唐传奇《离魂记》是关于王宙与倩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在元代被杂剧作家郑光祖改编成喜剧《倩女离魂》。两部作品除男女主人公的姓名以及一些具体情节上有所变化之外,大体结构没有变化,都是同一系统的爱情故事。可是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两部作品时就会发现,两个作家在两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英国著名政治讽喻作家乔治·奥威尔的长篇小说《1984》与中国最具创造性的作家王小波的中篇小说《2010》进行了比较研究.《1984》作为《2010》的前文本,无疑为《2010》的解读提供了参照;但与此同时,《2010》的出现也丰富了读者对《1984》的理解.文章从反鸟托邦小说、黑色幽默风格和所蕴含的身体政治理论三个方面解读了两部作品的异同,通过多元共生的文本观及文学增值的现象,对比两个文本并弘扬文本所蕴藏的对自由的渴望及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3.
《鼠疫》和《白雪乌鸦》这两部作品均以鼠疫为背景,在这一特定的灾难情境中,"人性"这一主题尤为凸显。文章以两位作家在存在主义书写中的不同向度为中心,以人物形象为媒介,着重从人道主义、个人主义、德性伦理方面进行文本内部叙事者和受述者之间的比较分析,剖析两位作家在同类题材写作中的内涵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与菲兹杰拉德是"迷惘一代"青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代表作《太阳照样升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对其后的美国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部小说的异中趋同、同中存异之处。  相似文献   

15.
《华盛顿广场》和《豪门春秋》分别是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和伊迪丝·华顿的早期代表作.作品问世以来,学术界对这两部小说的研究大多着重于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然主义等阐释.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将19世纪转型期的纽约市作为文本而不是“背景”进行诠释:詹姆斯和华顿通过记述19世纪两大转型期纽约的阶级分布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巩固了当时历史语境下的主导权力话语;作家的个人意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抵牾,体现了两位作家颠覆权力话语的创作倾向;但作家的反抗最终还是受到了主导权力话语的遏制.  相似文献   

16.
苏珊·桑塔格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美国》固然是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蓝本的气势恢宏的文学创作,但其中不时流露出的是作者对自我超越的渴望,她通过女主人公在表演中的自省来表达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人都需要反省自身.作家的写作亦是一种表演,适时地从文本中抽身出来审视写作过程,有助于作家鞭策自己为读者奉献出更好的作品.在桑塔格看来,作家还应该是一个时空旅行者,能够自如地在历史与现实中穿梭,以史为鉴,关注现实问题.《在美国》的“0”章部分尤其体现了桑塔格期望通过在时空的自由转换来突破各种界限以实现作为一个作家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和《百年孤独》分别描写的是两块相距遥远的国土上发生的不同故事,两位作家都把自己进步的思想倾向融于两部作品里。它们犹如两面镜子反射出动荡的社会、政治风云、更替时代与历史的变迁。本文试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了两部名著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是一部以母女关系为主题的小说。谭恩美以第一人称为主,伴随第三人称转换的叙述方法,通过富于特色的移民语言和女性语言,成功地塑造了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部以"城"命名的著名小说,"城"既是实体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是隐喻和象征的载体。通过对这三部小说的对读分析,可以发现"城之恋"的结构模式在这三部小说中,既指向一个共通性的"文化破散"主题,又呈现出多向度的展开,彰显出来三位作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由此引发的现代性困惑,同时可以发现三位作家在文化选择和艺术运思方式上的歧异。  相似文献   

20.
莫言文学的国际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被翻译成英、法、德、韩、日、希伯来语等四十多种语言;二是莫言的文学创作很大程度地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其中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对莫言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本文将基于比较文学的视角,从《雪国》与《白狗秋千架》的人物形象出发,具体考察这两部作品的相似性,为莫言文学的域外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