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王里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57-58
公民政治参与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由于政治制度化水平不高和政治文化缺失等原因,使得公民的政治参与充满着种种无序性。我们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下,逐步实现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稳步推进政治参与的程序化。 相似文献
2.
徐锋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28-34
在着重解析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对于政党政府政策活动的影响,以及政党政府的政治回应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和检讨公民政治发展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党政府在回应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的态度、理念、政策和体制等诸方面的变化及其不足,从政策和制度两个层面就发展民主和稳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兼顾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和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3.
网络政治视野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芸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0-42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在网络技术引领下的网络政治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客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真实性和实际效力;同时也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制度化建设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李昕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渗透,公民通过互联网进行政治参与的方式日益兴盛,并且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公民往往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网络民主监督等方式进行制度内政治参与,亦或通过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等方式进行制度外的政治参与,这都会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以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信息时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5.
付晓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91-94,122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扣谐;有助于实现民主法制化的进程。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表现为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正确引导,创建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直接民主领域,真正体现民主的真实内容。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公民政治参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改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了公民的参政质量。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公民政治参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应该积极思考,从提高公民的网络素质、法制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开拓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现今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我国的网络政治参与形式大致可以概括为网络建言献策、网络揭黑反腐、网络群体性事件以及网络政治冷漠。作为公共管理者的政府在应对网络政治参与中面临多重难题,比如政府信息透明度低、网络立法缺位、政府网站建设滞后、政府网络资源供给不足、政府网络监管失灵等。政府必须调整角色定位,做网络民意的倾听者,网络问政的参与者和网络民主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8.
网络政治参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舆论生成和政治效应两个环节,缺一不可。解决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必须系统的分析网络政治参与是如何生成以及这一参与行为对整个政治系统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政治参与的两个环节入手,通过剖析三种传统的理论各自的优缺点来构建一种全新的网络政治参与模式,并通过分析这种新型模式对媒体议程、网络公共领域和政府决策产生的影响,使网络政治参与能够遵循一条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网络政治参与以其独有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渠道,并显示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非理性因素对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极为重要,规范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无论是对于政治参与行为的有效性,还是对于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史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7,36(1):79-8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并改变着公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而拓宽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近年来,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多数由网络群体性事件扩展而来,而网络空间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公众表达意见和诉求的行为机理具有特殊性。当前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变革阶段,属于矛盾和冲突的高发期,因而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治理面临严峻形势。在深入剖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多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新媒体时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发展趋势为基础,推进网络政治参与法治化,保障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郑丽珠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7-39
在互联网时代,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如何使公民能够有序地利用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我国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许多问题,今后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宁德强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9-93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媒介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在此背景下,积极建设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能够有效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平衡网络舆情导向,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言论责任感。建设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基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背景来整合资源,从选拔机制、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和去污名化机制等四个方面着手,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以民主法治为基本特征之一,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和谐社会政治参与的新形式,正是以民主的方式成为政府政治决策和公众民意表达相互沟通的直接平台。公民通过网络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对于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网络技术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发展为网络政治参与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促使我们积极思考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许会明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18-20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化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基础上,阐明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意义,并就如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3-119
基于结构化理论视角,以城市居民为例,定量分析了网络政治意识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政治意识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政民互动意识和网络信息公开意识对网民参与网络政治意见交流表达和网络政治行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邵海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3):96-102
公民不断介入并参与各种公共事务是当今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日显明显的趋势。政治参与的扩大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公民参与政治事务的原因、目的和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变化特征并对政治系统产生不同趋向的直接影响。分类概括分析公民不同的政治参与驱动因素及其基本变化特征是引领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网络的发展扩展了公共领域,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实践协商民主的新形式,公民在线话语协商水平直接影响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秩序和质量。公民在线政治参与话语协商评价涵盖话语正当性、复杂性、理性、包容性、持续性和互动性等六方面内容。目前受技术、规则和个体素质影响,公民在线话语协商呈现复杂性高、正当性低,自反性低、竞争性高,非理性程度高、客观理性不足,机会平等性高持续性强、互动性低的特征,成为持续推进公民网络话语协商亟待克服的难点。因此,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话语协商尚处较低水平,需要技术、制度和公民素养等合力推进,使网络真正成为公民政治对话协商平台。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基层群众自治也要求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政治参与的不足或缺失会影响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但是政治参与的过度或不当,同样不利于政治文明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新要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合理设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推进路径,必须在实现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公民文化,畅通各种利益表达渠道,最终推进公民积极有序政治参与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郭玲池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6,(1):19-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和文化根基,二者如影随形、相辅相成。积极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文化基础、培育先进的政治文化使政治文化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世界性、使之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兴刚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4-99
网络政治参与概念厘定是进行网络政治研究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网络"侧重指互联网,"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进行的旨在影响政治过程的政治行动。文章对当前学术界一些似是而非、富有争议的定义进行了科学辨析,并对网络政治参与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要件和要素,以期为网络政治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