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认为,我国跨境语言的研究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研究框架的设计和理论、方法的提取,这是我国跨境语言研究中的基础工作.作者根据近年来跨境语言调查研究的实践经验论述以下4个问题:正确估量6年来我国跨境语言研究的进步;科学定位好“跨境语言”的概念及研究内容;明确跨境语言研究必须遵守的原则;总结跨境语言调查研究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镰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本文论述了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被中国政府任命为铁道部西北公路查勘队队长的历史背景,1933~1935年在中国西部的考察,与此行有关的三部著作中的压卷之作《丝绸之路》:艰辛坎坷的旅途,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临其境的忧思及对丝绸古道未来的憧憬。 相似文献
3.
4.
张竞婷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0-25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学者们有关语言接触的探讨,在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研究的方法、接触的机制、与其他学派关系等方面;在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研究中关注于接触与语言的变异、借词、语法渗透、语音干扰、翻译研究等方面;在语言接触与汉语方言研究中主要涉及接触与汉语方言的特殊语言现象、方言系属、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交互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卢长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87-88
<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的出版为中国新诗的研究提供了切实的深入的研究思路.该书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新诗,致力于中国新诗历史的重新梳理,在研究方法上别出新意.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国家重要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信息资源。语言资源学是以语言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言资源的生成、演化、分布,语言资源的结构系统,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问题的学科。语言资源学(论)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加深入地认识语言的属性,更好地保护、开发语言资源,使语言更加高效地为人类交际服务,保护人类语言的多样性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语言资源学(论)的建构为科学研究语言资源提供了理论指导,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晓曼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34-38
汉字及其音和义在三千年前就传到了韩半岛,特别是朝鲜王朝时期,世宗大王及学者深入研究汉语音韵,从而创造出自己的语言文字——训民正音。中韩语言的比较研究及中韩音韵关系的研究对语言学的理论发展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薛正昌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00-111
耶律楚材是13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出仕金朝。燕京征召后,随成吉思汗西征中亚《西游录》记载和描述草原丝绸之路走向、沿途人文景观、主要城镇和驿站、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故事,包括中亚自然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情等。草原丝路有多条走向。耶律楚材经历的前段由燕京至哈剌和林,出居庸关、经云中、武川、越阴山大漠;后段由哈剌和林至中亚,翻越阿尔泰山、过额尔齐斯河、穿越天山,经伊犁河流域进入中亚。《西游录》是草原丝绸之路的珍贵史料,承载着草原丝路文化的重要遗产。《湛然居士文集》,收录了耶律楚材西征中亚期间的大量诗文,与《西游录》所记为互补,内容更为丰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西游录》和《湛然居士文集》所载内容,将成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历史见证,具有鲜活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接触是指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或短期的频繁交际而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一种语言现象。内蒙古西部方言区的语言具有晋语的某些共同特点,同时又融合吸收了周边蒙语、满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文章从语言接触方面对前贤的文章作整体梳理,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刘宓庆在《翻译与语言哲学》中探讨了汉语的异质性一语言的异质性、本位和外位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问题,为中国的翻译学提出了意义理论和文本解读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1.
12.
罗国英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4)
本文主要谈了《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读后的一点体会,从联盟树理论建立的背景,到语言接触机制,再到无界有阶说,我认为这一点是联盟树理论安身立命的根本,然后再到关系词与资源关系的判定,陈保亚博士创造性发明的“阶曲线“原则来判定语言间的同源与接触关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我们认为,陈氏的“词阶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为历史比较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谷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05-108
《张澜文集》收集了张澜的著述、演说、函札等第一手资料,对研究张澜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具有独特的语言文化价值。本文从地域性、口语性、时代性三方面分析了《张澜文集》的语言特色,认为其语言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表现力强;口语特征明显,句式简短;有一定的文言成分,庄重典雅,能较好地反映现代汉语发展时期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4.
徐佳丽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F0003-F0003
<正>跨境教育是在20世纪初,由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若干国际组织推动的教育国际化路线,是教育国际化在当前的具体表现之一。目前,跨境教育已成为一项每年涉及数百万人口流动、数百亿美元资金流动的大事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出国留学生达到220多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在教育国际化发展大潮中,跨境教育已成为我国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了解与掌握跨境教育的发展规 相似文献
15.
汪一鸣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4):190-192
《丝绸之路绿洲研究》是当代丝绸之路学与绿洲学相互交融、既集大成又具开拓性的一部鸿篇大著,其主要贡献为:点线结合,明确界定丝绸之路与绿洲的共生共荣关系;文理结合,以地理学的视角科学地分析了丝绸之路绿洲的生长、发育、消亡规律;中外结合,以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开放理念研究丝绸之路绿洲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为我国实施向西开放战略、建设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沿带国家互联互通和全面合作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郭全芝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3)
《诗经译注》是向熹先生系统研究《诗经》语言和汉语史的学术背景之下的产物.全书分解题、原文、韵读、译文、注释五部分.解题建立在深入研究原文的基础上,但又视野开阔,不限于文本内部的循环解释.对《诗经》原文诗句的分行,体现出对古诗多两句一意的独到看法.韵读体现了撰者对上古韵部划分的见解,译文则约略体现出译者《诗经》语言学成就及对先秦文化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理解与研究.注释以解词为主,其他内容如文化解释或修辞手法提示、注音等也多围绕解词进行;要皆说有依据,反映了注者学风的严谨. 相似文献
17.
盟誓是春秋时代的一种社会时尚,是动乱年代信义丧失后公私之间外交上的一种软弱行为。盟誓语言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非自然性语言,非常值得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批地下语言材料的出土,使这种研究更具备条件。笔者以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为语料,穷尽性地搜集其中的盟语誓辞,根据其行文特点和内容进行分类分析,通过归纳对比,分别探讨春秋时期在社会政治和人际关系中占有独特地位的盟和誓各自相同而又相异的语言特点及其成因,再用以相关文献为参证,以便结论更准确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陶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40-147
采用田野调查法,从共时角度探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大量迁移对城市语言生活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的、自上而下的推广普通话的语言政策和宁夏银川微观的、自下而上的语言使用情况是一致的。从日常生活用语来看,呈现出汉语普通话占绝对优势,普通话和汉语方言、汉语和英语语码转换为辅助的特点。一座城市的语言生活面貌从一个侧面反映着该城市的发展状况,即城市化和国际化过程还将继续同步和持续发展,而良好的城市语言面貌也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助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陶礼天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23(2):31-38
牟世金先生是当代《文心雕龙》研究的著名专家,本文对其标志性研究成果《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和一系列代表性观点作了介绍和评价,并兼评其另外几部《文心雕龙》研究著作,以便使牟世金先生毕生之《文心雕龙》研究著述与主要贡献得到整体的呈现,为当代《文心雕龙》研究史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歌行研究是中国古代诗歌诗体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对歌行起源、歌行发展轨迹,歌行体性,如歌词性题词,歌词与新乐府关系,歌行的诗体定义等进行描述与综论,在此基础上,对<唐代歌行论>予以评介,指出这部著作对歌行发展的特质有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精准的把握、其研究角度也具有独特性以及对歌行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