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人的两种基本在世经验,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之间不仅表现出不同,更呈现出紧密的互涉性。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在关涉人的存在样态上、在体验过程中,甚至在更为根本的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即生存论视域中的拯救功能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化约的同质性。  相似文献   

2.
辽、金、元三代诗歌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段落,也是为中国诗歌史带来活泼生机与特殊样态的独特存在。广义的辽金元诗歌,包括了诗、词、曲这几种不同的诗歌样式,它们并不是既成的东西,而是在生成和发展之中呈现出的状貌。以狭义的诗来看,辽金元诗歌是呈现了一个由生新走向成熟的过程,但它不同于以往的生新与成熟,它们裹挟进相当多的新质——文化的新质。文章还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探讨辽金元诗歌研究的新意,指出辽、金、元三代诗歌的发展都是文化交融与互动所的结果。具体可概括为:辽诗展现的是面目生新的样态;金诗在流变中发展;元诗文化汇流中完善。作为诗的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的散曲和词,在金、元时期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词曲作为一种新兴的诗歌样式,足以使元代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3.
想象:宗教与艺术的心理联结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艺术一样,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但又与艺术不同,是人类从自然中独立出来形成自我意识以后,对自身以及自身力量的一种虚妄认识。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某个阶段上,宗教与艺术这两种文化现象奇妙地联系和结合在一起,成为人类文化史上十分注目的事实。在这样的联系和结合中,宗教对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宗教虽  相似文献   

4.
宗教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学作品中宗教文化的翻译既是难点也是亮点。本研究从阐释学出发,运用定性研究,分析比较《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汉译本中宗教文化的传译,由此得出三位译者不同的翻译策略原系于译者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个人"偏见"和自我视域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宗教文化生态的重建将是一个多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从文明发展的趋势看,生态文明将会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而崛起。未来中国宗教文化生态的样态,当是传统宗教文化生态基础上的断续重接。总结经验,以古鉴今,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秀因子,吸收各种文化的长处,坚持主体、多样、仁和、共通的中国宗教文化生态发展方向,对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促进宗教间、宗教与社会、宗教与世界间的良性互动沟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哲学基础及其对本民族心理的影响是当前哲学、文化学研究的一大课题。对两种不同源的文化比较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深化对外族文化的认识.通过比较我们将发现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在某些方面会相互融合,而同一文化在某些方面也会有所发展和变化。文化有自身的传统但并非是静态的。例如在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象征不满与反叛的长发,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却成了大多数成年男子所接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在促进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同时,可能对民族文学多元文化属性的固守及其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教文学自身所具有的抵抗性特质就具有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宗教文学在对民族精神与人类存在意义及其远景的终极思考中蕴含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性,它在民族文学保持民族文化品格、增强自身文化免疫力以及民族文学的主体性建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宗教文学的文学史意义由此具有了重新评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9.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10.
波希米亚恶作剧: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11.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12.
修辞学研究的审美之维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13.
历来把明清思想断层看得过于严重并不妥当,事实上,清代士人在面对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时,显然无法置身于宋明文化传统之外,若从明清两代宗教文化的角度看,则可发现明清思想存在着连续性。本文着重考察清儒对宗教典籍的阐释、宗教文化的信仰以及鬼怪故事的叙述,尝试对于后16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想、道德与文化之特质提出一种理解的新视角。笔者以为,通过这一尝试,或有可能将明清思想与宋明理学的研究视域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原生样态和典范形式,徽派建筑设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观念和民族审美意识,而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堪舆意识在徽派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徽派建筑的村落选址、建筑造型、设计样式、室内装饰设计无不蕴含着深厚的堪舆思想,考量这些堪舆思想及其背后富含的生态意义对深化徽派建筑设计的价值认知以及建构新的建筑生态美学都具有颇为切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湘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译著等身。本文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视角考究了翻译是一种从"视域分裂"走向"视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此基础上深入发掘了朱湘译诗活动中的"视域融合"现象,发现朱氏的译作处处彰显出中西宗教文化的"视域融合"、中西诗学规范的"视域融合"。借此抛砖引玉,希望为朱湘的诗歌翻译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6.
赛会演剧这一古代文化现象在粤东海陆丰地区仍有遗存,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海陆丰人文土壤中具有浓郁的世俗宗教特色,赛神庙会是乡社宗族文化的载体,这种文化载体滋生并哺育了白字戏、竹马戏等民间戏剧样式,也使得传统戏剧呈现出浓郁的世俗宗教色彩。这种赛会祭祀戏剧具有不同于文人戏剧、观赏性戏剧的价值标准,它是典型的民间戏剧。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亲和性所生成的“韦伯命题”是韦伯宗教社会学的一个理论聚焦点,命题的生成是马克斯·韦伯与家庭、同时代学者及所处社会等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这一复杂交错的影响背后尤为体现了马克斯·韦伯长期以来有关“宗教-社会”的思考。在宗教社会学视野下,“韦伯命题”的生成亦使韦伯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得以有迹可循,同时该命题促成的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也为我国现阶段宗教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文化及其与和谐社会的价值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在观念上的反映,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当代形态,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关照下的文化样态。在实践和学理视域下阐释"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坚实基础,也是和谐社会有机体程序与取向的统一,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藏区社会呈现出一种垂直分布的空间样态,且信仰社群的分布多与寺庙形成一定的聚落,因此,寺庙的社区类型对于理解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宗教社会特质具有重要性.按照在全国五大藏区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整理,初步划分了藏传佛教寺庙分布的4种典型社区样态,说明其分类依据并描述了4种不同地理类型的社群及其信仰生活的环境概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理类型、社群分布、宗教虔信度及藏传佛教寺庙社会功能定位之间的联系,以期为现代化进程中藏区宗教权威的建构与表达提供一个宗教社会学视角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世界性的大文化.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是伊斯兰文化的载体.北京现有清真寺68所,每一座清真寺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北京清真寺文化是中阿文化互相交流与融合的产物,是各族穆斯林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了宗教、民族、教育、建筑、书法、艺术等方面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