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读图时代的当下,文学逐渐图像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诗歌艺术与电影艺术的跨界互动也日渐频繁。“互文性”理论为诗歌与电影的“共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研究发现,《先知》中的诗歌与电影《永恒》在主题的铺陈凸显、情节的助推发展、人物的衬托刻画方面具有明显的互文性关联。纪伯伦的诗歌丰厚了电影的意蕴内涵、映现出影片的表达梯度、提升了电影的艺术价值,而电影语言又赋予诗歌更为灵动的展现方式与更加多样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2.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先知》是一部深刻隽永的哲理散文诗,经过冰心的翻译,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的译本散发着同样的艺术魅力。本文试从两个方面来解读这部译作的美学特征:语言的形之美和行文的哲思美。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当代女作家泰格特的作品《窗》,虽然只是在很短的篇幅内给我们讲述了两个病人之间的一个小故事,但这个极富启发意义的小故事却和众多的西方历史文化事实有着一个共同的“母题”.即“先知被害”。这也是这个短小的作品的魅力所在,透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发掘出“先知被害”这一“母题”的内在意义,以及对于我们现代人的警示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蒙古国乌·罗布桑胡尔奇说唱的《宝迪莫日根汗》与我国明朝许仲琳著的《封神演义》(蒙译本)的母题进行比较,乌·罗布桑胡尔奇基于说唱作品的流通、接受考量而进行的母题改编与再创作有迹可循。在《宝迪莫日根汗》的母题征引过程中,乌·罗布桑胡尔奇极其关照听众即审美主体的情感经验,在所引母题中又融入了蒙古民族特有的人文关怀。从《封神演义》到《宝迪莫日根汗》,乌·罗布桑胡尔奇不仅完成了一次文学“在地化”的创造,同时也是一次母题跨境交融的告竣。  相似文献   

5.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名作<呼啸山庄>通过描述两代人爱恨情仇交织的复杂情感世界,深刻地探索了人性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展现了第一代以希斯克厉夫为代表,第二代以小哈顿与小凯瑟琳为代表的主要人物所经历的人性丧失与回归的过程,抨击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对人性的摧残,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终将回归的坚定信仰.  相似文献   

6.
《还乡》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最具宿命论色彩的作品.作者借荒原这一自然意象诠释人物命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作品中的荒原神秘莫测,充满了魔幻色彩,并与人物的悲剧命运紧密相连.通过对作品中人与荒原主题的生态解读,哈代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7.
艾农 《中华魂》2013,(9):36-36
近日从《随笔》2013年第一期上读到一篇文章《(胡适文集〉序言》(作者朱正,以下简称“朱文”),可谓难得的奇文。请看文中的高论:“胡适的政论作品中所宣扬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主题学角度研读上古诗歌 ,通过同构比较打破了若干章句的原初语境 ,由此发现了《楚辞》中一些词语的新解 ,如“哀人生之长勤”的“长勤”是“常常短暂”之谓 ;“驾飞龙兮北征”的“北征”即“回转头来离开迎神的江渚”,“北”即“背”也 ;“哀州土之平乐兮 ,悲江介之遗风”中“哀”即“爱”,“平乐”即“骋乐”之意  相似文献   

9.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一部杂糅的、碎片并置的、开放性的小说,所以不易解读,被评论界誉为“天书”。运用“原型理论”,通过对比史诗《奥德赛》的结构,解读和诠释了《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以西方文学的源头(史诗《奥德赛》)为基石,在结构、母题、人物、象征等方面与古希腊神话中英雄人物的传奇冒险经历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10.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一部杂糅的、碎片并置的、开放性的小说,所以不易解读,被评论界誉为天书。运用原型理论,通过对比史诗《奥德赛》的结构,解读和诠释了《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以西方文学的源头(史诗《奥德赛》)为基石,在结构、母题、人物、象征等方面与古希腊神话中英雄人物的传奇冒险经历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11.
《亚瑟王之死》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典范之作,马罗礼通过对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们的冒险和爱情的书写来彰显骑士精神。而骑士精神中既包括了对世俗荣誉和爱情的追求又体现了基督教观念的影响,这使得该作品具有鲜明的世俗性和宗教性。  相似文献   

12.
《浮士德》这部作品洋洋大观,涉猎极广,出现了多样母题,如死亡与重生、爱情、巫术等,而行文紧凑,结构精巧,母题的纷呈没有影响其整体意韵,反而赋予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分析其中的主要母题,从全新的视野解读了这部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3.
《爱弥儿》与《庄子》虽属不同语境下的多维性专著,但它们都有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倾向。因文化时代背景各异,"自然"在他们各自的理论体系中有着特定的内涵。将卢梭与庄子的自然教育理念横加比较,二者虽因文化上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思想诉求,但我们也会惊喜地发现卢梭和庄子的思想有着微契合之处。厘清两位哲人的自然教育观,对现如今教育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格萨尔》史诗的每部分故事情节都离不开授记情节,文章以英雄降生到离世为线索,认为《格萨尔》史诗的授记母题可分为:降生授记母题、通过幻变赐予授记母题、本尊神对信徒的授记母题、格萨尔亲属的授记母题、用梦境赐予授记的母题、英雄临终前的授记母题等,并对之加以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狱救母”故事历史悠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民间故事中,而《格斯尔》作为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是蒙古族“地狱救母”故事的典型代表。本文重点探讨《格斯尔》“地狱救母”故事的母题,从“入地狱”母题、“追寻”母题、“轮回转生”母题三个层面梳理“地狱救母”故事的基本叙事结构,并进一步阐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诗经》研究在研究方法的探索方面和研究角度的开拓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了进一步推动《诗经》研究的进展,我们编发了这组文章,它们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颇多真知灼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从世界原始社会的咒术礼俗的宏观背景对《诗经》“采摘”与“投赠”母题作了透辟的阐释.还其本来面目。北京师范大学李山博士发现了《诗经》三类分诗的作法与周代“敬天保民”的民本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就“风”的古代含义作了探原。本院中文系王政教授的文章以鸟类学中鸟求偶的典型特征作为出发点,阐析《诗经》中的“鸟类”与人之婚爱的种种类比性描述。郭全芝教授和王成副教授的文章分别说明了《诗经》与《楚辞》、《诗经》与嵇康四言诗的传承情况。张兆勇副教授的文章从比较文化的角度揭示了《等待戈多》与《蒹葭》中的浓厚的等待意识所包蕴的不同文化内涵。热忱欢迎有关专家就《诗经》研究赐稿本刊。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母题对承载它的文本的主题思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各民族的文学传统中常常借助母题来表情达意。陈映真作品《将军族》,从民俗文化学意义上的母题演变来考察,就是沿用了中国自古以来反复出现过的“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母题传统。  相似文献   

18.
柯勒律治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理论的创立者之一。他的代表作之一《古舟子咏》是他唯一一部完整的长诗。全诗是一个具有奇幻之美的航海故事,探讨了人生的罪与罚问题。本文结合柯勒律治的"泛神论"思想,分析了《古舟子咏》所表达的人与上帝的回归主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回归主题。  相似文献   

19.
《诗经》的风格体系由优美崇高至于风雅颂彼此的不同 ,再进至风雅颂内部小类别间的不同 ,最后是具体各诗篇风格的不同 ,层次分明 ,各成体系  相似文献   

20.
净化与救赎——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主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名作《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一篇充满深层次象征和隐喻的短篇小说.它通过对自然和死亡独特的描写,表达了净化与救赎的主题思想;这一主题在作品中既表现为自然拯救,又表现为死亡救赎;大自然以其自身的纯洁与恒远、死亡以其特殊的形态和形而上的意义对人的生命和灵魂进行净化和救赎;在自然拯救和死亡救赎的双重作用下,主人公哈里历经了由“肉”到“灵”,由有限到无限的生命历程,完成了对死亡的超越,使死亡获得形而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